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兼评《现代人权论》李瑞英人权,这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概念,它的含义的不断丰富;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事实证明,人权观的更新,是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的反映。宋惠昌同志所著《现代人权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一书,正是...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圣殿》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的世界,也同样关注作为自然环境的外部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家在《圣殿》创作中不仅细致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还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自我的对立,揭示出作家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破坏自然的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3.
《人为什么犯错误?》一文,是刘少奇同志一九四一年十月在华中党校所作的一次讲演。 鉴于我党历史上几次路线错误的教训,为了提高全党对马列主义思想路线的认识,少奇同志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人为什么难免犯错误,人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和避免重大错误,以及对犯错误的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等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今天重温少奇同志四十年前的这篇讲演,依然使人感到很新鲜,并且更加体会到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老逝世,对我这个曾经在郭老身边工作过的人来说,由于永远失去了自己心目中一位最尊敬而又亲切的长辈,心情是十分沉痛的。遵照郭老遗嘱,他的骨灰已撒在大寨土地上;这不禁使我联想起郭老的一首大寨诗。那是一九六六年春,我向郭老索求墨宝,郭老把他所作《大寨行》组诗中的末首《颂大  相似文献   

5.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作家的突出代表,她以独具的侠骨柔肠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从1978年的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至1998年发表的《无字》20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人与爱的主题。在张洁一系列的创作中,有一部作品令人难以忘……  相似文献   

6.
7.
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同志,逝世一周年了。一年来,每当我们想到这位革命前辈,就感到无限的悲痛和怀念。当此“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之际,重读了他在“五四”时期的诗歌杰作《女神》,深感这些写在六十年前的诗篇,并没有由于时代的推移和变化而消失她的夺目的光彩,反而使我们更感到无限的亲切和钦敬,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文艺界思想争论激烈的那个年代,作者宗璞以"人学"为导向,创作了作品《红豆》,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抛开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的局限,就作品本身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和表现作者独特思想的方式上看,《红豆》描写了在革命斗争激烈的动荡年代,以江玫、齐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人权的终结》[1] 是一本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人权进行了富有见地的分析和论述的人权新著。笔者有感于它的晦涩难读 ,并为它颇具新意的观点所吸引 ,因而决意在通读数遍之后 ,对之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思考。这就是 ,什么是人权的终结 ,人权是否真正走向了终结 ,人权又将何去何从 ?一、什么是人权的终结“当实用主义的辩护者指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和乌托邦的终结时 ,这并不意味着人权已取得了胜利 ;相反 ,这导致了人权走向终极。当人权失去了乌托邦的目标时 ,人权…  相似文献   

10.
正时间很珍贵,我直奔主题。第一个意思我必须表达,表达敬意。这个敬意不光是我,我们刊物,我们陕西文学,我们西北文学,我觉得我们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我们新时期文学都应该向雷达先生表达敬意。第二,前几天我们在西安开了一个贾平凹的研讨会,有一个评论家用了一个词,说贾平凹是一个大体量的作家。那么借用这个词,雷达是一个大体量的批评家。新时期30年,10多本论著,超过1000篇文章,几十年的阅读积累和写作,一直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就对当代文学介入的广度和深度而  相似文献   

11.
重视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 人的价值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同资产阶级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资产阶级的人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选集》第一卷第18页)。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劳动是人的共同本质。“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价值就在于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肯定的评价。但是,一切剥削制度的社会,都不是这样。它们都把人(劳动者)不当人。奴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学习下定义的根据应该是人的各种学习的实际 ,人的学习是人获取信息并建构知识的活动 ,人在学习中并不总是能学到知识。本文的讨论启示我们 :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首先要让其获得丰富的信息 ,然后要启发和引导其建构知识 ,要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儒学是“为道之学”。道是“主张”、“主义”,道不是规律。道的核心内容是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治国的前提,格物致知又是修身的前提。儒学与经史术艺、天文律历是密不可分的。儒学的发展可分为重视礼仪制度阶段和重视心性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发表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非常特殊的小说.它是鲁迅沉默多年之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小说的发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中国的启蒙者是以一个狂人的形象诞生的,也标志着中国小说叙述开始从"无我"向"有我"转变.  相似文献   

15.
《黄泥街》是残雪的处女作,是她第一次把自己对人性的探索化为文字,因而具有不同于她的其他作品的价值。在这部作品中,残雪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虚伪的面具撕下,回归到人性的真实面,用荒诞的变形人生将人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微言大义——重读《狂人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非常特殊的小说。它是鲁迅沉默多年之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小说的发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中国的启蒙者是以一个狂人的形象诞生的,也标志着中国小说叙述开始从“无我”向  相似文献   

17.
回归当下——余华《活着》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彬 《齐鲁学刊》2003,(3):131-132
余华的《活着》讲述着一个生命在不幸和灾难中保持着自在状态的故事。《活着》是余华对自己以往创作文本的清醒地颠覆和重建 ,也是 2 0世纪末先锋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开始转型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8.
重读《鲁迅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生 《河北学刊》2002,22(6):116-118
尘封了几十年的《鲁迅批判》 ,我们对它曾有诸多的误读。本文通过分析它在批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本质和进展 ,注重同作家感情的对话 ,广博细密的梳理等特点 ;试图发掘出它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特的贡献 ,进而探寻它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荣栓撰著的《重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出版)立足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和时代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第4次印刷出版的《美学是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是一本普及人文科学,提升人文价值,塑造民族精神的好书。该书用简洁而丰富的语言、旁征博引的手法,清晰地畅谈了中西美学问题,将读者一步步带入到了深邃、优美的美学空间,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课题,也让读者逐渐窥测到美学的真谛,且能指导读者从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文学、艺术中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更好分析、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