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用的财务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9-2001年开始实施股权激励的21家上市公司,通过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及主营收入增长率指标,分析股权激励的实施效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伊利股份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了分析,认为整个方案的制定更多的是从公司管理层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难以体现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股权再融资与大股东控制的“隧道效应”——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再解释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市公司的超强控制能力,掌握一切可能的利益制造机会和利益输送机制,以中小股东“输血式”的资本供给为代价,加速其资本积累和增值过程,从而形成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再融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在执行股权激励时,行权条件的确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着股权激励的有效性。本文利用2007-2009年间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的行权条件的公告,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比较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给出选择建议,对目前已有的指标选择进行合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效率基本范畴的分析出发,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资金运动规律的分析,提出资金运动三重性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内涵,提出建立包括制度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运用效率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分析体系,分析了资源运用效率所涵盖的治理效率、价值效率和价格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是每个上市公司都会考虑的一种融资手段,也是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金融融资体系,上市公司股权的再融资也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融资手段,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本文由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我国金融市场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的现状,并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旨在解决上市公司利用股权进行再融资时出现的问题,提高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1997-2002年实施配股上市公司的股价效应、融资前后的股价表现、影响SEO股价效应的因素.结论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市场,不同政策背景下配股cAR有明显差异.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业绩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国沪深股市1999年-2006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分位回归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变化,探讨业绩处于不同分位点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对业绩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从1999年~2006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是整体性的.通过在模型中引入股权再融资虚拟变量,基于分年度的OLS回归表明,在2000年实施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与在研究期内没有股权再融资行为的上市公司相比,经营业绩的下滑更严重;处于高分住点的股权再融资样本公司不同于其他公司,它们的业绩变化与股权再融资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表明股权再融资后公司的业绩变化存在内部差异性,同时在各个分位点上市公司的规模增加均对经营业绩具有促进作用,负债率对业绩改善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造股权再融资价值创造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式,对2000-2007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以及2006年间我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行估算与比较.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内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给股权价值带来了负面影响,每1单位股权再融资所增加的总股权现金流与其机会成本之差的均值在-117~095之间;2)香港样本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也对股权价值造成了负面影响,但负影响程度比A股上市公司小,每1单位股权再融资所增加的总股权现金流与其机会成本之差的均值在-075~-067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时是否更换承销商的决策问题以及承销商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不同资产质量的公司都能获得高声誉承销商承销;而当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对彼此状况了解更为深入,即SEO时,高声誉承销商能识别不同公司的资产质量,出于对自身声誉的维护,不再承销低资产质量的公司,此时低资产质量的公司只能选择低声誉的承销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符合,实证发现:相对于质量好的公司,质量差的公司在SEO时被迫更换承销商的概率更高.更换组公司与未更换组公司在IP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没有显著差别,而更换组公司在SE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明显较差.进一步探究承销商变更对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时,发现相较于更换了IPO承销商的公司,未更换承销商的公司在SEO时能够获取更低的折扣率和更高的长期股票回报率,这一结果在多种测试下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在Myers和Majluf(1984)模型框架下,采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方式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在中国避免提倡采用增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案例分析,归纳其股权激励在计划设计方面的优缺点,为股权激励理论研究和实践行为提供数据基础和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制的兴起,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机制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选取2009年—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层持股比例为自变量,以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的企业绩效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对其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成为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及新经济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股权激励在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方面具有其他激励机制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应关注受益人、行权价格、激励数量和行权时间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企业核心技术员工作为研究主题,考察了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替代变量下核心技术员工对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有效增强了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创新能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员工与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