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其救国赴难的高尚磊落行为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天崩地解”、民族沦亡的时代危机感召下,由从事武装抗清、救亡图存,到从思想文化上探求强国固族之路,共同把目光聚焦于思想启蒙。他们的启蒙思...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晚年长期住在他的家乡湖南衡阳县的石船山下,因而后人又称船山。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封建社会末期,代表着进步的社会力量,向变种的孔学——程、朱理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无情的批判。在儒法斗争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 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被称为“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代。封建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观念的历史追溯与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属于整个世界无产阶级,而不专属某个民族与国家。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首先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伟大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这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与“全球化”特征。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世界历史时代”逐步走向“全球化时代”的历史。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与“历史转变为全球化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方历史而言,是指世界开始有了一部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统一的历史,但在这里历史…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是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在此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剧烈社会变动中,中古所形成的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理学正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其突出的标志之一就是理学所标榜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遭到了尖锐的驳斥和批判,人伦日用、世俗人欲则受到热情的褒扬和讴歌,一时间,思想界漾溢着一种从天理回归人欲的强烈呼声。在当时的历  相似文献   

5.
傅山甲申前后的诗作与思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44年(甲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王朝灭亡。不久清军入关,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占领了京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傅山,曾以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喻,写下了大量的忧国忧民的悲壮诗篇,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在这个时期的思想,经过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变化过程.研究这一变化过程,对于正确评价傅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在若干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中,指出满清的种族统治,对於当时的中国社会,起了极大的停滞作用。他们的论断,是说明后期中国社会内部已有了资本主义因素,而且在发展着,由於满清的种族统治,在其各种政治與經濟的措施上,一意的想保持一个封建的統治,因而就對這种资本主義因素,起着窒息的作用,使它得下到應有的发展,中國社會也就明顯的發生了停滯的現象。馬克思在其所著中國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中,也很明白的指出了滿清闭關政策的原因,說:‘歐洲各國在十七世紀之末,為着与中國通商而互相競爭,它們中間的剧烈纠紛,大大地促進了滿洲人所採用的非常政策,這是毫无疑義的。可是推動這種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害怕外國人會扶助很大部分中國人在十七世紀前半期或大約在這時期內所有过的那种不滿意滿洲人奴役的情緒。’這也意味着滿清是想盡力保持一個種族的封建統治。凡與此相反的,都在它壓制與禁止之列。假如说開拓海外自由貿易,是促使當時资本主義因素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那末無疑的,滿清的閉关政策,是會起着一種窒息作用的。在處理這個問题上,自然不能將滿清前期中国封建社會的停滞現象,全部歸之於滿清的種族統治,但滿清的種族統治起着一定的窒息作用,却是事實。有的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假如明朝不亡繼續的統治下去;又假如明朝滅亡之後,继之而起的,仍是汉人所建立的封建統治,當時的资本主義因素是否就會得到應有的發展,停滯的現象是否就會减輕呢?我想不必拿歷史上下  相似文献   

7.
所谓“正闰观”,本质上是指族姓统治的合法性.一般说来,在华夏族内,获得了政权的家族也就获得了“正统”的地位;在华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炎黄子孙”即华夏族的政权是“正统”,非华夏族的政权(也包括那些征服了华夏族的政权)是“闰统”,是僭伪而应予以闰除的,至少理论上如此.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处于“天崩地解”的时代。在极端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土地的兼并和繁重的赋役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终于使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到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由于满族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镇压,农民起义失败了,但它保留下来的队伍,又成了抵抗满族贵族的主力军。如果没有前一时期从反对明王朝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一支农民大起义的队伍,就不可能有后来坚持数十年的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轉变为人民公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合作化制度的日益巩固,大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最近一年来,經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广大农民划清了两条道路的界限,进一步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志,出現了我国历史上从来沒有过的农村生产的全面大跃进,和五亿农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的新局面。小麦和稻谷相继地放出惊动世界的高产“卫星”,其它粮食作物和經济作物也都一个跟着一个写出了它們的高产記录。然而解放了思想而有冲天干勁的农民群众,并不以其現有的生产水平为滿足。他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的启示和教育之下,为  相似文献   

