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的“永”,就笔者所见,有两种注释:(一)永,长,“歌永言”,“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詠唱,以突出诗的意义”(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第1页);(二)永,通“咏”(新版《辞海》上册第209页),声调抑扬地念诵,歌唱。《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咏”(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01页)。我认为,“歌永言”的“永”应作第二种解释,根据如下: (一)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詠其声也”。本书与《尧典》同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它把“永”引作“詠”,可见当时的人是把“永”解作“詠”。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1981年第9期《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作者李壮鹰)一文有一条引文有误。该文曰:“刘勰之后,不少人都提到过艺术构思的‘虚静’问题。皎然《诗式》云:‘有时意静神至,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意静’,即诗人内心的‘虚静’;‘神至’,即意识活动以理智为主宰。”按:皎然《诗式》作“意静神王”,而非“意静神至”。该文作者未注明版本,不知“神至”一语本诸何处。查《历代诗话》上,第31页,《诗式·取境》条(中华书局1981年版)、《历代文论选》二,第76页《诗式·取境》条皆作“意静神王”,唯有罗根泽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3.
六十六、元友让 元结之子,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全唐诗》收诗一首,载第二百五十八卷,第2881——2882页。 六十七、王季友(约公元766年前后在世)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传于世。《全唐诗》收诗十一首,载第二百五十九卷,第2888——2891页。  相似文献   

4.
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韩驹《上傅守生辰诗(集句)》(《全宋诗》第25册第1443卷第16645页),其中存有三江6佚句:"公之才业天下奇、公禀英灵真间出、下车先使奸豪静、歌咏琅琅振金石、风生万里华胥国、岁之旱兮待公雨、寿星元在碧霄间."均不见于《全宋诗》和《全宋诗订补》.《全宋诗》第7册第399卷第4891 ~ 4893页共收录三江诗10首.其小传云:"鲁交,字叔达,号三江,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尝官殿中丞.仕至虞部员外郎.仁宗尝手录其《清夜吟》诗赐天台山寺.有《三江集》、《鲁交集》,均不传."  相似文献   

5.
在《突厥语词典》中,保存了几首有关英雄“童阿”(tona)的史诗,其中有一首悼念的诗。此诗见于《突厥语词典》维文译本第一册58—59页,根据诗意,我将它译成汉文如下:英雄的童阿真正离开了人间?难道让无情世道这样留存万年?  相似文献   

6.
正胡槻,《全宋诗》小传云:"字伯圆,庐陵(江西吉安)人。铨孙。"(第54册,第33796页)录其诗《赠刘升之蛰龙岩》一首。李裕民著《宋人生卒行年考》(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3页)把胡铨之次子胡澥误作"伯圆",胡槻、胡榘实为胡铨长子胡泳之子。胡槻字号,据汪森编《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卷二"穿山题名,庐陵胡仲威伯圆,约张维翰和甫陈次贾倪俊孺来游嘉定五年(阙)月"之  相似文献   

7.
唐温庭筠《弹筝人》诗曰:“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关于此诗的写作缘起,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推测道:“弹筝人当系唐明皇宫伎,诗语系追忆昔时而生感叹,必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页)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是河南省文学学会古典文学组今年的研究重点,为了配合这一研究活动,我们辑录了这个材料,以供参考。 一、文德皇后 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之妹,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生卒年均不详。《全唐诗》收诗一首,载第五卷第51页。 二、上官昭容(664——710)名婉儿,上官仪的孙女,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开元初曾编录其诗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收诗三十二篇,载第五卷第60——64页。  相似文献   

9.
<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库本")《柴氏四隐集》收有题为《白云庄》的组诗四首,系于柴望名下,这四首诗又见库本赵抃《清献集》。《全宋诗》的编者在整理编辑柴望诗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6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915页),又因袭四库馆臣之误,致使四首诗分别系于赵抃、柴望名下(《全宋诗》第6册,第4206、4210页;《全宋诗》第64册,第39915 39916页),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综合考察,当以作赵抃诗为是。《白云庄》组诗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柴氏四隐集》卷一《柴望诗词》,组诗为四首七律:"《掬泉  相似文献   

