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议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个开放的世纪,是各国抓住机遇突飞猛进的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有时并不是很顺畅.基于此,着重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原因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与外国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李旭初关键词我国成人教育,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与交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724伴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和文化碰撞,世界各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通讯、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 ,而总是要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 ,互相影响、补充、渗透 ,不断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 ,从而也使本国、本地域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得到发展。这种世界各国文化的渗透与交流不仅对各国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同时也对各国的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西文化的渗透与融合说起来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 ,从古至今 ,中西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融合就从未间断过 ,只是其发…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跨文化·大学职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世界各国文化的大交流、大碰撞和大整合。在全球化的态势下 ,文化建设必须持开放的心态 ,通过平等的跨文化交际 ,加强文化了解和文化认同 ,建立各国文化共存共荣的多元化世界文化新格局。大学在建立这种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如何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其传播必将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而专有名词作为语言文化的浓缩和精髓,其翻译在对外交流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各国在著作权方面的合作当前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占重要地位。各国就保护文化珍品、组织展览会、交流文化成就等方面问题所签订的条约为数甚多。在所谓“智力财产”领域里也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传播是各国了解及借鉴世界先进法律文化的前提,而政治、经济交往、法律移植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是法律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近百年来,学习、吸收西方法律文化,使中国刑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法律文化传播大大缩短了中国刑法的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刑法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国刑法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复杂国际环境滋生了一些西方国家主张的文化"排异"反应,"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时有发生。对此,应积极进行深入的对外文明交流。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求同存异,加强沟通了解,互相吸收各文明的优秀成果,挖掘中华优秀文明的现代性基因让其"走出去",把外国优秀文明"迎进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新时代中外文明交流,应深刻认识"各美其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美人之美: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美美与共: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之内在意蕴。极力彰显新时代"现实之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题中之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之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时代价值。积极推进新时代"加强文化传播促进文明交融;发展共性文化,促进文化相通;践行‘一带一路’,构建文明之路;开展人文合作促进多元交流;坚持政府主导,拓宽传播渠道并处理好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之实践进路。在相互平等、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持续深化与他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促使中外文明以交流实现互鉴、以互鉴促进发展,促进中华文明"走出去"、世界优秀文明"迎进来",推进世界各国文明深度交流交融,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为中外文明交流构筑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但是,目前中华文化对外的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和蕴力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工作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出发,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舞台。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器物形态、制度形态和国家精神三个逻辑层次,上海世博充分展示了这三个层次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处于国家精神形态层面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远远领先于尚处于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着力构建国家精神。中国在国际上推行的孔子学院,以及重庆的中国红歌会正是构建中国国家精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输出显得比较欠缺。2004年中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任务,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其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现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重点,探讨“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认同的现代化转型:政治与文化的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来讲,认同包含着政治和文化两重含义,但是对于以儒家文化认同为核心的中华帝国而言,其实体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被迫纳入到新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中,而全球化所引发的认同碎片化更加加剧了原有嵌入体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已成为利比里亚民众学习汉语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在汉语教学推广以及中国文化宣传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只要摸准并满足当地汉语学习者的需要,开设具有特色的课程,孔子学院必将吸引大量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高,汉语热席卷全球,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本文在解析孔子学院的办学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孔子学院办学过程中在经费、师资、教材以及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孔子学院健康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明代以前中国科技发展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中国古代教学能较好地坚持孔子倡导的启发式。从历史上各主要朝代科技发展与启发式教学的相关状况中 ,人们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是开启我们民族智慧宝藏的金钥匙。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积极地实行启发式教学 ,才能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道德危机,许多目光敏锐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伦理学家都深刻认识到,拯救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继承、弘扬和超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以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从道德层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重塑新世纪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8.
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是各国公司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司法虽在2005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并未引入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本文期待在对各国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学说体系包括:(1)提前以德治为目标的道德教化构想;(2)设计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3)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君子人格;(4)倡导循循善诱式的道德教育方法;(5)确立自我修身的一系列重要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遍布全球120个国家近500所孔子学院十年(2004-2014年)历时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孔子学院十年辉煌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开拓阶段、全球战略布局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由此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对孔子学院的继续发展谏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