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得股东资格,出资人才能够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现实中有些股东实际出资而未被公司章程等文件记载,形成了隐名股东。对于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如何认定,不能简单地从股东资格的一般特征中认定其不具备股东资格,应该具体地从不同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问题实质上就是股东所应具备的形式特征与实质特征不一致时,应以谁为先,应怎样确认股东资格的问题。实践中处理该问题应做到"内外有别"。 相似文献
3.
4.
着重从股东资格继承取得的方式之一继承入手,探讨继承人取得股东资格之实务价值和国内外概况,从现实存在的娃娃股东分析未成人股东资格问题和从继承人角度分析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继承人要求获得股东资格和放弃股东资格所涉及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认定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在实践往往会呈现分离的状态,从而使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经常出现自相矛盾的结论。鉴于此,如何构建股东资格确认原则,如何建构股东资格认定要件,系属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隐名股东是指用他人名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认购股份的实际出资人。学术界关于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主要有实质主义、形式主义和折衷主义三种标准。我国司法解释对隐名股东做出了具体规定,正确理解该司法解释的内涵,对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与权利救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能否继承问题,原《公司法》没有明确的规定,理论上争议很大,司法实践中也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公司人合性保护的角度出发,浅析股东资格继承两方面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公司通过邀请原股东以外的第三人对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原股东既不需退出,又能享有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收益。股权投资(增加注册资本)成为公司和风险投资青睐的合作方式。但因增资过程中涉及增资扩股协议(股权投资协议)、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章程变更、工商登记变更等问题,往往引发增资的第三人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相似文献
9.
10.
股东资格的共同取得是股东资格取得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现代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本文将从共同取得股东资格的方式来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初步介绍股东资格共同取得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贫困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健全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更新观念,将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长期、系统的坚持下去,提高认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是通过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公司登记以及章程等形式表现的,但这些证明文件的效力是不同的。在这些证明文件发生冲突的时候要着重考虑各项文件证明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2月,刘卓与谢鸣等3人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刘卓投入的20万元股金,全部是其在担任某国有企业负责人期间的贪污所得。2006年1月8日,刘卓贪污之事东窗事发后,其家属在刘卓的要求下,另外筹集资金,主动全部退清给了某国有企业。不久后,刘卓因贪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省市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项目建设就需要征用周边农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尽管这些工程项目已经将征地补偿款全部按照程序拨付到位,但由于涉及到失地群众自身的切身利益,再加之新形势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身份界定上无具体政策可供指导,所以被征用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如何分配使用土地补偿款的问题上感到非常棘手,无从所适。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权利、利益也应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因而,在新《公司法》修订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首次提出,以使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其所在有限责任公司相应的救济手段方面的法律规范得以相应完善。作为我国一项新兴的制度准则,虽然对股东的权益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在程序上以及权利的行使上仍有不足的地方,仍不能给股东提供充分的救济,因而需要不断完善,使之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继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2003年1月,李海仓事件发生后,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继承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2003年4月,《中国企业家》杂志就此对部分“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结果:关于这些负责人在公司中的股权继承是否做预先安排,做预先安 相似文献
17.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然而很难直接计算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程度,实证研究主要用间接地方法进行测量,本文浅析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定义及侵占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股东将其股权转让行为通知公司或股东时,公司或股东未在合理的内作出是否同意的意思表示或既不同意转让也不履行相应的义务时,推定同意转让.对于"观为同意"的弊端,在股权转让制度的构建上应予以考虑,公平的维护转让股东与剩余股东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5年的新公司法,初步确立了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为防止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利益的不正当侵害,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法律途径。然而,我国新公司法的股东派生诉讼在制度设计中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与国外许多先进的立法例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着重对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