10.
《伐檀》思想立场略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纪彬同志在其近年新出版的《论语新探》中,引《诗经》中《伐檀》一诗来说明“暴富小人”(按即赵纪彬同志所指的“破坏井田所有制及其上层建筑的变革派”,见《论语新探》第141页)的剥削形式。赵纪彬同志并认为:“此诗则为站在井田所有制立场来攻击新兴的封建制剥削。”《伐檀》一诗,自解放以来一直被绝大多数的文学史当作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来重视和介绍;历年来的中学语文课本差不多都选录过这首诗。赵纪彬同志对这首诗的断语,从根本上动摇了它的地位,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鉴于这首诗流传广、影响大,弄清楚它的思想立场究竟代表哪个阶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写作时间】本诗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陶渊明15岁。钟优民先生指出:“细味其诗,疑系渊明早年自况之作。”(见《陶渊明论集&#183;陶渊明的咏怀诗》)又,诗中称“年始三五间”,即15岁。诗人54岁所写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有言“结发念善事”。“结发、总发,指15岁(逯钦立先生校注《陶渊明集》第50页)”。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的楚越战争,主要见于《史记·越世家》的一段记载。清代以来,一些学者结合有关史料,对楚、越之战特别是楚灭越之役开展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0页)、蒙文通《越史丛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40页)、李学勤《关于楚灭越的年代》(《江汉论坛》1985年第7期)、何浩《楚灭国研究》(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第307—311页)、杨宽《关于越国灭亡年代的再商讨)(《江汉论坛》1991年第5期)等。但是,各家之说尚相去甚远,表明离问题的最后解决还有一段距离。受到上述讨论的启发,我们也有了一些想法,现刊布出来,希望能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13.
汉代乐府《长歌行》,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这里的园中青“葵”为何物?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释为“向日葵”(上编第一册第406页,1979年第一版),汪济民、段德森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新编》持同样的看法(下册第133页)。  相似文献   

14.
《突厥语词典》维文译本第一册第403—404页,载有一首诗,我根据诗的大意把它译成了汉文:“为了击败唐古特的军队,在严寒的深夜发起突袭;他们将马匹和妇女献出,忧心忡忡地把头低。”诗中所说的“唐古特”(Tangut),即指古代西北民族之一的党项羌。党项羌的部族极多,主要有宕羌和白兰羌两种。宕羌居住在临洮以西、柴达木盆地、四川西北部,白  相似文献   

15.
《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7月修订第1版)第235页:“俾昼作夜:以白昼作夜间,谓晨昏颠倒。《诗·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概念和虚词关系问题,在目前的逻辑学著作里,有不同的说法: 1·所有的虚词都不表达概念。(陈宗明《现代汉语逻辑初探》第36页) 2·“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普通逻辑》1984年版第18页) 3·“有些虚词是表达概念的。(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第21页) 4·“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可以利用名词化的方法用作概念的名称……”。(杭州大学等院校编:《逻辑学》第44页)  相似文献   

17.
正清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四下,收闪继迪诗一首,小传云:"继迪字允修,保山人。万历乙酉举人,除囗囗学官。历翰林院孔目,迁吏部司务。有《两岑园》、《秋兴》、《吴越游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509页)按:此段小传存几处问题。其一,"除囗囗学官",具体某地某职未能考知。考明高出《镜山庵集》(明万历刻本)卷七有《送闪允  相似文献   

18.
顾见山小考     
顾见山作有《东溪》杂剧,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说:“顾见山名号、籍里,俱不详。生平事迹亦待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100页)。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说:“顾见山,名号不详,松江人,顺治壬辰进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版,中册第726页)。周妙中《历代曲家年里字号室名综录》作:顾见山,乾隆以前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7月版《曲苑》第一辑第308页)。顾见山是清初名诗人、画家,文献不乏记载。原名镛,字震雉,后改名大申,号见山,华亭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一;“顾大申……康熙己酉以工部郎中奉使榷赣关,作画别余,自后不复相见。”叶梦珠《阅世编》卷五:“顾见山……少以能文著。(顺治丙戌举人,见卷二——笔者)顺治壬辰成进士,历官西秦佥宪。工诗画,为海内所推。康熙中卒于官。”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三:顾大申“官工部侍郎”。周亮工《读画录·方咸亨传》:“海内士大夫以画名家者,程青溪、顾见山及侍御(方咸亨),可称三鼎足。”《带经堂诗话》卷十一说他“善丹青,尤工设色;为诗精深华妙,兼有寄托,在松江派中大樽之下,诸人之上”。《清诗别裁集》卷三:“云间自陈卧子后,诗格渐衰,鹤巢(顾大申有《鹤巢诗存》)古今体气足神完,可以接武。”但其诗《四库全书总目》颇有微辞;“陈伯玑撰《国雅集》,称其(顾见山)乐府于古人可谓毫发无遗憾;七律高华,可追王李。今观其集,大抵袭明七子之余风。可  相似文献   

19.
<正> 《资本论》(指一、二、三卷)是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列宁说:“理论的认识应当提供在必然性中,在全面关系中,在自在自为的矛盾运动中的客体。”(《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7页)所以,《资本论》“只需要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组织,在它的可说是理想的平均形式中表现出来。”(《资本论》第三卷第939页)因此,它采用的方法只能是理论的方法或者逻辑的方法。这是应当首先肯定的。所谓理论的或者逻辑的方法,就是“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页),也是不同于对世界的具体历史的掌握的。这种“专有的方式”就是头脑从世界的既  相似文献   

20.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