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西欧,这是一对人们能极其自然将之联系在一起的名词。论及基督教,必谈西欧,似乎已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这个观念并没有不对,问题是,基督教自产生后对西欧社会发展究竟有多少正面和负面影响?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在这一点上做文章的研究者不计其数,研究著作亦可谓汗牛充栋,而人们从中所得到的基本认识却并不那么全面,甚至是十分偏颇的。它们基本上否定了天主教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更不用说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了。武汉大学安长春教授的近作《基督教笼罩下的西欧》之出版,有助于扭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为社会观念所接受,为法律所认可的两性结合。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支配和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立在教义基础上的宗教法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世俗法的独立的法律系统。基督教婚姻观念对现代世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西欧长期陷于封建分裂,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缓慢,其重要原因是基督教会压制了各国民族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基督教会顽固坚持和推行欧洲一统观念和大一统帝国的政治体制;压制世俗国家政权,建立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封建神权统治,宣扬封建迷信的宗教人生观;对思想文地进行严密控制;排斥异己,镇压异端。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会世俗化不仅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督教会世俗化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评《监督教笼罩下的西欧》于可,龙源西方社会文化被称为“基督教文化”.这一称谓体现了基督教与西方社会的关系,它是西方社会的灵魂。西方社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形成于何时?它是怎样形成的?武汉大学安长春教授新著《基督教笼罩下的西欧》(中央编译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在西欧由中古向近代过渡阶段,中世纪出世的、超自然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基督教神权观念始逐渐让位于新兴市民阶级入世的、自然主义的、理性主义的价值情感追求。它映射着西欧社会思想意识形态观念的近代化发展,预示着近代西欧文明未来勃兴的光明前景。本文试图通过对路德新教信仰蕴含与张扬的近代人文价值向度的历史理论剖析,具体阐释其对近代西方社会价值形态观念构建与演进所显示的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西欧中世纪文化中的变革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欧中世纪的文化体系中,包含着两个较大的子系统。一个是基督教(特别是天主教)文化系统,另一个是世俗文化系统。在基督教文化系统内部,在大肆鼓吹神学观念的背后,实则隐蔽地承继着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人的关注的最基本的认知模式和汇集着大量东方古代的异质文化内容。而在世俗文化体系中,蛮族世俗文化、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世俗文化和城市市民文化的依次递进,构成了西欧中世纪世俗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基督教文化内部的异质因素和世俗文化的非封建因素,均体现出了西方文化中的对人关注的底蕴,因而成了强劲的文化上的变革因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亦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最深层的文化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中世纪早、中期的西欧(公元5~15世纪)“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世俗的宫廷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中世纪中期西欧大学的兴起既是西欧社会开始走向繁荣昌盛在文化上的初步表现,同时也是中世纪基督教会达到繁荣和鼎盛之际的产物。不少大学直接脱胎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9.
原罪是基督教的观念,是人在基督教的上帝面前的精神处境。尼采以谱系学的方法追踪负罪、惩罚、良心谴责等与基督教原罪意识相关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指出这些观念源于怨恨者的心态,是虚弱生命的表达。而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不同,冒犯是希腊人在诸神面前的精神处境,彰显的是人的强健与高贵,希腊人的悲剧艺术正是这种精神姿态的显现。通过这种比照,尼采意图回归古典,恢复生命本身的神性。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是世界著名的宗教信仰派别之一。关于基督教在过去今天的功过是非的评价,论著颇多。许多学者对基督教的历史效应的看法责难胜于肯定,缺乏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最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发行的《基督教笼罩下的西欧》一书,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书是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教授安长春先生数十年研究宗教问题的成果。安先生从社会整体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剖析了基督教从早期到近代的发展过程,揭示出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演变发展都深刻地烙上基督教的印记,西欧社会的发展史是在基督教的深刻影响之下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离婚现象在中世纪西欧与同期中国皆有存在,离婚原因大相径庭。中国古代男女离婚多偏重于世俗伦理道德问题,以维护宗法家族秩序为目的,且男性主体地位突出;而西欧离婚宗教伦理问题居多,以稳定基督教神权秩序为目标,但男女关系相对平等。中西方离婚原因的差异,实质上是两种不同观念文化在婚姻问题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西欧的封建化是在日耳曼蛮族入侵,打破古典文明正常进程以后开始的。正因为如此,恩格斯认为:“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这种外来的战斗文化与古典及基督教文明逐步合流,从而客观上决定了颇具特色的西欧封建主义的经济结构、政治模式和文化观念等的价值取向。本文拟对其封建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及特殊的封建化道路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3.
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1世纪,西欧出现了城市振兴的历史局面,在中世纪的这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市民阶级缓慢地形成了,他们的主体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现实的工商业活动赋予城市市民阶级以崭新的生活内容,并形成了与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崇尚现实生活,崇尚实用观念,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正是这种新兴的市民文化,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西欧中世纪人本思潮的产生及其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中世纪思想文化有从基督教完全垄断到世俗人本思想普遍萌生并迅速发展的过程。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西欧中世纪人本思想普遍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实际上,中世纪城市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后,引起了社会一系列变化,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西欧便出现人本思想并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形成一股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对西欧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思想准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时期人本思潮的新发展和继续。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西欧骑士浪漫爱情是对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继承,它产生于西欧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当时圣母玛利亚崇拜风行,妇女的卑微地位得到改善.由于等级制婚姻的存在,追求婚姻之外的浪漫爱情成为一种时尚,骑士浪漫爱情也与基督教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基督教的忠诚思想贯穿其始终.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的欧洲普遍被认为是历史的黑暗时期,此时的基督教及其教会也被视为一种落后的、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顽固势力,但世界的大学教育恰恰诞生在这一时期。因此,从西欧大学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建立两方面客观地分析它的成长历程,以及观察基督教在大学教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发现基督教及其教会为大学的创建和普及,特别在大学教育兴办时期所发挥的奠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发源于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思想情感、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它是伴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而兴起的。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立在特定民族群体基础上的主权国家。早期民族国家的缔造者需要借助民族主义这一观念来摧毁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和封建割据的地方主义,进而动员广大民众认同和支持民族国家这一新型政治共同体,而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又反过来加深强化了民众头脑中的民族主义观念。可以说,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构建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肇始于西欧中世纪大学.在宗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被普遍认为毫无智慧之光的中世纪竟然产生了当代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集聚、整理、创新与传播的机构和人类的精神家园的大学,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毫无疑问,在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从这方面考虑,考察基督教对其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有意义的,并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现代大学.本文主要从大学精神、大学组织机构、大学人员构成和大学的独立与自治等几个方面论述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西欧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利用当时的形势进行了一些改革,使罗马教会势力得到空前发展,罗马主教获得了西欧教会的首席权威,这为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奠定中世纪教皇制的雏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时期,众多的西欧妇女或因生活所迫,或因崇尚独身纷纷进入去修道院,她们的情感追求各不相同,大致可划分出几种类型。这一状况的产生,是与基督教会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要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