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的教科书中,绝大多数同志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社会根本性质的显著突变。而对社会改革这一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则重视不够,没有把它列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内,甚至把它仅仅视为社会革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我认为,这是极  相似文献   

2.
“改革”也许是今天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概念,这一现象表明,风行于国内外的改革潮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改革”这一概念及其理论问题尚未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重视。以往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论述“社会改革”问题,甚至不见“改革”的字眼。有的只是在论述“社会革命”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改革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的理论工作必须对此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本刊近两年以来开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讨论,就是试图作出这种概括的尝试。这一讨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当前的改革是必要的,因而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任的基本形式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信任体系是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是维系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简单阐明信任的含义及其分析维度的基础上,从信任的主体、内容、发展阶段、建立依据、真实性等五个方面,对信任的基本形式进行初步的厘清和解析,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瑞金 《学术界》2012,(2):237-241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全可以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冲破"姓社姓资"思想牢笼,大胆借鉴人类文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后,人民内部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是“阶层竞争”。非对抗性质决定了这种竞争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取物质利益。竞争使各阶层之间有一定张力,既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也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另一面。阶层竞争与社会和谐之间是一对新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促使其从对立方面向着同一方面转化,变阻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然而什么是实践?理论界提出的定义多种多样。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对照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我们不难得出教育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结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使人社会化的活动。“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使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相应的能力,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形成个性的活动”。分类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基本方法,所以研究实践必然讲实践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改革的浪潮冲击着世界,也席卷着中国大地。进入本世纪50年代以来,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性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改革,很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也在改革。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改革的时代。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的历史和理论的考察,说明改革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9.
三中全会以来,一股锐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在各行各业中逐步兴起,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思想障碍。例如:有些同志思想不解放,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因而不愿改革;有些同志则用平均主义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害怕改革会引起贫富分化,因而不敢改革;还有一些同志求稳怕乱,一股劲地叫喊条件不成熟,主张慢慢改革;有的甚至从既得利益出发反对和压制改革。这些思想的存在,说明一些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也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谢书林,张淑华(郑州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党的十四大确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强调了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那么,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把一部分国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是通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探索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不仅澄清了长期以来 一直争论不休的姓“社”姓“资”问题,冲破了极左思潮的禁锢,解开了以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而且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自从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模式始终处于一种摸索前进的阶段。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能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来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只能依照马恩当时对未来社会所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人类认识的基本形式是两类六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为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为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将指出上述观念是错误的。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应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概念、判断、推理不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而是知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改变"宗教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观点,"宗教是文化"的观点已经被学界所认可,但是宗教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所谓文化,实质上就是自然的人性化,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被"人性化了的自然"。而宗教观念的教义化和信条化,宗教感情、宗教体验的目的化、宗教行为的规范化,宗教信徒的组织化、宗教生活的戒律化和制度化等等都是人性对象化(异化)的产物,是文化创造,所以,宗教是一种文化,整个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并作用和影响其他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所有制的有效性入手,提出社会所有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观点。认为社会所有制的有效性在于以个人致富为动力,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建立社会所有制,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没有一个安定、协调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社会生产力乃至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社会环境安定的程度愈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幅度就愈大,安定的时间愈长,经济发展的持续也愈久。一西汉的“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在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41年约四十年间,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初步繁荣起来,奠定了汉武帝时代(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改革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全局性的位置。本文择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主要实践,并且着重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问题作一概略探索。通过这些材料,说明一个问题: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指出这些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我们知道,生产力的运动发展是整个社会运动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揭示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社会改革理论,必须深入具体地研究一下生产力及其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包含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经济公式差异甚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公式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经历了自经典著作到现实生活、到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到与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相适应、再到与市场经济走向完善阶段相适应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马恩公式→恩、列修正公式→斯大林回复马恩公式并形成实践"模式"→毛泽东将该模式移植到中国→邓小平创立现实社会主义公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新贡献:社会主义经济=国有经济主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主导=控制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的传统观点。近年来,不少同志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对上述观点提出了商榷和异议,主张用“社会斗争”或“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取代阶级斗争,用“科学实践”取代科学实验,从而组成新的三大基本实践形式。我们认为,这种修改,确有道理,是一种进步,它无疑会加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性。然而,“三大基本实践形式”仍然把劳动服务这一日趋重要的实践活动排除在外。其实,劳动服务也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所谓劳动服务,就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为他人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辅助和便  相似文献   

20.
(一)《晋阳学刊》开展的关于“社会改革理论”的讨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它席卷了一切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一是社会改革的潮流,它已波及了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潮流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迅速发展。对这两个历史潮流,我们理论工作者不能,也不应回避,必须正视、研究它。我深信这种研究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必将有助于这两大潮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