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是指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最基层的社会单位,它是人口过程的起点。家庭一般是指男女双方稳定结合而组成的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共同生活的一个集体,它是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人类繁衍子孙后代的生育单位,同时又是教育单位,它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它完成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人的生、老、病、死、婚姻和迁徙,子女的养育和教育,通常都和家庭有直接关系,所以它体现着社会的经济、法律、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关系。家庭的形态是受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制约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2.
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形式,是合法的生育行为的前提。人口生产或再生产的情况直接取决于婚姻家庭关系,因而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婚姻家庭关系并非自始就有,亦非永恒不变。远古社会只有两性随意结合,在民族范围内祖父母辈、父母辈、兄弟姐妹辈都可随意结合,以后逐步把禁忌范围扩大,禁止上下辈通婚到排除同胞兄弟、姐妹间通婚,进而排除亲姨表、姑表间通婚。从文化史角 相似文献
3.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文化教育、婚姻、劳动就业发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家庭变化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从横向看,人口年龄构成总体与家庭规模、家庭结构之间,有一种规律性的内在联系;从纵向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可以从家庭 (微观 )和社会 (宏观 )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最早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进行研究的是法国的兰德里 (A Landry) ,他于2 0世纪 30年代提出了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三个序列理论。在兰德里之后 ,诺特斯坦(F W Notestein)、布莱克 (C P Blacker)、寇尔 (Coale)等人从同一角度针对这一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从家庭角度上对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进行研究长期以来则基本一直为人们所忽视。这是否意味着从这个角度上进行的研究毫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5.
新家庭计划与家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家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这一角度,对新家庭计划活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作了探讨,指出新家庭计划活动这种形式很可能是一条引导家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最终走向完成阶段的希望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这了两种人口再生产模式———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和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 ,并提出了我国由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向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路径,诠释了五种类型的农民典型落后思想素质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具体路径,并通过时中国反贫困的反思,得出“贫困者自身落后的思想素质乃贫困之总根源”的结论.提出“思想反贫困乃新时期反贫困之必然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口再生产正在实现一个伟大转变,即由人口盲目增长向控制增长,由素质偏低向素质提高的良性运行转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主要是运用行政和指令性的计划手段取得的,要完成这一转变还需要建立全方位的人口再生产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即将劳动人口纳入生产力要素,并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承担者通盘规划,力求通过生产等各种社会因素反作用于人口再生产,逐步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正> 本文拟从人口再生产的运行机制谈起,通过我国人口再生产现实运行的思考,从而勾勒出人口再生产的理想目标模式。一、人口再生产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198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回升。我们随机调查了陕西省一些地区的人口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有较大的回升,并有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拟对我省1981年人口回升趋势中反映出的人口再生产特点、回升的原因及今后人口控制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分析1981年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和原因,很有现实意义。因为根据我国人口的峰型状态,1963年以后的我国历史上最高的生育高峰,其惯性周期将在1983年出现.做好计划生育工 相似文献
12.
张宇钟在《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8期发表文章,侧重探讨城乡家庭的生产、抚养、赡养、消费、教育等主要功能的差异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 (1)农村家庭生产功能的增强,使得农村的人很重视家庭人口数量,尤其重视家庭男子数量及其质量。人多劳动力强的家庭,较人少劳动力弱的家庭收人高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多生多育的愿望。城市家庭的生产功能已随生产的社会化而趋于消失,这无疑消除了影响育龄夫妇多生多育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人口的变化。而家庭人口的变化,又主要受家庭功能变化作用的影响。因此,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人口过程的社会规律,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功能对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影响作用。一、农村家庭的生产功能对人口生育率增长的作用所谓家庭的生产功能,是指在家庭范围内组织并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农村实行“双包”责任制后,家庭在管理形式上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农业生产中的一切活 相似文献
14.
15.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按消费主体不同,生活消费又可分为家庭消费和社会消费。家庭消费是最基本的,它是社会消费的基础。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这种小型化趋势对国家的产业调整、消费引导及企业产品定位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着重论…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关于人口再生产调节机制人口再生产包括延续人们的生命和繁殖新的生命两个方面。所以,人口再生产调节机制也包括两层涵意:一是人们延续自我生命的机制;另一个是繁殖新的生命的机制。前者是人口再生产机制的基础与核心;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所发生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理的必然。这决定了人口再生产问题既涉及现有人口,又涉及生育新的人口及二者间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正确处理人口再生产各个方面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必然成为全社会所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定西地区是比较典型的贫因地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不仅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人口控制效果也令人注目。但应该承认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这一地区的人口形势仍很严峻,怎样才能走出因境呢?本文拟将从微观角度,探讨这一地区家庭类型及家庭规模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以期对领导者的决策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18.
过去30年间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市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由此导致阶层结构的变化。按经济分层来看,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中产阶层出现并且其规模迅速扩大。本文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中的深圳市样本1988—2009年22年的数据分析中产阶层家庭规模比重变化、中产阶层家庭户主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教育结构、组织特征以及行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非人口城镇化两种方案对贵州人口发展的影响,得出了人口城镇化方案对贵州总体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及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家庭规模、结构变化及其社会因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人口形势因而出现了新的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因素,从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细胞”——家庭的存在和发展。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江西省的家庭规模和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和经济,导致一系列或有利于发展,或值得加以注意和解决的社会后果。本文根据这一时期的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历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江西省家庭规模、结构的变化及其社会因果作一些粗浅的分析,疏漏之处,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