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建祥 《领导科学》2012,(18):25-27
曾国藩自滚自爬,悟出一套别具匠心的做官秘诀。他仅用一字,作了最富实践性的概括——"熟"。曾国藩对求"熟"深有感慨:"人有恒言,曰‘妙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曰‘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测字     
邹吉庆  长河 《领导文萃》2006,(5):137-139
清朝名臣曾国藩在京为官时,常微服到民间暗访。有一天早朝回来,他又脱去朝服,换上便装,独自从花园的角门走出去,来到人声嘈杂的大街上。曾国藩在熙攘的人群中慢慢走着,猛见街口有一算命摊,卦旗上写着“测字看相”四个大字。曾国藩一时兴起,便向那算命摊走去。算命先生见来了客人,忙起身打招呼:“这位客官,您是看相,还是测字?”“测字。”曾国藩不假思索随口回答。“请客官赐字。”算命先生打开砚台,递过毛笔。曾国藩提笔蘸墨,在纸上一挥而就写了个“人”字,随即将笔搁在砚台上。没料想那笔没搁稳,竟从砚台上滚落下来,停在刚写的字上。算命先…  相似文献   

3.
冯唐 《领导文萃》2022,(2):112-114
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困扰:这件事我必须做,但是我真的没有天赋把它做好,怎么办?两个字解决这个问题——"有常".简单地说,就是坚持,没天赋也能活,甚至能活得挺好. 举一个曾国藩的例子,他说:"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人生的第一美德,是你能坚持做一件事.他拿自己写毛笔字做例子,"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  相似文献   

4.
正曾国藩有个理念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三忌"。天道忌巧。曾国藩一辈子最喜欢下笨功夫。渴盼自己有学问,他每日读书;希望书法好,他天天写字;期待子侄有良好的操守与行事习惯,他为人处事总是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个"巧"字是投机取巧。在曾国藩看来,一个喜欢投机取巧的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因为这种人没有耐力慢慢培养自己的操守和才华。  相似文献   

5.
丁万明 《领导之友》2012,(10):34-35
曾国藩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完美典范,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推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后来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蒋介石说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国学大师章太炎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  相似文献   

6.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其以显赫的功名,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其至今被世人视为楷模和典范,后世流传着"为官须看曾国藩"的美谈。曾国藩以"耐烦"为为政第一要义,凡事主张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从梁启超到毛泽东等思想家、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近日重读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一书,体会颇多,特别是中卷第一章"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一节,读后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8.
近日重读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一书,体会颇多,特别是中卷第一章"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一节,读后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9.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2,(7):58-59
一"管"窥中国2012年2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埃里克.亚伯拉罕森的文章,认为如果只用一个字界定中国社会,非"管"字莫属。哪里需要行使权威,"管"字就在哪里出现。除基本意思"负责"外,"管"字也出现在"管理"、"管辖"、"管制"和"管家"这些词中。如果要解决问题,第一句要问的话便是"这归谁管"。作者分  相似文献   

10.
正1867年六月,赵烈文在与曾国藩谈话时预言:不出50年,清朝必亡。44年后,清朝果然土崩瓦解,接踵而来的混乱局面,也为赵烈文所言中:"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赵烈文大概是第一个准确地做出这种预见的人。"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天黑后,曾国藩到赵烈文处聊天,忧心忡忡地说:"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京城)气象甚恶(形势不  相似文献   

11.
郦波 《领导文萃》2014,(22):37-39
正赵烈文虽然是个书生,但对军事、经济、天文地理、医易阴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年少即有才名。有人向曾国藩推荐赵烈文。曾国藩见赵烈文一脸傲然之气,就想杀杀他的锐气。曾国藩带着赵烈文,到最能打恶仗的一个军营阅兵。曾国藩问他,手下的表现怎样,赵烈文说:"此营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曾国藩不以为然,觉得是一派书生狂言。赵烈文知道曾国藩瞧不起自己,告辞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战役里,赵烈文所说的这一营部队大败溃散。曾国藩三顾茅庐,又把赵烈文请回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和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13.
正曾国藩一生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为九个字: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1.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相似文献   

14.
郦波 《领导文萃》2013,(10):38-42
跟老板叫板曾国藩家训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他的教育对象并不只是他的孩子们。像他的家书,其中有很多信都是写给他那几个飞扬跋扈的弟弟的。他在家书里对他的弟弟说:"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那么,曾国藩自己面对上级、面对领导的时候,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3,(16):20-23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8:02发生7.0级地震。从汶川到芦山,中国应急救援体系更趋成熟。在对雅安地震的应对处置上,无论是交通"生命线"的打通、通讯恢复速度,还是救援人员进驻、第一批物资到达速度,以及第一场发布会的召开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应急机制,都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16.
慧眼识才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国人形成了一种中国式思维,它有优点,也有弊端,是个中性名词。中国式思维重体悟,尚直觉,善类比,轻逻辑。不过,历史上也有与这些特点背道而驰的人,比如晚清重臣曾国藩。直觉思维重综合而轻分析,曾国藩通过实践却发现了仔细分析的重要性。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孤驻祁门的曾国藩派湘军精锐鲍超部北上救援。曾国藩的同僚胡林翼告诉他:"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均可不校;士女怨望,发为歌谣,稗史游谈,诬为方册,吾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的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曾国藩的治国三招:储才养望、抓住机遇、屡败屡战。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人生。我以为所谓好的人生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平顺的人生,平平凡凡、顺顺当当;第二个层面是快乐的人生,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快乐中度过;第三个是成功的人生,所谓成功的人生是指有事业、有成就,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曾国藩属于大成功者,大成功是指人和事两个方面的成功。7年官升四级职兼五部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区别于其他政治家或者政客一个最为显著的地方,就是他在事功建立的过程中,非常注…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衷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三个月以来,公安部要求百万警察深入基层"大走访",如此规模在新中国警察史上为第一次。对此,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介绍说,这三个月走下来,已经给老百姓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排查、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集中整治了一批治安隐患,攻克了一批疑难案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走访"对民警心理的冲击。这次"大走访",走和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