10.
一、王夫之经济思想的根源及其总特点王夫之(1619一1692)字而农,别号船山先生,祖箱江苏高邮,出生于湖南衡阳一个中等地主阶级家庭。王夫之是中国早期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发展均处于急剧变动的时代,正如当时一些思想家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天崩地解”、“已居于不得不变之势”的时代,文化思想正面临着一个“坐集千古之制,折中其间”,“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时代。这是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时代。明代中叶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它的末期,至明末清初,江南市民经济业已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日益腐化的地主阶级无限制地兼并土地和提高剥削率成为可能,原有的农村封建经济日趋破产。特别是嘉靖以来,社会经济一度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特殊情况。伴随农村经济的破产,城市工商业却有所发展。原始商业资本积累的增长,手工业中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破产农民流入城市,都提供了使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古本《竹书纪年》“穆王起师,至于九江”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灿 《云梦学刊》2004,25(6):54-57
穆王“大起九师,至于九江”实指西周王朝政治、军事势力伸入至今湖南省北部古越人所居之洞庭湖一带。该记录为我们研究扬越族早期的历史地理及西周王朝中期对南土拓殖的情况提供了一条极宝贵的信史资料及可寻的重要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辨析高句丽起源中的“夫余说”、“貊说”、“高夷说”、“商源说”和“夷、貊、汉”多源并存说的基础上 ,强调了高句丽族源的“主体” ,是辽东“二江”流域从商周时期的“高夷” ,到春秋战国前后的“貊部” ,其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上 ,将构成高句丽的族源主体 ,即从先秦“高夷”到“貊”族的青铜文化 ,与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建国后 ,由夫余南下“貊”地后开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即两汉时期高句丽的“五部”文化 ,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文化内涵上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一)女真族的在史演变女真族是通过斯族的一支,它在中国北方诸族中,历史最为悠久;它的远祖,要推到商周时代的“肃慎”。“女真”、“肃慎”,古音相通。这一族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两汉时,它会被称为“挹?”,在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他们的活动地区,魏书卷一百勿吉傅说:“国有大水,阔三里馀,名连末水,……南有徙太山。”据近人研究,速末水(或粟末水)即今松花江,徙太山郎长白山。旧唐书卷一九九??傅说:“东至於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在这里包含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历史阶段”,二是指“社会形态”。把“现时代”理解为一个时代概念,就意味着“现时代”只属于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或是必经的,或是必然到来的)的性质,正如人的一生有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不同阶段一样;当然还可以把这...  相似文献   

15.
从“别种”看高句丽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种”一词的含义,最初是指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称“别种”的部族与基本种之间族源相同。最早使用“别种”一词的正史是《三国志》,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证明高句丽从族源上讲当出自夫余。但高句丽族在南下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已成为不同于夫余人的新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巴黎公社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她的英勇尝试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视野。诚如马克思所说:“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 在巴黎公社的诸多历史经验中,农民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大国,无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还是在以后,认真汲取巴黎公社在农民问题上的教训,深入研究农民问题,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 巴黎公社时代,欧洲大陆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都没有占人民的多数,只有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盟,才能形成人民的多数。要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的先决条件,必须有无产者同贫苦农民的联盟。巴黎公社曾为自己开辟过实现这个联盟的道路,但由于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原因,这个联盟始终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广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战略目标社会历史发展现在正处在什么时代?将会过渡到什么时代?这些时代有些什么特征?对广东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什么挑战?这是我们制订文化建设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时代的划分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一是“前工业时代”,二是“工业时代”,三是“后工业时代”。在文化学领域,则有人把这三个时代分别表述为“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文化时代”。也有人把“文化时代”叫做“信息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中叶,在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赫哲”这个族名,指的是活动在中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一个民族。但在此之前,即从明末清初开始,活动在这一广大地域内的是以呼尔哈河为中心、并以该河得名、各自相对独立的呼尔哈各部。从历史发展上看,呼尔哈部与后来的赫哲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探讨赫哲族族名之前,应该先谈谈呼尔哈部。据清代文献记载,明清之交,“居虎尔哈河、松花江者”是“虎尔哈部”;其下,“在萨哈连  相似文献   

19.
<正> 现在的中国通史著作,于西周之后划分出一个春秋时期。但是,从《史记》直到清末的通史书籍,均以“周”来统摄今天所说的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那么,“春秋”作为历史时代的名称是从何时开始的?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认识我国史学史中历史年代学的变化。我国是一个自古就重视自己历史和史学发展的国家。如何命名已往的时代,是史学编纂方面首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便产生了历史年代学。春秋及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西周人称他所取代的前代为商代或殷代,“商”或“殷”既是旅名,又是殷人国都所在地名,同时还是殷人所建王朝之名。商时人名其前代为夏也是这样。所以《汤暂》记载商人称夏代为“有夏”,《召诰》记载西周人称夏代为夏、称殷代为殷。春秋时人继承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把1524——1528年的德国农民战争称为“英雄时代”,这是不太恰当的。无论从当时历史发展情况还是今天对这段历史的回顾,都无法把德国农民战争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割裂开来。因此,本文在引用“英雄时代”这一概念时,同时包含了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