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文化教育资源、社会资本等.提升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实现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转变的重要前提,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基础.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建设需要:(1)发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等体制内组织在社区资源整合中的作用;(2)因应居民社区生活的新需要,培育和组建社区资源整合的新载体;(3)建立新型睦邻关系,形成普遍信任、互惠合作的人际关系及其支持网络;(4)建立和完善社区资源共享、成本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区资源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受到城市各级政府的重视.社区要有效地存在,或能够自主自治,则必须有相应足够的社区资源.没有相应的社区资源,社区的存在和自主自治就是空的;没有足够的社区资源,已存在的社区不能很好存在和运行.换句话说,社区资源是社区建设的关键之一.社区资源的获得,不外两途径目前社会改革而带来的社会资源重组,使一部分社会资源成为社区资源.这是客观的方面;另一条途径可以说是主体方面,即社区组织发挥能动性,由此获得社区资源.作为社区居民,也是一种社区资源.社区资源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社区本身又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大节省政府的行政开支,也可以促进企业改革,对发展社会基层民主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力  张国桐 《理论界》2007,(8):77-78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资源整合问题日益凸显。社区要有效地存在和发展,就要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本文探讨了社区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现存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社区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民政部和各地城市政府领导下,城市社区的改革和建设正在展开.在这当中,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社区资源,本文认为是一个具体社区能够掌握、支配和动员的各种现实的社会资源,并进一步提出了社区资源共享的前提、原则和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目标。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社区资源整合以及社区公共精神是社区治理的三个基本维度。云浮市金龙社区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共同体治理中,组织多方参与主体、整合多方资源平台、培养社区公共精神的做法对城市社区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社区通过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建立合作程序与框架、作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基本单元、利用社区资源等方式,在传统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整合性公共安全管理的出现,社区的角色也需要整合。为此我们对江苏省南京、常州、南通三市162个社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着短板,亟待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并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公共安全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区职能厘定不清;政府职能偏离,对城市社区建设行政干预性强;城市社区建设自身存在问题。健全城市社区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热情;整合城市社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城市社区凝聚力;开展丰富多样的城市社区活动,提升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社区问题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具有区域性、社会性、普遍性、时代性和复合性等特征。社区问题多种多样,主要有人口、物业、规划管理、服务保障和民主自治等方面的问题。社区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应该从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公共服务生产和社区民主治理等方面进行控制。对于开发区社区建设来说,社区问题的探讨分析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使社区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之中,共创共建美好家园.社区成员自觉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社区参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社区发展的程度.创新互动的新机制,推动社区参与主体社区基层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三方互动,能够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区服务潜能是蕴含于社区中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巨大服务能量,其激发问题从根源上影响着社区服务的基本走向。由于我国政府存在社区管理角色泛化、社区资源整合角色缺位、社区人才建设角色迷失等角色偏差,社区服务潜能尚未得到有效激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激发社区服务潜能的关键是政府角色转换,主要包括:政府由管理控制者转换为柔性治理者,以政府与社区关系改善实现潜能激发;由"局外人"转换为资源整合者,以动员整合社区资源实现潜能激发;由轻人力资源者转换为重人才培育者,以强化社区服务人才培育实现潜能激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已成为乡村宝贵的旅游财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已逐渐发展为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的强大促进力。然而,在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复兴过程中,却也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等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内外部冲击,面临文旅产品整合创新不足、产业布局缓慢等与旅游发展融合不畅的复杂困境。鉴于此,该文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困境进行具体化分析,并根据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性提出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规划、保护开发并举等可行性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旅游业发展困境,助力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有效化开发、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全球企业并购狂潮迭起并发展为国际化趋势 ,但引人深思的是多数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多种原因中 ,整合不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其中关键的是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因此 ,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应合理整合 ,其具体方案包括以下要素或环节 :成立并购过渡小组 ,选派合适的整合主管 ;融合不同企业的文化 ,促进人力资源整合 ;明确对人力资源的态度 ,合理安排员工 ;加强交流和沟通 ;重视并购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邢彦辉 《云梦学刊》2006,27(6):153-155
传媒生态平衡有利于媒介生态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媒介的可持续发展。传媒生态的平衡决定着媒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能不能实现。媒介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传媒生态资源的整合与媒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制约我国传媒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视野的农民工社区融入类型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包括居住于集体宿舍、居住于"农民工社区"、散居于城市社区三大类别。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须经历三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日常生活层面、社会心理层面。前两种类型的农民工社区融入难源于社区的封闭性和农民工的乡土意识和自卑心理;第三种类型的社区融入难源于制度障碍、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农民工潜在心理的消极影响。对不同的农民工社区融入渠道应按照分类别解决的思路纳入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相关文献回顾和借鉴各地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联机制的分析框架。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需要把城市经营和文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行销等一系列运作流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市场、市民三者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态势,从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融入社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有效方式和最终目标,有利于其在社会生活和心理方面融入城市社会,也有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和谐。从与社区关系和代际差别的视角看,农民工融入社区的状况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面临社区融入难的问题。这是由制度、社会和农民工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特别需要社区的有效支持。社区支持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含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建立社区、将其纳入社区管理体制和对农民工进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参与方面的支持,最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7.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社区建设的演进路径和基本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社区建设是一个与经济、政治、文化共生的社会建设范畴领域,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以分类治理为取向的社区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是一种场域与规则的统一体,也是实现公共空间这一功能的最小单位。除具有公共空间的一般特性外,还兼具结构松散与潜规则并行、市民和新市民社会整合的初级单位、文化内涵的符号统一等特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从单一走向多元,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居民公共意识不够、空间建设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需要把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成为人性化场所,把它当成一种可回收的资源.一种实现社会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设立时间较短,学科体系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形势与政策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系统整合全要素资源,强调教学科研一体化,备课立项一体化,调研授课一体化,反馈整改一体化,研究推广一体化,教研室课题组一体化,是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是一个有效、可控、低成本、高收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慧  李诚 《学术探索》2014,(7):62-67
失地农民在城市化适应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只是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彻底改变。失地农民在城市适应和融入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收入的不确定、文化价值观的不一致和心理认同感不强以及内部之间存在各种利益博弈。从昆明市第一个回迁房小区Z社区的村民来看,失地农民要真正融入城市,是一种内在式的需求,即是否要变成城市人,关键是在农民自身内在需求的驱动下而决定的。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在各个场域灵活变通地实践着各种惯习,在不断建构着自身的社会网络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着自身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