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经济、渔村社会协调发展的渔业发展理论和战略,其理念可以追溯到传统的渔业管理理论。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理论问题、指标体系和战略实施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研究缺乏力度和持续度,学术深度和广度均不够。先行研究以宏观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概念研究和文献研究居多,而微观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评价研究和调查研究相对较少且薄弱。后续研究应关注概念本质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战略方策创新、研究领域拓展、实证调查研究和前沿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辽宁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在栽培渔业、生态渔业、设施渔业、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等主要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其发展依然面临着资源衰退、环境恶化、产业升级缓慢、结构优化不力、科技支撑脆弱、装备设施滞后和渔民素质亟待提升等瓶颈制约。对此,提出辽宁现代渔业推进方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增进渔业科技进步贡献;优化升级渔业结构,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扶持中介组织,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升渔民素质,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加大渔业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现代渔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是科技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中的主要任务.本文在论证两者融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灰色关联评价研究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表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两大系统的相关指标;为说明两者的灰色关联程度,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关联度测算.结果显示,福建省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为此,构建了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AHP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对主导工业产业效率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八大工业主导产业总体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较符合自身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规模占比最大的能源化工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效率反而最低,是制约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症之一.  相似文献   

5.
泰宁县旅游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泰宁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即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泰宁旅游产业,抓好品牌宣传、加强设施建设并树立优质服务形象、突出旅游产品特色、规范行业管理、加速旅游产业升级、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产业融合所带来效益的凸显,社会各界对农业产业融合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中国学者对农业同其他产业融合的研究也不断增加。但目前的研究多是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现象进行研究,在分析方法上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产业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安溪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安溪铁观音产业融合资源评价模型。从第一、二、三产业三个方面选取出农业(种植业)、旅游业、制造业、林业、建筑业和金融业等1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专家评价获得各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安溪铁观音产业融合资源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评价指标得分较低,但由于部分指标在安溪铁观音产业融合中资源丰富度及所占权重较高,因此总得分处于Ⅱ等级,安溪铁观音应着重融合资源丰富且关联性高的产业。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安溪铁观音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创新带动辽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客观要求。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紧迫时期,辽宁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围绕结构调整的主线,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对科技创新与辽宁经济结构现状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构建辽宁经济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辽宁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性概括,旨在厘清二者融合研究的内在逻辑及脉络框架,在综述、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从资本结构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组织理论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顾和分析产业融合理论的相关成果可知,当前国内产业融合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过于强调技术革新和放松管制的决定性作用;忽视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个性特征的影响;缺乏对产业融合与社会分工关系的合理解释;泛化产业融合作用下的企业战略反应;静态理解产业融合的影响与效应。产业融合是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由技术和需求所驱动,经过模块化的分解与整合,使传统纵向产业结构在不断加强横向联系的同时,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新产业属性、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生产、生态、科技、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了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较明显的科技、观念及制度优势,并从循环经济的层次、生态产业链及生态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研究了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以及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园。  相似文献   

11.
"大党"概念的考量,涉及党员数量、组织规模与政党功能等多重维度。世界几大政党的衰颓及大党治理大国的中国现实愈发凸显出"大党治理"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代治理理念的变迁则为"大党治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阈开拓和理论启鉴。从传统政党管理向现代政党治理转型,是现代大党维系科学持续发展的理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主题之一,而明确提出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主要成果体现在现代发展理论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发展理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即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这种增长的社会历史向度,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发展"的主题.这一变化趋势突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远意义和当代性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表明:这种发展观不仅具有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基础,而且也日益显示出它在探索和回应当代发展问题时所具有的深刻而持久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概念是一个学术命题 ,也是实践中的复杂工程 ,并成为今天的主流话语。但其内涵、思路的流变还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讨论的范畴。本文对发展理论作了疏理 ,对可持续发展和转移式发展作了初步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衰竭、环境受损、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海洋渔业生态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若继续恶化,后果不言而喻。然而,现行的渔业生态保护与管理方式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思维。弹性思维提供了理解周围世界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一种不同方式,提倡用弹性的观念去看待事物的变化,是一种旨在增加系统可持续性的资源管理新方法。弹性思维及其所蕴含的弹性生态观既可以成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可以为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机制创新是对高校社科联学术管理的客观要求。高校应该转变管理思想,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学术环境,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社科联的人才优势,加强对高校学术管理的研究,从而创新协调组织机制,突出学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方法,处理好学术民主管理与学术行政管理的关系,提高学术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论医院现代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的健康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世界范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念.可见"以人为本"也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现代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山东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依托地理优势,在沿海各地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青岛、烟台等七个山东沿海城市的实地调研表明,山东滨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可以构建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并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论证所采取路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一步为各地区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滨海渔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路径参考,以实现山东海洋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趋势和主题,体现了当代国际法的主要特色.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地位,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保障人类社会的和平生存与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7年,随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的问世,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传播开来。追根溯源,18世纪的森林可持续产量理念、20世纪的资源保护思想以及在对其反思基础上产生的土地伦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二战后高速开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引发学界以及国际社会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新思考,进而直接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问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和推广的同时,其固有的理论缺陷以及难以消除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使其在解决具体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时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借鉴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准则,追求人类内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生态正义,最终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宜居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