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寧,"南疆安寧",一厢美好的願望,使得這個美麗的名字延用至今。迷人的南亞熱帶風光、濃郁的壯鄉民族風情、雄奇壯美的邊關景色、綺麗浪漫的海濱景觀、别具奇趣的异域風貌……南寧,绿色詩境的家園,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中國綠城"、"大地飛歌"已成為南寧公認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2.
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风筝,我国南方称为"鹞",我国北方称为"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说。看风筝高飞于蓝天,一首首关于风筝的古诗词,恰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从心里氤氲出醉人的芳香。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可谓是众多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之中的佳作:"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这首诗,既展现了春日夜晚乡村的静谧安宁。  相似文献   

3.
希腊化时期,哲学家们关注个人的德性、幸福和解脱,致力于探讨怎样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纷扰和不幸,实现精神的安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就是"内心的宁静",不动心.斯多葛的德性主义认为肉体快乐是不足道的,要紧的是精神安宁,做到顺其自然,超然物外.怀疑主义认为,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作任何判断才能使灵魂安宁.由不动心而达到的精神宁静,是希腊化时期彼此对立的各个哲学流派所共同追求的,反映了一个混乱疲惫的时代里的困扰和忧虑,它为以后基督教的大行其道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列:第一序列是人类社会"原发阶段"。此阶段人类面临与动物间的赤裸裸的"欲"之博弈,而博弈法则就是"群",人类集合成"群",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动物。第二序列是人类社会"后发阶段"。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群"。荀子之方式是"化性起伪",使人迁恶趋善,从而使社会摆脱混乱,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因此,不论是在第一序列,还是在第二序列,"群"均是其博弈法则。在此意义上,荀子是"群"本位者。  相似文献   

5.
置身现代社会,不少人丧失掉精神家园,正经历着精神危机。如何才能走出这一困境,找回属于我们的幸福安宁呢?慧能禅宗主张自性即是真佛,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皆能解脱成佛;与此同时,慧能禅宗认为万法空如相即,人与万物之存在皆如其本然,故能不分彼此,相处和谐。"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一旦众生识得自心、悟得自性,从此融空摄有、物我两忘,在自他俱泯、万物一体的世界中安身立命,回归"真我"。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是全體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誕生八十五周年紀念日。一切先進的進步的人類都紀念這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列寧的名字是展現在人類面前之新時代的象徵,是無產階級革命与社会主義勝利時代的象徵。偉大的革命思想家列寧是馬克思恩格斯學說的忠實的繼承者,他在新的歷史條  相似文献   

