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詩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乐歌集,是中国秦漢以前的乐府,詩經中的詩歌,絕大部份是来自各地方的民歌,是劳动人民歌唱他們的劳动生活,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情感,他們对于統治階級的愤怒与斗爭,是具有坚强的人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我們从藝朮的角度来看,这些詩歌也是具有高度的藝朮成就的詩歌。这些詩歌的表现方法,尤其是他們的藝朮語言,在現在看来,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来研究,来学習的。高尔基在談到民歌及一般民間文藝曾說:「你在这里可以看到丰富的形象,比拟的確切,有迷人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權政府产生的由来西起撒哈拉沙漠,东至太平洋,在这样的一个古代东方广大區域里,首先出现人类歷史上初期的奴隸所有制国家。在古代东方的国家中,彼此有许多共同的特徵,所谓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權的统治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制度下,最高權力集  相似文献   

3.
(一) 過去我認為鹽鐵論的價值在於表現西漢儒法兩家的思想論爭,是屬於哲學的著作。自從郭沫若先生在「三點建议」中指明它「是一部最古的現實主義作品」我才把它當文學作品重作研究,但以時間和水平的局限,鑽研自然不够。玆謹將它的思想性和藝术性,作個粗淺的分析,請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人,特殊在他們的身體有所缺陷,更特殊在他們都以超常的努力,在藝術領域取得超人的成績,用藝術向世人展示特殊的“美”。 2002年5月13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在北京世紀劇院首次進行公演,向全社會“撩開自己的面紗”,用藝術告訴人們“一切生命都有尊嚴、權利和價值”。  相似文献   

5.
境界     
我有一盒彩色的蜡笔, 它们是神奇的魔术师。 有时变出五色鲜花, 把我引入花丛, 我变成花仙子了。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境界     
文明时代的文明人不能不读书,从读书与做人、阅读与理解、文本与意义、读书与境界几个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读书的境界及其涵义.书是有生命和思想的,读书就是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但其目的并非是要复制作者的什么"原意",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思想重建的过程;读书的高境界就在于,要有自己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尊重的境界     
陈勇 《可乐》2010,(5):60-60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 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组扣系好。那位观众走后。他又悄悄把纽扣解开。  相似文献   

8.
拍马的境界     
恰贝贝 《可乐》2008,(3):54-54
昨天,我台最漂亮的女主持来向我学拍马屁。她真心实意地请教:"我说话老得罪人,你教我拍马屁好不好?""美女都不用学这个。"我眼看着天说。  相似文献   

9.
犹豫的境界     
郑连根 《可乐》2011,(3):79-79
几乎每个人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我们便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相似文献   

10.
素食的境界     
正来到日本,最想品尝的就是精进料理。精进料理实际上是一种斋饭,纯粹用蔬菜、豆制品以及海苔制作,因而在风行素食的今天广受欢迎。它不仅营养丰富,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利于减肥,甚至对一些慢性病及疑难杂症也颇有效。由于材料的局限性,所以更能够彰显制作功夫和独特的菜式创意。一切均由心出发,这与禅心一脉相同。高野山位于和歌山县境  相似文献   

11.
无我的境界     
张燕峰 《社区》2014,(20):44-44
清朝名臣谢济世,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官,一次充军,一次刑场陪斩,经历之坎坷,实令人不忍卒读。凭这些遭遇,我们都会认定他的一生充满了怨愤和不平,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雍正四年(1726年),谢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上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引起雍正不快,被免去官职,谪戍边陲阿尔泰。  相似文献   

12.
释怀的境界     
释怀,是一种境界。所有的不痛快,不管是谁制造的,我都释怀。我只想拥有释怀后的轻松怡然。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境界     
人生在世,其实最难得的,是能够达到简单的境界。人生本就是一道加减题。中年以前做加法,说到事业与成功,那自然是多多益善;中年以后做减法,将人生的负累降到最低,尤其是人情世故,越简单越好。所以,陶渊明41岁便退出江湖,独在桃花源栖居,让灵魂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是何等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与德育活动本身的境界密切相关。德育首先要提升德育者的境界,进而开展有层次的德育活动,理想教育应与生活互动,强化自我教育,不断巩固德育效果,重在培养有境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境界     
石鑫 《华人时刊》2020,(2):12-12
说到读书的境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国维所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然王国维只是一个清末学者,所以他的读书三境界的理论其实只是讲了做学问的几个境界,所以我更赞赏明朝著名学者王阳明所提出读书之五境界:第一重境界:读书的价值。老师说读书做大官,然而幼年王阳明却说:读书做圣贤。第二重境界:背诵经典,开启智慧。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王阳明认为: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第四重境界:养不动心,随机而动。王阳明赞扬孟子的四十不动心,才涵养出了孟子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境界     
"左手爱,右手同情,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花,随时播种,让一径生命的小路处处香花弥漫,穿枝拂叶的行人,即使脚踏荆棘,亦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当友人拿这一段文字要我阅读时,就不觉沉醉了:这不正是生命大境界的揭示吗?有慈爱,有悲悯,播撒得生命的小路香花弥漫。行人走过,即使踏荆棘,也不觉苦,泪水落下,却是悲欣的泪水,感动的泪水,温暖的泪水。昔日弘一法师曾题"悲欣交集"。许多人或许会奇怪,悲伤和欢欣是矛盾的物事,怎么可以交集呢?其实,真正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境界     
我此处所谈之读书并非指教科书,乃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读书。关于读书的境界,古今中外,众说纷芸,莫衷一是,观点之多,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提出“读书三境”之说,其三境乃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尽管他的这种观点影响甚为深远,而且被选入到多种读本之中,然而面对此三境,许多人对读书的境界仍然还是感到模糊,未能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君子的境界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1):55-55
君子,自古以来令多少名人志士神往,是多少人自诩的名称,但何为君子,君子又有什么境界呢?古人周敦颐曾以花自比君子,不妨我们也以花而论。  相似文献   

19.
借钱的境界     
《北方人》2007,(8)
一提起借钱,没有几个人不胆战心惊的。有限的几张钞票,好端端地隐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把它带走,真让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借钱的威胁不亚于核战争:后者毕竟不常发生,而且同难者众,前者的命中率却是百分之百,天下之大,那只手却是朝你一个人伸过来的。  相似文献   

20.
忍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