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今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湖北省松滋市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市直28家工业企业逐步推行了“双态岗位系数工资制”。实践证明,这种工资制度,对岗位工资制、结果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和质量效益工资制等分配形式扬长避短,是工业企业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一种较理想的过渡形式。 一、双态岗位系数工资制的基本内涵 双态岗位系数工资制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与劳动岗位相对应,即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这是静态的对应,叫静态分配,对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计件工资的特点,并将计件工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运用到社会主义经济中来,计件工资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符合按劳分配这一基本原则要求,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工资分配由国家制订、分配形式单一,也好操作。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工资分配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模式,比如:岗位技能工资制、等级工资制、结构工资制、效益工资制、计时工资加奖励制、计件工资制等。在工资的发放上有“秘薪制”(秘密发放,有的叫模糊工资)和“明薪制”(公开发放)的不同方式。 不管实行哪种工资制度,也不管用哪种方式发放,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都必须树立一些相应的观念,都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本文就这些观念、原则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 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强化自 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激励机制在人事管 理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包含极大的激励成份,它将员工的全部收入视为激励金额,能 够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无法控制质量因素,计件工资激励的效果将大 打折扣,并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危害。 目标激励:将公司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的工作目标与奖励挂钩,员工完成工作目 标,公司明确给予什么物质或精神奖励。  相似文献   

5.
"把激励搞对"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而激励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代理人认为委托人提供的激励制度是可置信的。法治和声誉能够加强承诺的可置信,法治有助于基于第三方可验证信息的激励制度实施,信任有助于基于主观信息的激励制度实施。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法治水平越高、信任程度越好的地区,总经理与中层经理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层经理与普通职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都越大,总经理的收入更可能直接与企业绩效相关,总经理更可能因为超额完成任务得到奖励;法治和信任都有助于普通职员的薪酬结构中更多的使用绩效奖励,法治还有助于更多的使用计件工资,不过,由于产品质量的原因,信任有助于更多地使用固定工资。总体来讲,企业对激励制度的采用,地方法治水平比信任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任何好的制度,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从而使其常活、常青、常新。中国制度体系的特点既要放在自己的历史和国情中看,也要放在国际比较视野下看,它和西方制度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立制建章背后之精神的不同。简单讲,西方制度立制的精神是"私",中国制度立制的精神是"公"。正因为"公"代表着中国制度体系的一大精神,我们观察中国制度,无论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还是一般制度、具体制  相似文献   

7.
王宪平 《经理人》2004,(7):100-100
有效管理在于“拉”,而不在于“推”;在于奖,而不在于罚。车间员工在没有所谓“工头”的监视下仍然会手脚不停,一声不响地忙着自己手上的活,甚至到了下班时间还要被催促着下班。这一现象,应验了一百年前科学管理创始人泰勒关于对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正> 计件工资能够公平地界定每个人的劳动量,能够将绩效与收入挂起钩来,但真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吗?不少的管理者认为,实行了计件工资,生产上的管理就到位了。其实不然。计件工资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计酬方式,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场时期就已经普遍地采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生产队也是普遍采用这种方式,如摘棉花按斤计工分、运土杂肥按里程和体积计工分,等等。计件工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管理方式,其激励功能并不  相似文献   

9.
从察举再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制度历经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自我完善,选拔依据也由"名"到"文"确立了公平、透明、客观的评定衡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科举制本身,特别是明八股文模式,更是把对人才的标准僵硬化、模式化,最终也只有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使公司由平行式"二元制"演变为"二元制"加"一元制"的治理模式,形成了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柯使进 《经营管理者》2012,(4X):389-389
众所周知,制造业对于生产工人的工资选择不外乎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照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核算工资,按照生管部门的任务安排,与计件数量无直接关系;计件工资,即按照工人所生产完成的产量计算所得工资,与生产时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大。当然,两种方式相比较,计件工资方式更能提高生产工人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因为工人的所得直接与所完成的产量相挂钩的,工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以完成更多的产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计件工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些现实生活生产问题,总体的真实分布规律往往比较复杂,为了有效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人们往往将其视为正态总体。本文通过"个人计件工资核算标准研究"为例,利用正态分布模型对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岩 《经营管理者》2013,(4X):386-386
"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拉铆钉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拉铆钉整个生产进行过程控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保证措施,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务实心理、"忠"、"和"心理和日本的宗教支撑了日本的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其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则由鼓励团队合作和借鉴创新组成;终身雇用制,年资论酬制,企业工会等三大"支柱"形成了其企业文化的制度层。正是企业文化中的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共同作用,使日本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而解析其企业文化有利于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史的视角对国企经理行政级别制的产生的制度背景和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国企经理收入R与生产性努力E_1和"讨好上级"方面努力E_2的函数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在中国国有企业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行政级别制降低了国企经理的生产性努力,加剧了国企经理的在职消费,激化了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并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史的视角对国企经理行政级别制的产生的制度背景和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国企经理收入R与生产性努力E1和"讨好上级"方面努力E2的函数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在中国国有企业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行政级别制降低了国企经理的生产性努力,加剧了国企经理的在职消费,激化了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并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背景中讨论官僚制问题极为复杂。其一,政府职能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过程中,"政府密集"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长期特征;其二,官僚制供应不足,公务员制度尚不成熟,公务员整体职业素质有待提升;其三,人们广为诟病的有关官僚和官僚主义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于中国公共行政机构。这三个维度的问题构成了中国公共管理中的两重困境:"政府密集"与官僚制供应不足之间的困境,以及官僚制供应不足与官僚主义盛行之间的困境。"三维两重困境"提示人们要理解中国的公共管理问题,不能囿于西方行政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用人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宝贵的历史财富.近日,笔者工作之余详读了我国古代史书"二十四史",对《晋书》中关于九品中正制这一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反复研读,认为该制度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红尘中,但它荐人用人的制度设计对现代选人用人制度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晓杰 《领导文萃》2012,(13):19-21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较为成熟,在公务员能力建设方面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有新的发展动态,对我们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有很大启迪和参照作用。打破身份资历限制,确立"能力本位"的新导向美国的官僚体制历经两百年变迁,最终确立了以"功绩制"为根本原则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政绩考核中,领导者如何使用"一票否决"权将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激情,若使用过度以至于"一票否决"完全演变为施压的工具,不仅有违制度设计的初衷、引致责任叠加下移,还会加剧权力扩张、产生不作为的反向效应。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端正对"一票否决"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明确"一票否决"制的适用范围,完善"一票否决"制的执行程序,动态化把握"一票否决"的权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