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韩“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汝信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他认为,目前学术伦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关心和重视,因此,本次会议以此为题进行的讨论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致开幕辞。她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13日,由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韩人文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首尔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回顾与展望".来自中韩两国相关研究领域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由7人组成,团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长著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中韩国际学术会议于2009年8月2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主题为"人文科学与社会发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个院所,韩国崇实大学、汉阳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6月,中韩两国领导人就加强中韩两国的"人文纽带"达成重要共识,并同意成立"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此为契机,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于2013年12月10日至11日在韩国首尔联合举办了第七届中韩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人文科学与社会发展"。来自中韩两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人文、经济社会领域所涉及的前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秘书长朴永根出席并主持论坛。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软实力、文化多样性与人文学”。与会的中韩双方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从“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竞争力:人文学的价值”“人文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韩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经验”三个分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亚洲地区中国学研究述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和印度的中国学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胡澎 《日本学刊》2001,(5):151-157
20 0 1年 7月 9日至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 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1999年 ,去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成员与国外同行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会。会议共收到 2 6篇论文 ,有 2 1位学者在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万峰、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家、中国…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3月 1 3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与院团委共同主办的“当前美国‘帝国化’的主要特征”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张西明博士作了主题发言。他从美国“新帝国主义”思潮出现的背景出发 ,对美国帝国化倾向在其经济、对外政策及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发生巨变 ,从此美国认为可以根据美国的民主模式和价值观去改造世界 ,这就是新帝国主义思潮的抬头。“ 9.1 1”事件使美国新帝国主义思潮受到…  相似文献   

10.
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了“21世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展望”国际研讨会。应邀与会的有:国际科学院联盟主席卡维内斯、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主席帕利克、欧洲国家科学与人文科学院联合会主席德伦斯、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主席卡尔霍恩等国际和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组织的负责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以色列、美国、英国、法国、波兰、印度、澳大利亚、蒙古等国专家、学者,共20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学者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金嬴 《日本学刊》2004,(6):59-6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办 ,中华日本学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的“世界中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10月 16— 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印度、越南、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七个国家的外交界、学术界代表约 6 0余人共聚一堂 ,就日本文化与世界中的日本文化研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及课题交换了意见。一 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各国学者演讲之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黄平、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井出敬二、日本国…  相似文献   

12.
一、概 况  由中国伦理学会、韩国国民伦理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协办的“中韩第 1 1次伦理学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2 0~ 2 2日在武汉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应用伦理”。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共 1 8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其中正式代表 1 2 0人。这些代表分别来自韩国国民伦理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除…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在去年十二月召开了一九八一年年会。市委书记、市社联主席夏征农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于光远在会上作了题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是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的长篇报告。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费孝通教授也应邀在会上作了报告,他介绍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和中国社会学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就大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28日上午,韩国庆北大学图书展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隆重开幕。江蓝生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江院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社科院对韩国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中韩两国同属一个文化圈,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许多共同的认识,这为扩大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始终高度重视与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来与多个韩国学术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双方友好往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江院长指出,今天这个展览为我院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批最新、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院…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亚洲秩序研究会 (YoidoSocietyforNewAsia)是在韩国外交通商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团。 1 993年 ,韩国新亚洲秩序研究会成立。其目的是 :促进韩国与其亚太地区邻国的相互合作和地区繁荣 ,共同维护和平。关注构建亚洲新秩序的教授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和研究亚洲有关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和未来秩序。新亚洲秩序研究会由会长、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秘书处和新亚洲研究学会构成。现任会长是李相禹先生。韩国前国务总理姜英勋、韩国前外务部长官孔鲁明、前国会议长金在淳、前国务总理李洪九任顾问。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课题的结项评估问题,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研究成果的评价能否公正、客观、科学,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近20年来一直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主要概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结项评估的发展,在总体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项目资助体系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研究项目结项评估方式的研究和探索,阐述新世纪以来研究项目学术评价和结项评估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需要积极应对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率领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国际关系、历史、社会、政法等学科片的所长和专家以及来自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政府等多家机构的代表30余人组成的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代表团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俄社会科学论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图书展”等活动。10月9日,“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开幕式暨俄罗斯科学院授予李慎明荣誉博士称号仪式”在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隆重召开。李慎明副院长在仪式上致…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选拔政策自1990年实施以来,经历不断改革完善,逐渐规范化、程序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在津贴选拔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政府特殊津贴选拔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政策实施的特点,并预测了政策调整的趋势,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选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展望”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这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有来自15个国家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机构的代表出席。大会在11月2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主持。李铁映院长作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变革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一种强大思想武器,它和自然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无尽的资源。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新世纪又向人文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6日至19日,在陕西省眉县太白山下成功举办了“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就张载关学、关学与实学、实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62篇、论文提要56篇。学者们畅所欲言,自由争鸣,认为大会开得极为圆满成功。此次由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的会议,圆满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本次大会期间还成立了陕西省关学与实学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在本次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