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个人-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出发,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的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工作满意度起到显著正向影响;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中的2个维度--工作压力满意度和管理因素满意度在个人-组织匹配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红梅 《管理学报》2009,6(3):342-347
在对个人-组织契合度、组织公民行为与关系绩效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南京地区企业为背景,对个人-组织契合度对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关系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验证了组织公民行为在个人-组织契合度与个人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研究得出:组织在价值观社会化的过程中,应该强化个人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即提高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度;个人在工作选择上,也要加强对组织价值观的深度了解,寻求与自身契合度高的组织机构,以有助于个人绩效的提高,从而最终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3.
4.
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绩效和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立荣  赵慧娟 《管理学报》2009,6(6):767-775
以399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我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组织价值观问卷,探讨了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现状及效果,并尝试揭示具有优势效应的价值观要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差距较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影响我国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时存在"绩效与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5.
王雪莉  马琳  张勉 《管理学报》2014,(5):691-695,719
从中国80后独生子女员工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步入职场的80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态度差异以及他们分别在个人-工作匹配、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离职倾向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80后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程度、税前收入较非独生子女更高,但离职倾向也更为明显。80后独生子女强化了个人-工作匹配与员工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IT行业员工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永刚  张健东 《管理评论》2007,19(10):37-42
本文以北京、上海、大连等几个软件行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的326名IT员工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IT行业员工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特性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IT行业内员工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规范承诺、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相关。鉴于IT行业的特殊性,员工们的规范承诺普遍较高.而机会承诺则偏低:IT行业员工在年龄和工作时间方面.组织承诺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在问卷调查30家公司1 133名员工的基础上,利用SEM探索组织道德气氛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以及主管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工具型道德气氛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关爱型和规则型道德气氛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管信任在关爱型和规则型道德气氛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中分别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工具型道德气氛对主管信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组织公民行为对非正式组织行为的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式组织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组织行为对正式组织发挥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组织公民行为与非正式组织行为二者的比较,来分析如何有效引导非正式组织行为,使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晶 《管理科学文摘》2011,(29):134-134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社会责任、组织气氛、组织声誉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结果表明,组织社会责任通过组织声誉和组织气氛中介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作用。该研究为组织积极履行和增强其社会责任投入水平提供了指引,实现组织向社会付出和员工向企业付出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10.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首先由西方研究者提出,而实际上它与中国文化非常吻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注重人情味,组织公民行为与助人为乐的传统教育是互相吻合的。这使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中国企业中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什么是组织公民行为的基础上,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提高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如何提供组织公民行为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那些员工主动自发从事对组织有利的行为,而员工对组织公平的认知会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员工个体属性为控制变量,组织公平为自变量,组织公民行为作因变量的研究框架。研究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新的角度为提高群体的协作、自主和认同程度,提高群体效能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职业匹配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员工的个性与所作的工作相匹配时才能表现较高的绩效,从而带来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并且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一致时,更容易表现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回顾人——组织匹配、人——工作匹配的相关文献,并试图探讨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存在及其危害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重视,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还未出现相关的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强制性公民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本土企业管理者及其直接下属的配对样本,试图揭示强制性公民行为在中国组织中的存在性、危害性及其危害路径.结果表明:(1)西方学界开发的强制性公民行为测量工具不仅适合于中国组织情境,而且表现得更为明显;(2)中国情境下,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周边绩效和组织承诺显著负相关,但对任务绩效和角色内行为无显著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在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周边绩效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的作用;(4)中国人传统性显著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周边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强制性公民行为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基础,时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雁飞  朱瑜 《管理世界》2012,(5):109-124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是促进员工适应组织并提升其行为绩效的关键因素,但是组织社会化对员工行为绩效影响过程的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纵向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249名新进企业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历时一年的跟踪调查,就组织社会化、个人—组织匹配、员工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模型进行了探索与验证,考察了在不同时期组织社会化影响员工绩效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绩效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效应呈现有规律性变化。对于工作绩效,随着员工组织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从直接效应转变为完全中介效应;对于组织公民行为,随着员工组织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从原来的部分中介效应转变为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研究者分别以志愿主义价值取向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构建组织公民行为的伦理基础,本文整合了志愿主义和功利主义,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97份配对问卷检验了整合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个人—组织匹配和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提升作用,员工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应该是多样的,兼具志愿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价值取向;(2)组织认同和对领导的满意度分别在个人—组织匹配、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领导—部属交换通过对领导的满意度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要远远大于个人—组织匹配通过组织认同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授权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变革型领导是否会通过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对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变革型领导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心理授权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样本包括高科技组织中282名员工以及他们所对应的领导者.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通过心理授权作为中介变量对下属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心理授权中的意义性和自我效能两个维度在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的不同维度产生影响作用的路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内对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正方兴未艾,同时,组织公民行为也逐渐被纳入到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视域来。对各类组织中创新团队内涵分类、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公民行为等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尤其是创新团队建设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作了总结性评价,指出学界混淆企业与高校的创新团队建设区别,将企业研究成果照搬高校组织,以及高校组织中创新团队建设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匮乏,最后做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很多研究者关注企业组织环境下个体如何获取和输出知识、以及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与其前因和结果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未考察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二是鲜有研究将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同时纳入研究范畴中。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希望针对以上问题,考察企业环境中个体获取知识能力和输出知识能力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对216个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获取知识能力能够提升个人组织公民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输出知识能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而且为企业推动组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管理实践中,只有在组织中对人们"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组织公民行为,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的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的整合视角,通过一个两阶段的656份在职员工问卷数据,分析了工作不安全感对主动个人-环境匹配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正向影响员工的3类主动个人-环境匹配行为(主动寻求反馈、工作变更协商和职业主动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借鉴自我调节理论中不同的自我概念参考值,证明了印象管理动机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中介了工作不安全感与3类主动个人-环境匹配行为之间的关系,且两条中介路径在个体防御型调节焦点和促进型调节焦点下得到不同程度地加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