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反驳语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人们在交际中会用到各种策略来缓和其语效。根据收集的语料,并借用Trosberg(1993)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归纳总结了汉语中反驳言语行为的缓和策略。本文共归纳了五种内部调节策略:主观性话语、语用移情词、模糊限制语、话语实据语和附加标记语,以及五种外部调节策略:称呼语、肯定语、部分赞同语、道歉语和感激语。  相似文献   

2.
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戈夫曼以及布朗、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基准,对《红楼梦》前六十回故事中家人之间拒绝言语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家人之间所使用的拒绝言语行为既有犀利、自谦式直接拒绝言语行为,亦有自贬、规约式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其特征的复杂性无不彰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校外语系201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调查问卷,考察学习者在招呼、告别、拒绝、道歉等4种日常交际行为的语用能力,分析其中语用失误的状况以及导致该语用失误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在招呼、道歉和拒绝言语行为中失误频率较高;二语水平与语用能力基本呈正相关,但是在特定言语行为中,二语水平高的英语学习者可能会出现更多语用失误.进一步指出了影响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拒绝言语行为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交际双方的被动方用言语否定主动方提出的能够对被动方的行为产生影响的请求、要求、安排、建议、邀请等。笔者倾向于按方式划分的意见,而按内容划分的类型实际上是拒绝言语行为使用的情景,借此分析官僚制度对拒绝方式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汉语和美语中的拒绝行为的直接性层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像其它言语行为一样,拒绝言语行为受情景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同文化之间的拒绝言语行为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一方面,汉语和美语的拒绝行为具有相同的特征:都利用中心言语行为中的三个直接性等级,即,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否定的能力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都偏向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情景变异趋势相似。另一方面,文化因素影响中美拒绝言语行为:美国人在拒绝言语行为上比中国人直接;汉语的情景变异程度比美语小。  相似文献   

6.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拒绝策略的使用需要二语学习者掌握较高的交际能力。语用迁移存在于拒绝策略的使用频率上,还表现在与交际双方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相关的拒绝策略的使用偏好和直接程度上。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要对目的语中使用较多的拒绝策略加以注意,还要对母语文化中拒绝的方式和策略进行有意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剧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分析,探讨拒绝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因素对拒绝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人在拒绝他人时直接拒绝策略与间接拒绝策略使用情况相似,但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策略.拒绝策略的使用受到请求、建议、邀请和提供等不同的起始语的影响,在拒绝要求、建议和邀请时首先采用的策略偏重于间接拒绝策略,但在拒绝提供时,倾向于采用直接拒绝策略.在社会距离与拒绝策略的关系方面,本研究印证了Wolfson提出的U型理论,同时社会权利对美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拒绝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规律。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受社会地位、社会距离、社会权力、环境、价值取向和民族个性等变项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受社会格局、价值取向和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汉语言语行为的使用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栾义敏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73-175,184
通过使用话语补全测试为测量的工具并与本族语者语言输出对比,考察了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英语语用能力。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不同的策略且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自发性开放式话语补全测试收集到的语料为基础,探讨了汉语中语用缓和策略的使用情况。通过比对不同类型的语用缓和策略,文章着力分析了汉语中语用缓和策略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表现出的语用格局特征,并就语用缓和策略同言语行为的共现匹配性特点解释了语用缓和策略的语用理据所在。结果发现:第一,不同语用缓和策略实现形式之间并不享有等同的使用几率,但却表现出以指事型为主,行事型和成事型为辅的宏观格局。第二,不同类型的语用缓和策略表现出各异的言语行为匹配倾向性,这一方面交代了语用缓和策略多样性的理据所在,同时也揭示了不同语用缓和策略在语用化进程中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1.
某种言语行为的实施往往要受到特定语言、特定文化模式的制约,从而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表现为特定的语言策略。本研究围绕拒绝言语行为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实现展开,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收集语料。在对语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汉语和英语本族语者为达到交际目的各侧重使用什么样的拒绝策略,着重探讨拒绝策略对汉英文化模式的映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上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则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间接拒绝策略;女性在拒绝时比男性使用更多的礼貌策略.这些性别差异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化价值观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拒绝言语行为已越来越被学者们所关注,因为它在言语交际中最能威胁人的面子。由于中英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英汉语言之间拒绝言语策略的选择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以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为先导,以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拒绝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而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内在的威胁到交际双方面子的复杂行为,同时拒绝方式又受年龄、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施拒绝行为时需要用一定的拒绝策略。本文提到的拒绝策略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通过这两种策略不仅可以表达出拒绝之意,而且可以把威胁到面子的种种不愉快降至最低。掌握好这些拒绝策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语篇表层谈中、美拒绝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拒绝语的特点拒绝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属语用学研究范畴。翻开几部语用学专著,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论学家都未专门研究该言语行为。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他们的理论都可以用来指导拒绝语的研究,继而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拒绝语的几个特点:a、拒绝语是相邻对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Levinson,1983,307)b拒绝语届竞争类言语行为,即拒绝请求与主张建立、维持利让的社会目标相反,所以拒绝本质上是不礼貌的(Leech,1983,104)C拒绝语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正面子的面子威胁行为(BrownandLevinson,62)由于拒绝行为是拒绝者和请…  相似文献   

16.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言语拒绝行为在谈话策略上主要反映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回避话题,从而最终回避因言语拒绝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反感或不快;另一种是通过逃避当场做出具体的计划或约定,暗示拒绝,从而弱化因言语拒绝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反感或不快。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行为包含以言表义和以言行事这双重结构。以言表义体现了言者的语言资质,以言行事体现了言者的交往资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割裂了言语行为双重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前者只关注语言本身,专注于译本的内部研究;后者从影响语言的外部因素着手,专注于译本的外部研究。以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为基础进行译本研究既能根据语言的构成性规则考察译本的语言资质,又能根据言语的协调性规则考察译本的交往资质,对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语用学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日交际过程中的寒暄、致谢道歉、请客送礼、邀请拒绝等言语行为,联系中日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有助于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和交际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生成发展的,虚假拒绝语也不例外。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环境,而是动态发展的认知语境。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作出选择,以维持言语行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语境的动态发展,语言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应改变。虚假拒绝类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当前交际语境所作出的选择。基于语境顺应论和认知语境论,能更有效地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顺应语境作出虚假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