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私法反致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致是国际私法中一项既古老又独特的法律制度,学界对是否接受反致争议颇多。接受反致能扩大法律选择的范围,无损法院地国的国家主权,在某种条件下可实现法律适用的一致性,体现了对法律选择合理性结果的追求,属于优法选择方法。目前,国际立法的趋势为限定接受反致范围和限定拒绝反致条件,为合理适用反致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反致问题产生于应用冲突规范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并基于主观条件、法律条件和客观条件。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反致问题的实践看,反致的运用和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国际司法反致制度。  相似文献   

3.
反致是国际私法的一项独特制度,产生于运用冲突规则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该制度也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为广泛和激烈的问题。学术上,赞成与反对之声不绝。随着涉外案件更加复杂多样,反致制度自身也在朝着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从反致制度的基本理论(如反致的涵义和反致产生的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应对反致制度进行改革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致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种特殊制度,自形成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着要不要采用反致制度,形成了完全对立的两大派,争论甚烈。不过,从各国的立法和实践来看,大多数国家还是采用反致制度的,完全持否定态度的只是少数国家。我国立法上至今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学术界也是存在着完全对立的两种主张。本文认为,反致来源于实践,它完全符合国际私法的目的和宗旨,我国立法上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对反致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利用,使这一制度更好地为我国扩大对外经济民事交往,为公平、合理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5.
反致是国际私法的一项独特制度,产生于运用冲突规则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该制度也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为广泛和激烈的问题。学术上,赞成与反对之声不绝。随着涉外案件更加复杂多样,反致制度自身也在朝着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从反致制度的基本理论(如反致的涵义和反致产生的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自反致制度产生以来,尽管理论争论一直不断,但从当前的发展态势上看,接受反致的国家数量在增多,适用范围趋同,且大都通过立法克服其弊端.鉴于反致自身利弊和其当前发展态势,并结合中国目前民商事案件交往的实际,我国应借鉴各国在适用反致上的经验,有限度地接受反致,且在立法中早日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7.
反致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其前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私法领域 ,反致制度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相关立法 ,加强国际法律直辖与合作方面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评价了反致存在的基础、运用反致导致的正面效果和存在的弊端 ,以及反致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在此评价的基础上 ,为我国国际私法采用反致理论及其使用反致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论反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是在适用冲突规范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在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冲突中有着其他国际私法制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同国家关于反致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却存在很大分歧。在我国大陆的立法中对反致问题未作明确规定,有关的司法解释拒绝反致。反致是一项十分有用的制度,我国立法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论澳门国际私法的反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致问题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独特的问题。本文从反致的产生与提出入手,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反致的概念和类别,介绍了关于反致的理论和实践,对澳门国际私法中关于反致的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澳门国际私法所采取的反致规定是一个较为特别的体系,它以冲突规范之实体法指定为一般原则,但通过对直接反致、转致以及反致的特殊情形加以规定而设置例外,同时又对反致制度的适用进行限制。澳门国际私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反致问题,主要是为了实现国际法律秩序的和谐与统一、判决的国际一致性以及有利于法律行为的成立等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澳门国际私法的反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致问题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独特的问题。本文从反致的产生与提出入手,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反致的概念和类别,介绍了关于反致的理论和实践,对澳门国际私法中关于反致的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澳门国际私法所采取的反致规定是一个较为特别的体系,它以冲突规范之实体法指定为一般原则,但通过对直接反致、转致以及反致的特殊情形加以规定而设置例外,同时又对反致制度的适用进行限制。澳门国际私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反致问题,主要是为了实现国际法律秩序的和谐与统一、判决的国际一致性以及有利于法律行为的成立等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7次特赦的适用,自1975年以来,我国一直未再适用赦免制度。目前,有学者建议对普通刑犯实行特赦,以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也契合社会和谐的旨趣。以赦免制度的利弊为切入点,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境,展开赦免制度在当下中国适用的分析,最后结论为:目前我国缺乏赦免适用的现实条件,但是,开展赦免制度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入境管理体制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出入中国边境口岸的人员和货物陡增,与国际社会出入境管理体制相比较,中国的出入境管理体制还欠完善.具体表现为专属中央管理的出入境事务由各级公安部门代为管理,公安部门的属地管辖、多层管理导致区域化壁垒、政令不畅;同时,公安、外交部门在护照管理上信息不通,多头执法,易产生管理漏洞.为与国际移民法接轨构建科学的出入境管理体制,中国应尽早出台<出入境法>;改革现有的多头管理体制,争取在北京奥运会前,逐步将全国出入境管理统一置于中央政府监管之下;利用<护照法>刚刚出台之契机,统一出入境证件种类和发放程序,增加并细化签证类别,简化出入境手续;重视人员素质提升,实现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取消农业税调整了农民、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触及到了乡镇政府体制的改革。取消农业税带来了农村一系列的新问题,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进行职能转型。乡镇政府必须在重塑乡镇职能的前提下,完成乡镇政府的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更新观念,重点是强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的双重代码系统理论着手,探讨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各自民族文化在文学、历史、联想和社会信仰等层面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语言交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字的终极任务在于交际,在于传达语义。汉字是可视性文字,表意特征直观外向,有利于传情达意,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的视觉符号。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又是塑造汉语的能动力量。它点画寓形、析则为文、合则为字的结构,又决定了它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WTO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宗璋 《南都学坛》2002,22(6):106-109
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有转化、并入和准并入三种模式。我国在宪法上没有对条约在国内适用的规定 ,条约在我国的直接效力取决于具体国内法的规制。目前WTO专家组和主要国家都否认WTO规则在国内的直接效力。我国适用WTO规则 ,应选择“转化辅以准并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法律体系 ,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从我国实在法的角度考察国际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 (效力 ) ,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具有效力 ,可以适用 ,但在具体适用条约和国际习惯方面 ,我国宪法在立法层次及效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我国宪法应该明确规定国际法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 ,首先明确我国对国际法的原则立场 ,其次要明确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当性、民族自治地方建置、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民族法制建设等领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对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几个焦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理论存在一些误区,论文主要讨论了土地征用的市场化运作问题、区分“公共利益”的问题和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问题。进而指出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比较现实的出路是探讨怎样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