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战后冷战构架的解体,急需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以求达到新的战略平衡。各种力量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尽显风流,日本也一直为实现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的梦想而多方奔走。 作为构筑战后国际秩序基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改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由于常任理事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当仁不让,一直努力与五大国并驾齐驱。成为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是近期日外交的重中之重,引起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代化的社会机制问题,是国际社会学界注目的问题之一,也是日本社会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列宁说,在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都各自做出了贡献。为了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经验,在此我们发表一点浅见,就教于各国朋友。不言而喻,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一,具体条件各异,致力于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3.
刘佳奇 《国际论坛》2013,(5):42-47,80
国际法院正在审理的澳大利亚诉日本南极捕鲸案是涉及国家捕鲸法律责任问题的"第一案"。分析该案中日本南极科研捕鲸行为的性质,虽然可以得出日本将可能面对在理论上败诉的结论。但通过对法律责任追究的现实障碍分析发现争议案件不单纯是法律问题,其背后更是现实的经济问题、伦理问题、政治问题,涉及复杂而广泛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这些现实障碍将导致国际法院的判决必将是艰难的,审判结果也很可能与理论上的分析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现实,国际社会还应当积极寻求国际司法裁判之外的其他争端解决途径。通过多种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国际捕鲸争端。  相似文献   

4.
国外失能老人社会安全网体系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构建失能老人社会安全保护体系成为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然选择.在介绍德国、美国、日本的失能老人社会安全网体系的基础上,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探讨构建我国失能老人社会安全网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后霸权体制与日本的选择〔日〕猪口邦子时事出版社,1991上个世纪末,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实力逐渐膨胀起来,在“富国强兵”口号的刺激下,走上了一条扩军备战的道路,给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天,日本又再次以一个后来居上的经济大国的形象出现,日本将向何处去?会不会走上一条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并最终向国际秩序挑战的老路?这已成了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日本上智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猪口邦子女士在其所著《后霸权体制与日本的选择》一书中作了一个崭新的回答。此书从理论与事实两个方面分…  相似文献   

6.
当今日本与过去日本的根本区别在于过去的日本是以保守意识浓厚的旧中间阶层为重要社会基础的、左右翼对立明显的、运行在相对稳定的国际与国内秩序中的国家 ;现在的日本则是以政治参与及民主要求强烈的新中间阶层为重要社会基础的、左右翼对立模糊的、处于国际与国内重要变局中的国家。把握这一根本特点 ,深入分析当今日本社会阶层、社会思潮及政坛变化 ,对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立法技术和立法理念。在完备的法律体系指导下,日本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摆脱了以往国际社会对日本“公害大国”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研究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自然资源和地理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外交因素,以及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根本动因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被占领时期日本联合国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占领时期,日本在研究媾和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联合国的关系,确立了尽早加入联合国的目标。此举主要目的在于摆脱孤立,重返国际社会,并依靠联合国安保体制维护自身的安全。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现实下,日本的联合国政策又不得不严重受制于美国,其对联合国的安全依赖伴随美苏冷战的加剧而不断弱化、虚化,最终被日美安保合作取代。  相似文献   

