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开无声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更为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时,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大有惟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  相似文献   

2.
寺院里接受了一个年方16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发后,就变成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小沙弥。  相似文献   

3.
余阿寿,人称“皮鞋寿”,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创始人,温州鞋业界公认的元老,温州改革开放初期涌现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余阿寿有着传奇式的人生。他1936年出生在温州西门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母亲早逝,家庭破碎,弟妹送给人家,8岁的他曾经食不果腹,过着近乎流浪儿的生涯,12岁经亲友介绍跟一位徐姓鞋匠当学徒。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8月开始,他为了救助流浪儿,花光了和妻子摆水果摊积攒的1万多元,还背上5000元外债今年37岁的李勇,出生在重庆市綦江县永新镇。1994年,他和四川省中江县姑娘张含结婚。婚后,夫妻俩在重庆渝中区菜园坝火车站摆摊卖水果。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许多作品,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研究他的成长道路,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高尔基生于1886年,五岁成了孤儿,十岁为生活所迫而走上社会。为了糊口,他当过鞋店的学徒,制图所的听差,轮船上的帮厨,还当过彩画工、面包工、搬运工,到处漂泊流浪,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二十四岁那年,他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三十岁那年,他才委身于文学事业,此后逐渐闻名于世。象高尔基这样一个只读过几个月小学的流浪儿,是怎样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革命文学大师的呢?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  相似文献   

7.
当年13岁的小学生,17年后邂逅小学女老师2003年3月11日,吉林省汪清县某贸易公司经理文冬林下班后步行回家。经过一条巷道时,他看见一个女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分行离休干部、76岁高龄的共产党员陈永祯同志,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陈”。老陈在金融事业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了大半生,自出校门就进入了金融界,他走遍了银行的会计、出纳、管理、计划、统计、调研、评估等岗位和部门,由一个练习生逐步成长为高级经济师,由一个初中生成为大专生,在66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0年离休后,在行里业务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经领导同意,他自愿继续留行工作。返聘后老陈更加珍惜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工作比以前更加积极勤奋,在调查统计资金评估岗位上一干又是7年。今年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已高,让其回家安度晚  相似文献   

9.
半便士     
少年犯教养所600个男孩当中,大约六分之一只有10-14岁,小男孩们其实都有着寻求爱的本能。我便是在这里工作。其中有个叫“半便士”的小男孩,快12岁了,来自布罗姆芳汀,是那些小孩中最健谈的一个。他说他母亲在白人家做女佣,他有两个兄弟和两个姐姐。可是,在“半便士”的档案里清楚地记着,他是个流浪儿,没有任何亲人。他从这个家里被带到那个家里,最后学会了偷窃。通过书信备查簿,我发现“半便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3)
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就在人们普遍看好他的前途时,中科院却在2003年将他劝退回家。他到底怎么了?打造出来的“神童”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  相似文献   

11.
山西潞城辛安泉镇潞河村人王广量年轻时候遭遇车祸,双腿瘫痪。他平日里摇着一辆残疾人用的手摇车,走村串巷卖杂货。200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57岁的王广量摇着手摇车,走在回家的村道上,不知什么时候一条无家可归的小狗跟着他走了很久。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小狗,起名叫巴儿。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哑巴,一个大字也不识,家境贫寒,为了糊口,在村里的一家纸箱厂上班。18岁那年,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进城游玩儿,繁华的小城让他流连忘返,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等他想起要回家时,天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是一个哑巴,一个大字也不识,家境贫寒,为了糊口,在村里的一家纸箱厂上班,生活风平浪静。18岁那年,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进城游玩,繁华的小城让他流连忘返,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等他想起要回家时,天已经黑了。他迷路了,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14.
王波文 《社区》2008,(4):42-44
年少时,他曾离家出走,四处游荡。中年时,他曾因诈骗入狱4年。他一直觉得自己活得“没有尊严”。一次他对流浪儿的偶然救助,使他感到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长达20年里,他总共收留救助过400多名孤儿和流浪儿童,他因此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相似文献   

15.
杨医师:您好,我今年快70岁了,按理说应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我对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一双子女,总是放心不下。从就业、恋爱、结婚,到穿衣戴帽甚至吃喝拉撒等等琐事,我都要为他们牵肠挂肚。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年近40岁的儿子回家稍微晚了些,我十分着急,他回来后我就开始数落他  相似文献   

16.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一个卖报纸的孩子。看上去有10岁左右的年纪,左腿被截肢,拄着拐杖,只凭一条腿站在那里叫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走过去买他一份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李家村的李吉兵,一生下来就又聋又哑。1993年,年满18岁的他在聋哑学校上了4年学,回家跟着父亲种田种菜,父子俩终日劳作,家境仍很贫困。1994年3月的一天,他在村主任家看到一本杂志。封面上红萝卜和累累甜橙画面吸引了他。原来里面介绍  相似文献   

18.
倒暇 《21世纪》2001,(1):33-35
容宏,作为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奠基者,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笔。他的青少年时期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 历尽艰辛,获得学位 容宏,原名光照,号纯甫, 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的南屏镇。因家境贫寒,9岁时,被其父送入当地教会学校读书。后其父去世,学校停办,容闳一度过着近似流浪儿的生活。1841年,再入重新开办的马礼逊学校读书,由于考试总是第一,得到校务主管布朗的赏识。直到1846年,容闳在这里受到系统的教会教育,他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接受了崇尚西方的思想和宗教意识.他渴…  相似文献   

19.
流浪儿迪克     
《流浪儿迪克》在美国是一本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名著,也是作家霍拉修·阿尔杰(1832-1898)“奋斗、成功”主题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迪克通过个人的诚实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作者通过这个穷孩子的经历,形象地传达了一种美国精神,与信念,这就是:只要有拼搏精神,有勇气,再加上运气,就能够从“乞丐”变成“百万富翁”。本书19世纪在美国出版后热销不衰,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影响人们生活的25本著作之一”。迄今为止,《流浪儿迪克》已被译成2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的销售总量高达5亿多册,被誉为“全球励志小说NO1”。“流浪儿迪克”也成为苦孩子通过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杨洁 《今日南国》2007,(24):76-76
在南昌市洪都航空集团7区住宅区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收藏了一屋子的报纸,屋里找个下脚的地方都很难,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办一个报纸展览馆,让人们共享他的收藏成果。他叫罗来辉,人称老罗,1997年从街道办事处退休,今年71岁。他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报纸。记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去外面"淘宝"了,等到了下午6时,他还没回家。邻居说,你想找他,事先要跟他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