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佛教乐舞是伴随佛教应运而生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它从印度开始向中原传播,并在宣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佛教乐舞的用途,一是通过美妙的舞姿,赞美西方极乐世界;二是通过娱乐性的乐舞活动,吸引民众信佛。在它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印度古典舞蹈、民俗舞蹈以及神话的某些因素,而且也吸收所在地文化因素及其舞蹈特征,因而它极具生命力,对乐舞发展有很大地促进作用。印度佛教及其乐舞在向中原传播的过程中,对龟兹、敦煌及中原佛教乐舞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窟历史悠久,其壁画保存了自北朝至宋元时期大量的服饰图像和资料。因敦煌壁画保存相对完整,成为研究唐代服饰美学的重要资料。以唐代的敦煌壁画作为主要研究材料,从服饰的色彩和形式等方面探析敦煌壁画艺术中唐代服饰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互动教学"冲击了传统教学中单向的知识传递关系,强调教师学生互动双向交流。敦煌壁画作为我国最富有艺术价值及文化底蕴的壁画群,是高校壁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当前敦煌壁画教学存在着重传授历史典故而轻对绘画技巧分析的格局。这一方面是由于敦煌壁画本身的绘画特点所致,另一方面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文章先后阐述了"互动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高校敦煌壁画教学运用"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敦煌壁画的绘画价值及"互动教学"理论下的高校敦煌壁画教学策略四方面,旨在为敦煌壁画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元四至七世纪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创作思想是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接受宗教与神灵崇拜的影响,融合外来文化艺术的渗透因素,对传统模式继承与创新。研究这些创作思想特点,可以加深对高句丽社会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敦煌壁画中反映骑射文化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敦煌壁画中的骑射文化是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是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相互友好交流、交往的历史见证,是不同时期骑射文化的聚合,同时也反映了河西走廊古代民族的发展里程。  相似文献   

7.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胡旋舞这种舞蹈形式中。胡乐、胡舞在唐代融入中国乐舞之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京西幽胜何处寻,翠微松柏郁森森。梵宇琳宫留仙笔,彩壁辉煌动人心。敦煌恢宏杂华夷,永乐精严仪范垂。最是法海称细密,艳逸神妙孰与比。佛国天宫现尘寰,菩萨仙官仪态闲。似闻法音宣天乐,天上人间尽欢颜。应念画师费周章,精描细镂五星霜。毫发之间见真放,优良传统继晋唐。”--潘兹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市蕴含着丰富的草甸、草原及沼泽植被资源,为壁画的创作提供条件。草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等为壁画提供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视觉语言。通过对草材料的处理加工并通过严谨的传统工艺可以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壁画创作。  相似文献   

10.
敦煌壁画的独特赋彩设色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一千余年创造的敦煌壁画艺术,在色彩领域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敦煌壁画的赋彩设色具有宗教感化与象征意象、抒情达意与平面构成意象、多元兼容与装饰意象、雅俗合一与山水意象等独特意象,显示出敦煌壁画艺术赋彩设色的高度艺术审美价值和其独有的瑰丽之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敦煌壁画和雕塑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呈现的共性理念和风格特征,提出了创建敦煌画派的框架性原则,即以佛教为其宗教精神,以表现为其美学趣尚,以安详为其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在汉语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这一时期重要作品《敦煌变文集》和前代相比晓畅易懂、明白如话,体现出这一时代的语言特征,是古白话系统逐渐成熟的标志。通过对敦煌变文中词缀的分析,揭示出部分汉语词缀从魏晋六朝到唐五代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证明了附加式构词能力逐步增强是近代汉语复音化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一方面反映了汉语复音化进程的某些特点,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了汉语造词法的优越性.敦煌变文中共出现了196组同素异序词,首先对这些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共时考察,揭示了同素异序词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的独特面貌;然后又历时地分析了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挖掘了同素异序词的发展演变轨迹;最后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阐释了同素异序词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普贤乃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信仰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据敦煌地区发现的中古普贤文物文献,普贤变中普贤跏趺坐法与后世有所区别,《普贤菩萨说证明经》则不但识别有讹,且实际上包括了两种形成于不同时代、性质也有所不同的小经。敦煌地区的普贤信仰,与当时的民族组成、政治气候、民众文化水平、民间信仰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经过了民族化、政治化、通俗化和信仰本土化后的敦煌普贤信仰,已然在一定程度上民间化,成为具有浓郁中土色彩的中国佛教信仰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不断升温的敦煌舞热,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诸多艺术院校、专业舞蹈院团、民间组织,都纷纷关注敦煌舞,学习敦煌舞。从教学、作品等各个方面挖掘和拓展敦煌舞蹈形象,丰富敦煌舞蹈舞台艺术表现,但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与此同时,对敦煌舞的认识上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误区一,认为只要含有敦煌壁画形象或以敦煌地域为故事题材的舞蹈就是敦煌舞;误区二,敦煌舞都是女子表演而且舞蹈特点就是"慢、静";误区三,将敦煌舞等同于古典舞;误区四,敦煌舞训练只是壁画造型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上讲 ,创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 ,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它包括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三个基本成分。可以从人们在创造活动本身和创造成果之间的取向、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里保留了大量的用于忌辰设斋时念诵的佛教亡文。敦煌亡文将佛教义理与世俗民众心理需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以济度为功能导向的审美体系。这一体系是以佛教空观之美为基础、以净土理想之美为指向、以供养之美为手段、以伦理之美为辅助的佛教应用美学观念之集合。敦煌佛教亡文审美内涵的多元化,充分表明了佛教美学世俗化发展的趋势和进程。  相似文献   

18.
略论敦煌变文中的孝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表现孝亲思想的儒家经典--<孝经>在中古社会的巨大影响及历代高僧对孝亲文化的认同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孝亲思想在敦煌地区的流播及其对变文讲唱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变文中孝亲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