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先是用鸦片这种毒品,接着又用军舰大炮,来叩响中国的大门,想要使中国变为第二个印度。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了维护中国国家民族的尊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和反侵略战争。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订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  相似文献   

2.
<正> 1840年中英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地位。自此以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被拉开了,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当前我们重温一下这场战争的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的力量哪一方比较强呢?对此学术界的意见有分歧。我们认为,在这场战争中英方投入的力量仅有战舰25艘,兵员不足2万人,力量并不算强;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英国为维护其可耻的鸦片走私而发动的肮脏战争.应当看到,这场战争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向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扩张的产物.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着重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向落后国家扩张的本质,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纪念鸦片战争是为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屈辱的日子,从而唤起民族情感,树立爱国之心。但仅仅谴责侵略者如何野蛮无理并对此表示义愤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进行理性的反思,以期获得更深刻的历史经验。本文将就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鸦片战争称谓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国目前出版的所有大、中、小学的历史教材、史学专著、工具书等,我们即可发现,所有的这些书籍无一不是把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即中国清政府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称之为“鸦片战争”。这种定论的称谓,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历史常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把这场由英国侵略者首先发动的长达两年之久的侵略中国战争,简单地定名为“鸦片战争”,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西学与明治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对中国挑起鸦片战争;1853年,又以武力迫使日本“开国”。当时,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从民族性质来说,属于封建民族与资本主义民族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被侵略一方只有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民族,才能克服民族危机;否则,就势必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走上了第一条道路,中国则陷入第二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15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仅仅小小区域的战役遭受挫折,清朝政府即被英国侵略军的洋枪洋炮吓倒,以战争失败的一方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割地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史前未有的深重灾难,中国近代史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幸,都这从里发端。鸦片战争发生如此令人震惊愤慨的结局,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昏愦糊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公元 18 4 0年 ,即清道光二十二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又两个月 ,最终以清王朝宣布失败而告终。 184 2年 8月 2 9日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绝非仅只割地赔款、主权丧失的耻辱 ,更掀起了中西文明碰撞冲突的狂潮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动乱史、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 ,暴乱、起义、革命时有发生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各种思想纷纷…  相似文献   

9.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挑起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一段被侵略、被欺辱的辛酸历史。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竟然惨败于一个远涉重洋、孤军深入、兵源和给养的补充都很困难的英国侵略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过去有不少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加以论述。但是,对鸦片战争的失败与清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很少涉猎,笔者试图对此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借鉴来看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在鸦片战争中,给战争以很大影响的两次撤兵和清政府最后向侵略者妥协投降,都与清政府的财政亏空有密切的关系。而官吏们的贪污腐化,则是道光朝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那时,非法的贪污,合法的“馈赠”充斥于乌烟瘴气的官场。主管全国财政的户部,竟成了贪官污吏的渊薮。捐纳房官吏,长期以假印私办督监职衔,封典文照,总数达二万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的外交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时,郭嵩焘探求“应付之方”,提出了和平外交的思想主张,试图改变中国屡屡受制于人的处境,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此作系统的探析,有助于认识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了解其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思想历程。 郭嵩焘的和平外交思想,是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郭嵩焘在浙江学政罗文俊幕中,“亲见海防之失,相与愤然言战守机宜,自谓忠义之气,不可遏抑。”此时,郭嵩焘对侵略者只是满腔义愤,尚未悉心考察对外交涉这一重大问题。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战争的失败,列强的侵…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被“和平演变”了。据此,党中央提出要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以保证我们党和国家永远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反“和平演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看不到中国存在着“和平演变”的危险性,那么,提出反“和平演变”当然是无的放矢了。而事情的真实情况是中国的的确确存在着被“和平演变”的危险性。 一、历史上就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颠覆,无论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有反对帝国主  相似文献   

12.
一八四○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与蒙族爱国将领裕谦从封建统治阶级的营垒中挺身而出,坚决抗击英国侵略,反对卖国投降。在反侵略反投降的悲壮斗争中,他们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结下心心相印、肝胆照人的深厚友谊。认识这一友谊的思想基础,及其所反映的进步的历史趋势,对于增进今天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共同奋斗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团结,也是不无裨益的。(一) 林则徐、裕谦,作为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人物,他们爱国御侮的思想,是在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13.
<正>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对于它的发生原因,我国学者已经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试从近代经济史的角度再作一些探讨。(一)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商业战争的继续。马克思曾经指出:欧洲各国间的商业战争到十九世纪中叶,是“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  相似文献   

14.
一八三八年至一八四二年,阿富汗人民面对着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疯狂侵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气壮山河的抗英民族自卫战争。阿富汗人民不愧为“勇敢、刚毅和爱好自由的人民”,他们在抗英战争的三年艰苦斗争中,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狠狠地教训了侵略者,把侵略者打得焦头烂额,丢盔弃甲,最后不得不狼狈逃命,撤出军队。这次战争大长了阿富汗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在阿富汗历史上和在亚洲近代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唯一取得胜利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伟大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战的最前列,担负着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高举抗战大旗,以民族大义为重,动员全民族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日武装斗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了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无法删去的一页。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炮舰下的鸦片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奇耻大辱。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侵略者和殖民主义者获得靠输入鸦片在中国牟取暴利的特权。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百余年间,中国成为最大的鸦片销售市场。罂粟移植入境,制造和贩运鸦片随之风起。遍地是罂粟,处处有烟民。中国人因之被称为“东亚病夫”。白银外流,国力衰竭,历届政府通令禁烟戒毒,甚至提出“吸毒贩毒一枪律  相似文献   

17.
"反节日"与节日是一组相对立的概念。"反节日"具备节日的某些要素,比如节日狂欢、象征符号以及需要被纪念和庆祝等。但它的存在却违背了节日的精神。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构设了节日的文化政治隐喻,同时写了北平市民的节日和侵略者的"反节日"。在街道上,节日与"反节日"相对立,二者都把街道当作庆典空间,北平市民日常的节日庆典与侵略者暴力政治的"反节日"庆典节庆交替呈现,最终侵略者的"反节日"狂欢占据了街道,象征着城市、国家乃至民族文化在战争中被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侵略者“依据”其强迫腐朽的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割让”和“租借”等压迫手段,侵占了我国香港地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严重的事件之一。本文所要论述的是:香港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英国侵占这一地区所“依据”的条约,纯粹是预谋的、逼签的不平等的条约;包括香港地区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坚持反割让、反租借和反占领的斗争。概括地说,英国侵略者侵占香港地区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十年改革,中国农村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绝大多数人已解除了温饱之虞.然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农村却又一次面临选择.尽管,深化农村改革的论争已历经数年,但是,中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思路迄今尚不清晰.改革前期中国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已转换为一幅斑驳陆离的画面.当然,这本身也意味着是一种进步,但进步之中也兆示着某种危机潜含其间.今年,调控国民经济的天平已开始向农业明显倾斜.如何使  相似文献   

20.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还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租界的建立,并无正式条约为凭,而是外国侵略者用欺诈手法,利用清政府官僚的愚昧无知而逐步形成的。这是外国侵略者插在中国躯体上一把把锐利的尖刀,也是中国封建官僚昏庸误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