7.
"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就是小说《红线传》的思想主题,即警示那些怀有贰心、企图作乱天下的各路枭雄,不要目空一切,为所欲为,要恪守臣道,安分守己,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其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以"国家意识"为立意基础,反映了有唐一代一些缙绅士子的精神境界;劝喻一切有过错的人们要"自新"和"赎罪",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非战争手段夺取战争胜利的思路,反映了对和平安宁的热爱和追求;以"贱隶"而身怀绝技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可轻视小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论九十年代报告文学的批判退位>提出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90年代报告文学不但未"批判退位",而且走向了深化、成熟与自觉第一,问题报告文学不但未成为"明日黄花",而且已向纵深发展为重要品类;作家们不但未"自动放弃批判",而且坚持了精神操守;第二,90年代报告文学并非"趋向甜蜜化",而是适当调整和正确处理了歌颂与批判等关系;即使是没有"深刻批判内涵"的"颂歌",也与"战歌"相互补充;第三,"泛批判"报告文学不但未导致批判"钝化",而且促进了批判"深化";"特指"批判与"泛指"批判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后,产生"退位"说的原因是未全面、深入从整体上把握80年代与90年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0.
文天祥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立志守道。他以淡泊名利、故国情深、坚贞不屈的精神,实践其所追求的"道"。其道是中华传统文化忠孝节义的传承,其精华是"不息",是民族的浩然正气,其终极目的是安宁、幸福、富强、和谐。他以丹心、鲜血完成了心愿,实现了他的追求。其"道"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使人类成功摆脱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进入了相对的"自由生存"阶段。但人类迅速滑入另一个极端——"疯狂生存",欲望得不到满足感到痛苦,得到满足又感到空虚,人类的心灵始终躁动不安,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现代人应如何"自由生存"?如何走出"疯狂生活"的困境?与作家福克纳希冀用传统美德来拯救现代人的思路不同,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鞭挞了以"假模假式"为核心的疯狂生存方式,向我们勾画了一种"自为自在"的生存方式,启示了另一种自由生活情调的重要性。塞林格比福克纳看得更远,他从东西哲学的交融中获得灵感,向现代人展示通向自由、美好、幸福生活图景应当遵循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八二宪法"40载,国家权力布局结构不断演进.其中,"党的领导"被明确写入宪法总纲,较为完备的"党的领导"规范体系初步建成;全国人大常委会从"赋权"到"扩权",呈现出能动行权的态势;合宪性审查机制从"隐性"到"显性",逐渐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实践"到"入宪",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监察法律体系;地方立法权从"恢复"到"扩容",力在达成收权与放权之间的平衡."八二宪法"发展的40年,不断往返于规范与现实之间,充分展现根植中国文化,依赖中国经验,采行中国眼光,兼顾效率与公平、贯彻民主和自治的宪法实践精神.然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逐渐转变为以创制法律来推动全方位改革的范式,主要依靠法律建构来确认权力结构和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3.
温江區委書記毛志雄在一次考察永寧鎮的過程中,看到永寧社會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不禁喜從心來,說:要把永寧建設成為與現代大都市相匹配的區域中心,建成温江的“特區”。 幾年來,永寧鎮發奮圖强、知難而進、敢為人先,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生態環境得到良好治理。風景如畫、四季常青的清水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之一.家庭是社会安全、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得以延续的重要场所.我们经常说"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说明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家庭和谐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做起.  相似文献   

15.
阳明心学的流播对晚明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学理论和实践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文学发生的角度强调文学是从"胸臆流出"的,是"情与境会"的产物;从文学表现的角度强调文学的"真",大力倡行真人、真诗和真情;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强调文学的"趣",认为"率心而行"是近趣的最佳途径。从哲学观对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看,阳明心学的良知灵明与袁宏道的独抒性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安宁疗护日渐受到关注,而我国法律法规鲜有规定,有碍安宁疗护的现实实施。安宁疗护立法具有正当性基础,法理基础在于人的尊严属性,生命权、医疗自主权是安宁疗护的重要权源,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内容是安宁疗护的主要法律依据。考察安宁疗护立法的现实维度,一方面,预先医疗指示在知情同意规则下的适用可能产生权利冲突,需要完善相关规则以加强现实适用性;另一方面,协调安宁疗护多方主体,有助于解决安宁疗护的立法难题。安宁疗护的规制框架应包括规范的安宁疗护预先医疗指示制度、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双重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题展示】4.心中的桃花源【命题分析】说到"桃花源",自然会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优秀的古代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对桃花源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恬静淳朴的理想社会的虚拟性描述,来表达作者及民众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抗议和憎恨。"桃花源"在国人的话语环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关于生活安宁利益被侵害的案件逐渐增多。生活安宁权是维持个人生活安宁的持续状态的权利,而且其与相关权利有较大不同,在人格权制度中具有独立的保护价值。然而,在保护个人生活安宁利益时,难以在现行法中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因此,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建议将生活安宁权从隐私权中独立出来,规定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并有必要明确侵害生活安宁权的具体行为,以便于司法裁判和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所代表的"垮掉一代"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与影响,分析了我国文坛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注家都把<论语>中的"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不象器皿一般",把"不"看作否定词.其实,"不"在古书中与"丕"通用,"丕"训"大",故"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大器"更为确切,意即君子应该具有博大的胸襟、多方面的才能.本文将从古书用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