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间性组织的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层组织和市场组织是两种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态。而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经济组织既具有科层组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市场组织的某些特征,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上,如虚拟企业、企业簇群、战略联盟、企业集团等,把它们统称为“中间性组织”。中间性组织能够在科层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蓬勃发展,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要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应该是产前、产中、产后真正联为一体的组织,具有农民和农业利益的内在保护机制,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具有现代企业组织特征和高效率经营机制.而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还达不到以上目标.为此,应该通过重构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对原有的农业组织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本文提出了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步骤和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3.
在组织行为中,决策是一个必要环节.组织决策是否具有道德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具体来说,组织成员能否自由、平等、公正地进入决策层是组织决策具有道德合理性的前提;此外,决策者在决策时的自由度、平等度和公正度也是组织决策道德合理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周扬明 《理论界》2013,(12):27-29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具有紧迫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组织网络发达、便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增强执政党合法性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优势,比其他组织更具优势。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公众参与的组织保障,可以推进公众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制度环境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关键变量。本研究基于2019年对贵州、湖南、广东三省988个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揭示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中的法律制度、激励政策和监督制度对社会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制度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对社会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均是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解释变量。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区别于其他组织,政府组织具有合法性、公共性和权威性的特征。政府不仅是行政组织,而且是政治组织,具有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订与执行、政治合法化与政治教化、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主权等多方面的政治使命。政府还是伦理组织,在政府组织中有其伦理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政府组织中内含着伦理价值观的指导,蕴涵着制度伦理的支撑,包括有组织伦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网络组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组织形态 ,具有动态开放、自组织、自适应的特点 ,存在一个形成、发展、稳定和分化瓦解的生命演化过程。从网络组织的拓扑结构出发 ,分析它的形成与演化机理 ,说明它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京师同文馆是晚清最早出现的新式学校组织。本文从组织分析角度探讨了京师同文馆的组织环境、组织设计、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功能、组织活动、组织规则、组织管理和组织性质等问题,认为京师同文馆是一个处在早期阶段、具有初级水平的现代学校组织。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组织的无力感或挫败感需要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公共组织效能感是公共组织成员对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与组织绩效行动过程中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具有表现形式多样性、结构多维性、功能预测性、生成性、可量测性等特征,它对公共组织不断发现和利用新机会来履行自身的社会使命和实现社会目的,培养公共组织整体抗挫折的心理弹性感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公共组织效能感属于组织层次的集体属性,通过理论拓展、经验性分析形成公共组织效能感的分析模型,并建立公共组织效能感测量经验量表.  相似文献   

10.
法律类社会组织的存在具有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的重大价值。现实中,绝大多数法律类社会组织不具有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的合法身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法律类社会组织生存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和内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改善这些不利因素,才能促进法律类社会组织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21,(2):49-58
组织认同作为一种兼具情感与认知属性的员工感知,其对能力、报酬及精神层面的工作结果均具有重要影响,但该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研究针对511名技术员工进行调研,采用层次回归、bootstrapping法构建了组织认同影响工作结果的作用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组织认同对技术员工报酬增长、能力发展、开拓精神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组织认同与能力发展、开拓精神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组织认同与报酬增长间不起显著中介作用;追求发展在组织认同与报酬增长、能力发展、开拓精神间均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组织认同影响技术员工工作结果的差异化路径,且员工投入与否并不能直接致使报酬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圣鑫 《河北学刊》2006,26(6):88-91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近年来,任务型组织日益凸显,它是与常规组织相对应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具有一些常规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当前,应广泛运用任务型组织的策略来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爽 《北方论丛》2011,(4):73-7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日益衰落的农村社会,社会学者提出建立有效的农村组织以解决农村社会整体问题。他们主张构建中心组织和专门组织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强调组织的功能性和实效性,并对组织原则、组织形式、组织职能做了分析。社会学者组织模式研究为建构农村组织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的公民社会是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乡村协会、宗教组织、非政府组织、自愿团体和政党组织以及妇女组织等.公民社会在阿富汗具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跨国性较强、妇女权益的提升从属于民族解放和国家重建工作等特点.公民社会对于维护阿富汗主权和战后经济、社会重建工作、加速阿现代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某些宗教性社会组织对诱发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也使其公民社会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从而使其实质具有矛盾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论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派系是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 ,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它具有独立性、利益性、自愿性、易变性等主要特点 ,是一种有别于宗族等传统农村组织的特殊功能组织。派系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如下主要功能 :1 .利益的表达和保护 ;2 .公共参与的动员和组织 ;3.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派系组织在当今中国农村凸现是农村调控模式转换的产物 ,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表现 ,农村组织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个体与组织的互动中,组织首先规制了个体行为,而个体行为在组织内也有着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变化。基于个体的行为逻辑,管理者要加强对组织结构内具有特殊技能岗位的管理、关注控制着组织与外在环境联系的专门部门、改善组织内的信息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组织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既具有经济理性,又具有社会理性,社会理性约束经济理性。当农村金融组织实现经济人属性最大化时,必然对其非股东利益相关人的经济利益实现构成限制条件,并且其经济行为嵌入到各种社会结构之中或各种非正式社会关系之中,受到社会结构或非正式社会关系的约束,以实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统一。在社会本位法哲学的影响下,其承担社会责任无疑具有正当性。其在交易对象、服务内容、风险防范和政府干预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承担社会责任的质的规定性。按照农村金融组织社会责任的本质要求,应建立权利塑造、主体建构、行为约束、风险防范和政府支持等法律制度,督促农村金融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顾爱华 《理论界》2008,(9):8-11
社会科学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具有组织性、制度性和法律性的特点。社科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在社会运行中表现为社科类社团与政党组织、政府机关、企业组织、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互动。信任是处理社科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的价值导向,规范是处理社科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的制度基础,促进是处理社科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的政策选择,发展是处理社科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的管理方向。处理好社科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正式群体组织对落实高校培养目标、实施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引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组织充实了大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在该群体核心人物的带领下,形成积极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组织,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扬长避短,增强大学生正式群体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趋利避害,管理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组织。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组织具有生物学特征,运用组织工程学研究企业组织损伤与修复,以企业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专业化人才)、"支架材料"(企业组织构架)、"生长因子"(激励机制)为基本要素,探讨企业内"活组织"及"活器官"的企业外部构建并植入企业内部,可以达到修复企业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