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清政府甲午战敗后,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的急剧加深,出现了被“瓜分”的危机。而《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也给晚清财政带来一大变局。从此不仅使清廷财政趋于全面崩溃,而且导致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最后覆灭。甲午赔款与晚清财政大变局,是晚清财政史乃至政治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论述如下: 1 随着清王朝由盛而衰,清廷财政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已很拮据。鸦片战争后,由于大量军费开支、巨额赔款,以及鸦片、洋货源源不断涌入中国,使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情况愈加严重,清廷财政出现危机。十年之后,一场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各族人民反清风暴席卷全国,与“内忧”相随而来的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爆发了。清王朝为了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对付英法联军的侵略,连年征调不绝,兵饷日不暇给,清廷财政几乎崩溃,清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但由于1853年清廷开始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267年的统治,从而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自此以后,任何违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政治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①今天,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之际,特别不要忘记湖北新军在武昌首义中的历史作用和不朽功绩。 (一)湖北新军在清王朝军事力量中的地位众所周知,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对清王朝大一统天下的奠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到19世纪中叶八旗军已日趋腐化,战斗力丧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侵入中国。清军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特别是甲午战争期间,且不…  相似文献   

3.
正从明清到民国,以山东、河北为主的关内人闯到关外,造就了中国近代三大人口迁徙事件之一——“闯关东”。但从1950年代末期开始,东北人分批次回流关内。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与世界经济》(ChinaandWorldEconomy)杂志创刊1 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与世界经济》编辑部于2 0 0 3年1 2月1 2日在北京举办了题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是国内惟一用英语发行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申报就成功了,这是我们的荣誉”,永陵镇镇长张文新显得十分兴奋。11月12日,在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5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永陵镇榜上有名,成为辽宁省惟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永陵镇隶属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在5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众多清前时期的文物古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始建于1598年的葬有努尔哈赤先祖的清朝第一陵——清永陵,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努尔哈赤登基建元称汗的后金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当年风采犹存。努尔哈赤所建的七大庙之一皇寺古寺庙建筑…  相似文献   

7.
蔡锐 《日本研究》1991,(1):55-58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对外侵略战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次战争中,“蕞尔小邦”日本战败了“天朝帝国”清王朝,对两国社会以及远东国际形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彻底暴露,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战败也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3,(14):46-48
几年前.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游戏风靡一时.“种菜”、“偷菜”成为网民闲暇时的一大爱好。就在人们在虚拟世界里享受“田园生活”之际.1T业的众多大佬也纷纷抡起“锄头”.真的挥向了现实世界中的农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试论生产力中的“文化力”范畴郭成铎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将凝结于现代文化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将凝结于社会主义现代文...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在他的领导下,腐败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崩溃了。然而,革命的果实却为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力篡夺了。反动势力疯狂地扑灭革命,而有些革命党人也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妥协退让,说孙中山“ 理想太高”,“不合中国之国情”。他们捧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说教,抵制孙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则认为:“中国近代之积弱不振,奄奄待毙者,实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说误之也。”①因此,要革命,就必…  相似文献   

11.
竹内实教授指出:日本被迫开国(1854年)后14年就推翻德川幕府,建立了明治新政权。中国被迫开国(1840年)后71年,才推翻清王朝,实现辛亥革命。日本推翻德川幕府后迅速实现“维新”,走向资本主义。中国辛亥革命时则半殖民地的格局已经形成。 这就是说,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应变能力”,亦即能否不失时机地实现国内社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过去的流行说法是,近代中国有一个将“天下”缩变为“国家”的进程。如果侧重昔人思考的对象,恐怕更多是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世界”的进程。康有为创造性地把公羊“三世”说由历时性变为共时性,使“天下”平顺地向“世界”过渡。但中国却被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外在化,中国士人渴望加入“世界”,努力为中国在世界确立一个更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了彷徨的探索进程。  相似文献   

13.
邹鹰 《社会工作》2008,(17):39-46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探索“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际,在新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2008年9月8日至9日,为纪念《社会工作》杂志创刊20周年,《社会工作》杂志社在英雄城南昌举办了一期“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的世纪老人、江姐的扮演者于蓝是辽宁人,今年已经94岁高龄.她主演的《白衣战士》《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教育了几代人. 于蓝1921年生于辽宁岫岩,两岁时随父母移居哈尔滨,刚满八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不久继母进门,于蓝便投奔到沈阳老家的祖父处.九一八事变爆发,于蓝随家人逃难到关内,在张家口、保定、天津等地辗转,最后定居北平.1938年在去延安的路上,同窗赵书凤的母亲把她原来的名字“于佩文”改为“于蓝”,喻意“青出于蓝”.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同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作战;同时还不断向关内,主要是向华北扩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由华北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华东、华中和华南,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整个战争持续长达十四年之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恰当的名称能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恰当的名称则具  相似文献   

16.
略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彪 《探求》2000,(4):42-44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TO,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组织。而具有准司法性质的“WTO争端解决机制”被认为是该体系的“基石”之一。在WTO运行的4年多期间,该机制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此,世界各国对这一机制均给予高度重视,倾大批人力、财力、物力从事研究,以保护本国权益,促进贸易合作关系。当前,在筹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未雨绸缪,认真研究“WTO争端解决机制”,尽可能地保护我国及国民的经济利益,实为中国应有的理性思考之一。一 “WT…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取得颇多成就之际,社会工作本土化成为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建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目标的关键路径。基于此,对当前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反思,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提出“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专业自觉”、“制度自觉”应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东北现代文学由“启蒙文学”、“反日文学”和“变革文学”组成,井以“反日文学”为主。“反日文学”又呈现出关内“流亡文学”和关外“沦陷区文学”两种形态。“东北流亡文学”形成群体在1936—1938年,到了40年代又明显地分化为香港桂林的“东北作家群”和延安的“东北作家群”两部分。“东北流亡文学”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层次的转折性和自身调节性等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不再造不可及。那么,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行动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呢?目前,备受国内外夫任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一、“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我们知道,自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又称“布伦特兰报告”)以来,特别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1994年9月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之后,“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纪转换之际的最重要命题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定义,所谓“可持…  相似文献   

20.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经过八个月的海陆作战,自诩为“天朝帝国”的清王朝,被自己所蔑视的“蕞尔小邦”日本所败打。战争的结局,不仅对交战双方而且对远东的国际形势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一方面,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战后,在政活腐败、经济重压中迅速没落下去,进一步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中沉沦;另方面,资本主义列强在《马关条约》之后,步日本后尘,蜂涌而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发出了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