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穆罕默德逝世时,伊斯兰教已基本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半岛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开始向外传播。初期的伊斯兰教传播,是和阿拉伯对外征服同时或紧继征服之后进行的。因此,讲伊斯兰教的传播,必须首先谈到阿拉伯的对外征服。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也是古代印度和中亚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新疆佛教传入的主要历史背景,分别是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和中亚贵霜王朝迦尼色加王时代的对外弘法活动。新疆佛教经历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佛教兴起,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二是伊斯兰教兴起,与佛教此消彼长的阶段,三是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佛教虽然走向衰落,但仍然以新的形式顽强生存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有着广泛国际联系的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伊斯兰国家对中亚的战略 ,关注伊斯兰世界与中亚的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初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高度政治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极端势力得以崛起,中南亚国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到中国新疆的政治稳定及国家安全。在中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通过对阿富汗、印巴及克什米尔、车臣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亚、南亚一些国家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在元朝居于统治地位。其原始宗教信仰为萨蛮教。开始,蒙古族极力维护萨蛮教,而排斥其它宗教,对于伊斯兰教尤为苛刻。 为时不久,蒙古族在中亚和中东的四大汗国先后改信了伊斯兰教,忽必烈入中国,崇信西藏花教(喇嘛教为佛教之别支,花教又为喇嘛教的一派),佛教成为元王朝的国教。  相似文献   

7.
谈我国周边的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境外毗邻着整片的穆斯林国家或地区,从中亚经南亚到东南亚,连绵犹如一湾新月,包围着她的半边版图,这构成着影响中国国防安全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忽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伊斯兰教的各种新发生现象,尤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本文在对中国周边的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最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化倾向,在我国虽然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但也应认识其发生的必然性,而不是笼统地反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我国应与世界一道,反对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十世纪新疆历史上的哈喇汗朝时期,从中亚传入新疆的。经过五六百年的曲折发展。到了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新疆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对于地处东疆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天主教侧重于改造儒家思想文化,传播"福音",进而使整个中国基督教化;伊斯兰教侧重于适应儒家思想文化,"附儒而行",加速了与儒学调和及中国化的进程.两种宗教不同态度的表现和结局,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它对宗教如何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突厥佛教始兴于6世纪下半叶佗钵可汗统治时期,曾受到中原、印度及中亚粟特佛教的交互影响。由于佛教戒杀生、戒争斗的教义与突厥游牧射猎、尚勇好武的习俗多有抵牾,故佛教在漠北未能扎根而不久便趋于衰亡,惟中亚西突厥人因受当地佛教的影响而流行的时间较长,延至8世纪中期,后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东浸而衰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以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而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会议科学认识和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2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和起草过程中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我们不断深化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前后,以耶稣会士和思想家为代表的西人利用文化间天然的误读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竭力美化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观。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中国观,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中西对比呈现出中强西弱的态势,二是西方历史上有关中国的知识文化再生产的结果,三是意识形态的需要,四是受到个人立场的影响。他们的中国观表面上是他们的自我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表达,实际上是欧洲启蒙时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公元5至12世纪爱尔兰修道院网络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繁荣发展的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爱尔兰修道院在农业拓殖、艺术创造、宗教传播与拉丁文化的普及等方面对欧洲的蛮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兴衰发展折射出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从独立、分散逐步走向融合,最后臻于一统的历史大势.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东北地区商人群体内部,有土商、客商之属,官商、私商、兼业商人、小商贩之分,行商、坐商之别。他们为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突出作用。从总体来说,此间的商人与官府和民间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而其乐善好施、仗义行侠的行为,更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感。逐利不忘义,是"东北商人"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16世纪末开始,俄国利用"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大举东征,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俄人东渐大致有四个原因:"寻找"东方出海口;"寻找"与中国贸易的"商道";"寻找"神话中的"金毛羊";掠夺黑龙江流域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初,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为了恢复对霍尔木兹岛的统治,伊朗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7世纪20年代,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霍尔木兹岛终于又重新回到伊朗的怀抱.  相似文献   

17.
16-17世纪,英国的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国王特权税转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之下的议会间接税。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625年前,关税总的说来是国王的一种特权税;1625-1660年,随着议会的胜利,关税一度转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下的议会间接税;复辟时期,关税课征大权继续掌握在议会手中,但课征权却因为缺少日常操作控制权而大打折扣;光荣革命后,关税最终变为议会间接税。  相似文献   

18.
<新华字典>从1953年出版以来,一直不断地修订重版.2004年出版的第10版是目前最新的版本,此版是在1998年第9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涉及的方面很多.释义是<新华字典>的核心内容,释义的修订就成了改版的重点工作,第10版释义修订对第9版进行了义项的增补,义项的修订,义项的调整,义项的删除.  相似文献   

19.
部落问题,是中东历史上一直困扰着统治者、历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一个问题.16、17世纪的伊朗正值萨法维王朝(1502-1722年)统治时期,在建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七大土库曼部落,逐渐成为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包括军事、行政和财政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抑制了部落分裂的势头,加强了王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的传家宝。这一精神与"三个代表"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五四"精神之爱国主义与"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三个代表"的实践主体相一致,实行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与"三个代表"的内在本质相一致。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在大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