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进我国西部农民组织化发展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之一,理论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新中国农业集体化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实践上需要弥补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的短板。目前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主要存在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发展资金、治理环境、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瓶颈。推进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需要从增强发展动力、充实发展依靠、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发展措施等方面付诸长期努力。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农民组织化对于破解西部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主体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塞县选择发展棚栽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必须解决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相对缺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才能实现棚栽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富集农村农民收入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国富民穷”,成为这类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基础薄弱和发展能力不足所致。只有积极推进制度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加速农民非农化,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等,以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三农"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从增强农民谈判能力与保护农民利益、打破失衡的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来看,解决"三农"问题必然需要政治支撑。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已有较大成绩,具备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中率先实施政治支撑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要率先实施政治支撑,需在城乡一体化的政治导向、政策支撑系统、提高农民参政议政机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政治活动能力、强化法制和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民治理参与缺位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解析农村治理中的农民参与不足对改善乡村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基于"基层(乡镇)政府-农村-农民"整合分析框架解释农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漠视"现象.结果表明:农民"漠视"本质是农民治理参与不足、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层面,基层政府治理悬浮、功能缺位,导致行政动员能力不足;农村层面,农村转型期空心化,治理机制(利益、情感和规则)不健全,导致治理能力不足;农民层面,农民进城、精英缺失,缺乏收益分配和利益关联机制,导致村民参与不足.破解该问题关键在于夯实基层政权建设、提升政府权威及其行政动员能力,健全乡村自治体系、提升自治能力,培育治村能人弥合治理结构洞、构建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农民组织化是指社会成员中的农民以共同的利益需求争价值取向在社会运行中的组织存在方式,是农民群体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状态和行为过程。农民组织化的社会学理论依据主要有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等。北部湾经济区的农民组织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探索农村组织合作提供了发展模式借鉴。但是,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由于起步晚,规模小,政府对农民组织的支持不够,因而存在区域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规范化进程较慢等问题。因此,新时期北部湾经济区的农民组织还需走专业化、区域化、规范化、科技化、国际化的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职业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农民的专业化分工和职业化发展,其实质是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农民职业化的推进,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加速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农民职业化制度,包括人力资本归农制度、农业园区经营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多地少的日本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借鉴日本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工业化、知识化与农民组织化"四化联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路,并提出了调整有关制度、加强宏观协调组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落实科教兴农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开拓国内和国际劳务市场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职业化问题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由于受政府政策方面的因素、农业发展需要方面的因素、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因素、农民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农民职业教育滞后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民职业化发展的进程。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制定完善的农民职业化法律法规制度、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为加快发展农民职业化打通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等制度,为农民职业化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强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培育农民职业化的骨干队伍,应是大力发展农民职业化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其中较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受历史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制度的影响,再加上现当代重工轻农的政策影响,农村成为中国社会最贫困的地区,农民成为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贫困,如政治参与权利、公共事务决策权利、受教育权利、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等等的弱势和缺失,既是广泛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农民难以走出贫困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根除农民这一政治主体的权利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所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农民参与不足的困境,要破解此问题,不仅要从政策、制度等外部方面给予农民保障,更要从农民自身发展入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参与不足的困境。因此,基于沧源县L村乡村振兴的两个案例,用善治理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出影响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六个因素,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责任感;拓宽农民参与渠道,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个方面的路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民职业化的实质在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农民职业化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助推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通过提升农民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现代主体;通过增进农民利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当前,农民职业化遭受着农村人才逆流、农业经营细碎、社会保障残缺、职业教育滞后等障碍的阻滞,而这些障碍的生成皆可归因于相关制度的匮缺。因此,推进农民职业化必须诉之于制度构建,包括人力资本归农制度、农业园区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农民职业化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梳理了有关农民职业化研究在农民职业化内涵、农民职业化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农民职业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国外发达国家农民职业化的先进经验以及探索我国农民职业化可行性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农民职业化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出应突出加强在农民职业化的可操作的、有实效的实证研究和针对某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素称"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对原来被列为省扶贫工作重点的部分乡镇、村,就其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脱贫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结了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户低收入的原因,提出: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不断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3.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逐步建立完善多方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合力营造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平台;6.重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保护农民权益对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等至关重要;“挖工补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重城轻乡”的城乡隔离政策,僵化的农村土地集体使用方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沉重的税费负担等方面是中国农民权益受损的制度性原因;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推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强化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保护中国农民权益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求中国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性文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实现农民整体上的共同富裕,农民与"城里人"的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8.
重构城市体系——论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巨大冲击,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是与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相伴随的.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未能自由地跨地区流动,中国的城市体系在计划经济年代出现的不合理布局一直未能彻底改变.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城乡发展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城市化进程受阻,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城市规模偏小,城市规模差距偏小;农村和内地的发展面临养老缺失、留守儿童、生育率高、土地闲置、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地区间和城乡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未来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以推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再配置为切入点来推进城市化进程,进而使得城市体系的规模和区域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推进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从总体上看存在着规模普遍太小、内部运作不规范、缺少有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立法等问题,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普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转变为"农业生态退化、农民生计脆弱、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因此,政府应调整"三农"问题整体治理思路,实现农业生态退化问题合作治理、农民生计脆弱问题社会化治理和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问题法治化治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三农"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