9.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日本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暨内藤湖南研究会、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协办的“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日本和国内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真可谓群贤毕至。这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汉唐时期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由于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经济外交就成为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占领国际市场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开发援助等手段的实施,日本的经济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强烈的经济动机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加之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肘,日本战后以来的经济外交并没有完全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蕴含着丰富的国际法理,包括中国先占取得钓鱼岛领土主权、“条约必须信守”捍卫着中国的领土主权、割让和时效理由不能支撑日本的主权主张、“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拒绝日本的领土声索等.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也清晰地表明:日本的“无主地先占”主张在国际法上不能成立,其“实际控制”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的国际法要求.中国应积极运用《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及其蕴含的国际法理,驳斥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与领土声索,让国际社会认清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的真谛,促进争端的外交解决;同时,中国应继续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为日后时机成熟时争端的法律解决进一步充实国际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日古代瓷器的国际竞市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50年代—1690年代——日本乘虚占优;第二阶段:1690年代—1750年代——中国后来居上;第三阶段:1750年代—1780年代——中国独占鳌头,日本退出国际市场。同时从社会背景、政策、贸易、技术等角度探讨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了日本瓷器在国际竞市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价高、质次、装饰水平不如中国、供应量不稳定、易碎、交货慢、交货中的欺骗行为、翻译人员赚差价等。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民性之政治地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行为,必须首先对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有很好的解读。本文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民族的国民性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和绝对意义上的劣势对日本民族的国民性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何使地理环境的不利因素转变为对日本民族发展有利的激励因素而避免其成为右翼向国际社会争取“生存空间”的借口和动力,对日本来说是个未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共治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以双向沟通机制、风险素养培养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为核心,形成了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但在核泄漏事故中仍呈现出交流手段陈旧,交流方案滞后,专家与公众的风险认知差等问题。我国应在总结日本经验的基础上,以“社会共治”理念为引导,通过明确风险交流主体的定位,搭建多样化信息沟通平台,建立风险交流公众参与机制,加强风险交流的国际合作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日本在签订《旧金山和约》、恢复国家主权后,加快重返国际社会的步伐,并视加入联合国为日本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将对联合国外交作为日本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加入联合国的目标,日本依靠美国的支持,多次提出加入申请,并发起全方位的外交攻势。但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日本的外交努力屡遭挫折,其加入联合国的进程一波三折,迟迟未能取得进展。这充分反映出了本阶段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对美依赖性、进程的曲折性以及目标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出现重大转折,从此陷入长期萧条之中。时至今日,日本学术界有关萧条成因和政策选择的争论一直未停歇过。争论还涉及《前川报告》、国际政策协调、泡沫经济、资产价格减缩和日本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关于萧条成因的争论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周期演化的新特点;国际政策协调难以在参与国间对等进行;结构改革与宏观调控相辅相成;理性的经济政策选择应超越一般社会观念;应提高对通货紧缩的警惕性等。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日本的安全战略基本上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 ,以专守防卫为基本原则。但冷战结束后 ,日本的安全战略开始转变 ,通过加强与美的同盟关系 ,企图走上“大国角色”的道路。日本的战略意图恰好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相一致 ,在美国加强日美同盟关系谋求霸权利益的背景下 ,冷战后日本的安全目标可分为“保护日本领土、确保日本周边地区的稳定、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等三个层次。但日本的最终目标指向是“在国际社会或者起码在东亚地区能够发挥重要影响的军事大国”。然而 ,由于宪法的根本限制 ,日本企图通过有关法律的制定 ,突破宪法的制约 ,扩大它在日美同盟中的作用 ,并最终扩大在海外的军事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便制定了常任理事国战略。但由于日本自身因素与国际环境的不成熟,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愿望未能实现。尽管如此,日本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决心并未改变。日本要想成为常任理事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修改联合国宪章;(2)认真反省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历史进程使日本民族形成了狂妄自大又极端自卑的矛盾心理,因此日本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呈现出极端对立的两面性,反映在外交上就是追求建立强权式的霸道王国,推行攀附强权的外交路线,奉行弱肉强食的外交原则.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因而受到了严重损害.日本民族只有克服和超越唯我独尊的自大意识和民族虚无的自卑心理,才能取信于邻国和国际社会,摆脱孤立,真正成为有持久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参与并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并且在某些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梯队。日本早在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时期就对发展人工智能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本对人工智能技术采取的战略性举措包括整体规划“社会5.0”、强化综合创新战略会议的“司令塔”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战略会议”规划产业化路线图和官民密切合作扩大国家整体研发投资额等。由此,日本逐步明晰了“AI战略”的发展方向,重点包括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架构新研发体制、实际解决日本社会发展和企业面临的问题、理顺AI技术与社会应用之间的伦理关系。借鉴世界各主要国家制定人工智能战略的经验、缓解日本人口问题、新冠疫情形势和推动AI技术“经济安保战略”是日本加强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的直接动因。此外,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国际良性竞争与高水平开放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日本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