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交往是信息时代人类新的存在和活动方式,是传统交往方式的丰富和发展。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精神性、非理性和依赖性等特征。网络交往中的异化主要表现为资源使用的异化、人性异化、能力异化和角色异化。克服网络异化重在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建设,寻求网络、网络人以及社会的生态化。建设网络生态社会,需要培育健康的网络交往人文生态环境,强化网络主流价值观建设,防止思想极端化,遏止网络交往的去价值观倾向。  相似文献   

2.
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是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双重影响,即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独特魅力,同时,网络文化和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建立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正确引领网络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和突出。要全面挖掘和深入发挥网络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具有的功能;明确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和要素指标,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路径和发展范式转型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集群中心、网络内容生产高度繁荣的文化名城、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城市等城市文化竞争力范型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万宽 《理论界》2013,(11):158-160
网络治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网络生成和演变、网络结构类型、网络治理机制、网络管理、网络信任、网络责任、网络绩效及特定领域网络治理等方面,但无论理论还是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多.未来公共网络研究的方向应集中于网络结构、网络治理、网络发展和网络绩效等主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觉醒是网络问责的基础;网络舆论的推动和政府的重视是网络问责的关键;网络问责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是网络问责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政府、公民、制度和技术等四个层面深入剖析我国网络问责的现实困境以及有限性,以期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问责的发展路径。转变网络问责理念,加强政府网络问责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健全网络问责运行机制;维护网络安全,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6.
围绕企业网络在企业间合作形成和知识转移中的作用这个主题,首先,探讨社会嵌入和制度嵌入对网络合作和知识交流的作用;其次,阐述企业网络四种模式,包括吸收关系网络、关系聚群网络、创新聚群网络和知识集成网络,比较分析这些网络模式的结构和特点;最后,解释企业网络分析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宇润 《学术界》2003,(1):68-77
确认网络法律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法律行为在主体、客体、行为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网络法律行为的成立、效力是网络法律行为最关键的问题 ,涉及到网络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规范。涉及网络法律行为的立法主要是针对网络的技术性特征的技术性规程的确认 ,其目的是确认和保障网络法律行为的效力以及保护网络行为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的视野面临新的拓展;在管理学领域,事实上已经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网络社会管理学.网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主体身份虚拟和自由平等、交流无障碍和互动、信息资源共享等.网络社会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监控,网络法规的他律控制,伦理道德的自我约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加强网络问政和网络服务,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关系的IT企业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关系下,IT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治理和企业单一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由企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网络关系,需要更多地利用非财务行为测度指标.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企业治理中,IT企业应致力构建公司的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顾客网络关系和知识网络关系,以利益相关者为立足点,根据不同的网络关系,实施分类治理,协调、维护好各种网络关系,使各类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进而实现IT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犯罪概念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犯罪是最近几年随网络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急剧增加而新兴的研究课题。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外网络犯罪概念及类型比较研究,探讨科学合理的网络犯罪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分析了网络犯罪概念和类型演变及其研究方法,对西方主要国家、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网络犯罪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探讨,对网络犯罪的类型从犯罪学、刑法学及网络安全技术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网络犯罪实际提出了一些界定网络犯罪概念及类型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应处理好网络监督与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媒体审判以及传统媒体监督的关系.网络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网络监督的方向,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要努力抵制网络谣言,并和其进行“赛跑”;网络暴力是一种网络侵权,要对网络自由表达的手段和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网络监督有时会发展为媒体审判,这会危及司法独立,但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保障社会公平;传统媒体是对“网络监督”的监督,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推动了舆论监督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网络用户既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又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是网络道德主体。在网络社会,人们的网络行为在道德上会有怎样的意义,产生怎样的近期和长远的道德后果,需要有全面、长远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有义务保护网络的正常运行,维护安定和谐的网络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网络被称为“第五空间”和“网络主权区”。对于网络规范的性质、是否要规制网络以及如何规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通过对网络、网络法及网络规则的定义的讨论,提出了网络规则的形式及体系建构意义,同时指出了其与网络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进而对于今后网络规则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法律应运而生。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法律进行审视,研究其基本理念和原则,探求网络法律法理学研究的趋势,对更好地构建网络法律体系至关重要。以“网络人”为出发点,通过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的分析,得出网络法律的基本理念为秩序维护、权利保护和自由共享。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促进网络发展原则、利益均衡原则、可行性(技术性)原则以及全球化原则。  相似文献   

15.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中活跃着大量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网中人",以这些"网中人"为主角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经常制造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网络和现实世界会同时造成极大危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必须遵循系统性和平战结合等原则,加强对ISP、ICP、IDC等工作对象的掌控,采用阳光备案和分级管理等模式,并进一步通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制订法律和有意识地进行网络文化引导等手段加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确保网络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网络舆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群体性冲突的形成发展机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就是一种从网络民意到网络民怨再到网络民愤的过程。因此,如何针对网络舆情与群体性冲突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网络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镇  刘瑞华 《理论界》2007,4(3):21-22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传统现实社会中的人全部或大部分将成为网络社会的成员,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行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必须考虑网络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历史任务。本文对网络社会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网络和谐社会的含义,深入分析了构建网络和谐社会的动因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构建网络和谐社会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树 《云梦学刊》2014,(5):147-150
网络评论与网络舆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都属于网民就中介性事项发表的主观性信息,反映了网民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网络评论是网络舆情表达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是分析研究网络舆情的主要样本。网络评论在数量上的增长推动着网络舆情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舆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网络评论的理性发展倾向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网络危机的文化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同时网络的巨大利益和危机,也将人类推到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网络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文化是我们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必须依赖文化获得意义,重建网络文化是走出网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运 《中州学刊》2005,(6):135-137
随着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道德建设成了一项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明确网络道德的理论指导原则,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建立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网络道德规范,充分利用和整合传统及现代伦理资源,规范网络道德礼仪,制定网络道德法规,组建网络道德的法律监管和安全防范机制,保证网络道德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