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溯因推理是语言理解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论证假设的前提。关联理论是为获得最佳解释而确定所溯假设合理与否的重要手段,是在溯因背景下运行的论证机制。词义的调整和产出是利用溯因推理为起点,将所得假设作为关联理论推导含义,验证其合理性的系统过程,从而达到在语境条件下确定词义和准确理解说话人意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词语常常带有语用松散性,交际者理解话语时会出现词语的意义伸缩。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语用充实的过程,交际者理解话语时需要通过恰当的语用充实才能获得最佳关联意义。言语幽默是基于话语语境意义与最佳关联意义之间强烈的反差而产生的。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对特定词语进行不恰当的语用充实或没有进行语用充实,都可能使其中一方对话语的...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4.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交际中话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是语境动态构建的过程。明示交际行为能激活听者大脑中的相关语境假设,用以构建与话语最大关联的心理表征,减少信息处理的认知努力,这是包括语调在内的各种明示语言手段对话语意义语用推理进行制约的认知心理理据。以此为出发点,从重音分布、调群切分和调型选择的三个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调传递的信息对话语意义推理的认知导向。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6.
词汇语用充实一直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许多理论对进行过研究,其中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文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对词汇语用充实作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交际就是相关,相关就是依赖语境。对于交际中会话双方所使用的词汇意义要理解的不仅仅是其静态意义而是通过语境构建所产生的动态语境意义。语境对于推导交际中词汇语用意义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中西方民族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对语用意义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关联视角下词汇语用收缩与扩充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界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词汇层面为基础,对词汇意义进行动态研究.词汇项目不仅有其本身的词汇意义,而且受语用因素的制约,如词汇信息的语用收缩、语用扩充等,它们始终贯穿于其使用的调整过程中.本文将试图解释与词义的非充分限定有关的语用现象,探讨语言使用中词义的选择与确定,尤其是特定语境中话语理解时词义的语用收缩与语用扩充现象,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语用过程进行关联性阐释.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儿童语言理解中存在的语用扩充和收缩现象,详细分析了儿童语言理解中5种类型的语用充实,即具体名词充实、称谓语类充实、时空指示类充实、动作词类充实、独词成句类充实。研究表明,成人在理解儿童早期语言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准确推断儿童的交际信息。  相似文献   

10.
语用照应是话语理解过程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了在汉语言语交际中,听话者的认知推理能力对话语理解的全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用照应过程对语境假设、语境构建乃至整个交际话语的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性和制约性。关联理论对这一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在跨境民族研究中,民族的概念范畴决定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在中国时空和语境下,西方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概念和中国民族概念构成了民族概念理论和现实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并不存在普适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的多样性使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跨境民族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诸多困境。民族概念的类型化赋予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适宜的维度,为跨境民族研究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对全球化发展理论积极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高瞻远瞩而又切合国情的发展方式。早在1979年,法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佩鲁提出了"新发展观",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人的发展。两者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作为指导我国发展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毫无疑问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是对"新发展观"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   

13.
"定冠词 名词"可以构成新的复合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概念.本文讨论与这一语法现象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现有语法著作中的某些结论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中的幽默概念因语境的变化而具有不同内涵。他反对幽默的温厚说、超脱论以及低俗化倾向,提倡运用幽默批判现实,促进工作,调剂生活.鲁迅幽默观的基本精神就是在追求社会功利的基础上达成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要认清当前大学生的荣辱观现状,以荣辱观为价值坐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试论"节目主持人"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学科的理论建设,主持人节目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对该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与界定.对枝节问题旷日持久的纠缠使"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等基础理论问题,出现了许多亟须廓清的认知偏误.本概念应当从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角色任务、角色言语行为方式、节目语境特征等方面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虚无"在西语中,所指的是没有规定性、无意义或意义的缺失。后现代艺术第一次深刻洞见到意义世界的虚无,然而从荒诞文学到大众艺术,其始终呈现出在"虚无的观念"(有)与"观念的虚无"(无)之间游移的鲜明特征,诗性地回应了实存哲学关于人之存在"之间"性的沉思。  相似文献   

18.
"社会"概念是把握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窗口和入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它的生成与嬗变就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多少还带有美国学术思想的影响印迹的话,那么,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则完全是在中国语境中产生的。区域文化软实力既是在我国地方政府纷纷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提出的,又是在我国学术界对软实力问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意蕴。它不仅指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冲突、斗争等暴力实践手段达到和谐目的,获得革命性价值指认,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践观本身就具有和谐实践向度,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等关系中,全面展示实践的和谐意蕴,更凸显建设性价值。在当代实现其价值,必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