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今的中国社会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究竟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哲学工作者应做出哲学的思考和回答。一、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双重规律支配的。一方面要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决  相似文献   

2.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从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那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怎样?又包含着哪些主要论点呢?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社…  相似文献   

3.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来的,并指出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本文拟对这个“长期历史经验”进行历史的回顾与考察,阐述“基本结论”的历史轨迹,以提高“走自己的道路”的自觉性.从走欧美日本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这是开近代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风气的龚自珍的诗句,反映鸦片战争前夕欧美世界的发展与中国清王朝统治的情景.此前,西欧北美各国资本主义发达,英国经过1640—166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及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法国在1789年进行了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后起的美国,经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获得独立后,通过渗透、战争、购买等手段,领土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最先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就要不断扩大其统治范围,妄图用殖民掠夺等手段把非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十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迎来了新中国50华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个真理。新中国50年来的经验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今后,我们仍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此,我们应当经常保持清醒的认识,注意在“结合”上下功夫,把“结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 ,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梳理并考察1958年新民歌运动中的理论问题。包括其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新诗发展走古典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个重大策略:重新评价“五四”新诗传统。不但把这些问题作为诗学问题来对待,也把其作为历史权力控制的欲望来处理。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今天探讨其历史必然性,既不应该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简单类比,也不应该生搬硬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个别论断,而只能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中寻求答案。一、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民族多难,人民痛苦,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俯  相似文献   

8.
1 近代意义的中国妇女解放,应该从十九世纪末叶的维新变法运动说起。 十九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是一个爱国的、进步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维新志士,相当自觉地把妇女解放看作维新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对待妇女问题,大大超过了前人止于同情,反对男尊女卑的程度,而是运用新的理论,把这一问题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考察。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天赋人权”和进化论学说引到中国来培育其维新事业,包括妇女解放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这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是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现在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近代110年历史反复斗争、反复选择的结果。可以说,没有近代中国的革命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定了革命,也就否定了我们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近几年,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否定革命、颂扬改良的倾向。其“理由”主要有三条:一是认为改良可以使中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是革命中断了近现代中国正常发展的历史进程。如有的论者认为,“洋务运动本来可以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可惜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断了它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机会;清末的葡政’和…  相似文献   

10.
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前几年高喊“全方位移植西方文化”,“整体性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可是科学终应该以事实为根据,单靠激情与冲动,是无法推动我国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为了尊重科学与历史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通过中外的历史,来考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与日本的企业文化和我们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尽管谢林那里缺乏直接的“政治哲学”论述,但在沃格林对时代生存经验的描述中,谢林整个哲学呈现出一种生存-经验性的“政治哲学”诊断维度,从这个维度出发,可以把谢林对近代哲学的批判及其体系建构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政治经验历史中来考察。这一考察向我们表明,尽管谢林并不是一个直接意义上的“政治哲学家”,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也能以非政治哲学的方式,从对于时代精神概念的诊断中得到阐述,一种对于政治哲学正面言说的“失语”,或许更多地指向对一种“未来政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走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到体现“中国现代化社会运动和客观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回答了我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究竟走什么道路,不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  相似文献   

13.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中国近代人口演进的历史轨迹──《中国近代人口史》简评茅家琦,池子华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今日的众多人口,是历史地形成的,它有着自己的昨天和前天。中国人口的昨天,亦即它在近代的历史发展,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术理论界考察的重点。然而,事实上,中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的“两个不能否定”与邓小平的“不争论”就其理论品质而言,都是对实践的尊重,这两个论断的目的都是要求我们尊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尊重不同历史时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实践,要辩证看待实践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就否认实践本身.从“不争论”到“两个不能否定”的理论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 ,是一部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衰败走向繁荣的历史。这其中 ,有几组“三”字理论 ,基本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对它们的研究 ,有助于更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它们的研究 ,可以使我们懂得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的历史 ,是一个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历史。这几组“三”就是 :三民主义、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起作用的是经济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情况的分析,从近代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方面来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殖民侵略把落后国家和地区带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虽然在客观上有一定进步作用.但把一切进步、发展都归功于它显然是错误的。就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殖民侵略的阻碍作用要比促进作用大得多,“世界历史”及“全人类”等概念不能抹去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是非,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应该永远受到谴责。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中国曾否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否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是经济史学界一度争论的一个问题,迄无一致的意见。而这一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它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继续研究和讨论。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意见,错误不妥之处,尚请同志们不吝赐教。一、对“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民族市场”不同理解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