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初年,关中经济濒于崩溃。为备边西北和迅速完成统一战争,朱元璋在关中地区实行“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的政策。本文主要论述了明初关中水利的兴修及其对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侯颖 《社科纵横》2004,19(5):130-131
本文从明朝与西北各族关系角度入手 ,对明朝西北三类茶马制度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贡马”主要是西北各族对明朝表示归顺、诚敬的一种方式 ;“纳马”与“差发马”主要是西北各族向明朝以马交纳贡赋 ;“茶马互市”与“互市马”是明朝与西北各族间真正的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3.
郑和与南亚     
中国与南亚各国的交往很早,有的始于汉唐,有的起始于宋元,大多为通商或旅行家者的游历。国家之间正式遣使以明代为最盛。明朝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南亚各国,南亚诸国也不断遣使来华,加强了互相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一郑和原姓马,生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卒于宣德九年(公元一四三四年)。他是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人。他的先世为西域人(即元代所谓的色目人),元军入云南后迁入昆阳定居为民。据晋宁县昆阳公社月山马哈只碑文载,郑和的曾祖父名拜颜(伯颜),曾祖母  相似文献   

4.
清代初年的遗民诗群,从其分布态势来看,生活在长江下游临近淮海地区的徐淮遗民群落是一个联系较为紧密,具有较强凝聚力和独特文化个性的诗人群落。这个遗民群体以山阳望社中的遗民为中坚,以徐州遗民万寿祺、阎尔梅诸人为外围。实际上,万、阎二人与山阳遗民联系极为密切,尤其是万寿祺,不仅在明代末年曾屡次至山阳,亲身感受山阳地区浓厚的人文氛围;而且在明朝灭亡之后举家迁居山阳,完全融身于山阳文化的创造之中。其《隰西草堂诗》中,有不少作品即写于山阳。关于山阳望社的形成与特点及阎尔梅其人其诗,笔者均有专文论及,此文专谈…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足利幕府统治时期,加入了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当时日本在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与中国不同步,使足利幕府与明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建交到断交、再到复交的过程。日本在文化上从曾经完全附属于汉文化圈逐渐走向独立,而在济上却因卷入东亚的钱货流通体系而导致对中国的依赖加强。在这一对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足利幕府对明朝的政策不时出现摇摆,在遵从华夷秩序的背后,隐藏着脱离华夷秩序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6.
林延清 《求是学刊》2006,33(4):138-144
在明朝屡次发生的皇位继承危机中,后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少数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也起了消极作用,亦对明朝政局产生了负面影响。从总体看,在明朝出现皇位继承危机时,后妃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这对明朝近三百年统治中,保持较长时间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应予以肯定。明朝后妃之所以能在皇位承继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原因在于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和明朝皇帝昏庸腐化者居多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建立新式企业制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殖民主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双重压迫,造成了近代中国的民贫国弱。中国怎样才能摆脱这一灾难深重的局面,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是近代中国一切关心国是民瘼的思想家梦寐以求的理想。梁启超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问题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建立新式企业制度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19世纪70年代后,人们已经注意到,中国不仅患弱而且患贫,贫是弱的根源。于是洋务派兴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人们已经认识到,振兴实业是救贫挽弱的重要条件和措施。甲午战败更刺激了国人兴办实业的热情,到20世纪初年,在中国展开了收回利权运动并由此掀起…  相似文献   

8.
丝割符是日本江户时期海外贸易输入品的包买专卖制度。本文拟就丝割符的产生、兴衰,结合幕府贸易方针、政策的转变过程,对其历史地位、社会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一、丝割符是江户初期幕府贸易政策的产物 16世纪以前的日本海外贸易主要是以中国为对象的朝贡贸易。1548年明朝最终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贸易。到了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中日关系恶化,“明朝商船似乎一度完全禁绝。”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占据澳门经营中日间的中间贸易,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9.
明朝初年,药材之流通较不顺畅,至15世纪,因商品经济日益蓬勃,药材商业化亦相当明显,而为了供应市场需求,专业种植不乏其例。城市内药铺之开设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传续数百年者。而且,在水陆交通要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药市,江西的樟树镇即为其一。由于药材有利可图,市场上出现许多假货。在价格方面,一般的药材价格不贵,但像人参这种稀罕之物则要价甚高,特别是在16世纪末以后,价格日渐攀高,平民根本用不起。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任宰相长达10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严格官员管理,坚决打击腐败;经济上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家收入;军事上巩固边境防卫,和平解决争端,促进共同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明朝中晚期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的社会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缓解。张居正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  相似文献   

11.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明王朝,及至嘉靖中叶,由于朝廷政治腐败、权臣专擅、武备废弛,终于导致涂毒东南达20年之久.的倭寇之乱、中国人民为了抵抗倭寇侵扰,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倭斗争、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起,倭寇侵扰东南沿海逐渐猖獗,到嘉靖二十一年.倭寇和东南沿海的海盗相勾结、大举进犯,“滨海数千里同告警”①,直至嘉靖末年(1566年)始告剿灭。认真考察这段抗倭斗争的历史,我们发现,除了人民群众的奋起抗战外,明朝内部逐渐形成的将帅集团,在抗倭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明朝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力量。本文拟对这一…  相似文献   

12.
明朝马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朝马市是直接关系到明廷与边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明廷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明廷来说,马市不是边贸问题,而是对边地民族所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抚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明朝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对少数民族政策等诸问题。因此研究清楚明朝马市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首先要澄清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讲,人们习惯于将马市、茶市、茶马互市或互市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在明朝,马市与茶市、茶马互市或互市是不同的概念。它们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马市是明廷在东部及北部边地设置的交换场所,主要以布匹等物品交换边地少…  相似文献   

13.
明朝在南海诸国实行朝贡制度,先后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明朝倡导"和平"、"非攻"的国家交往原则,朝贡体制的形成与中国当时新朝皇帝的国家航海战略有密切关系。朝贡制度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完全以维系国内政治与国际秩序为根本出发点,秉承如此初衷,明朝在南海甚至印度洋的海洋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并在古代封建帝国维护南海周边国际秩序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对当代中国实施海洋战略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与明代社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学东渐与明代社会特征李宝臣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不同类型中,明朝历史以其特殊的地位引人注目。公元1368-1644年,跨越四个世纪历近300年的明代正处在世界历史巨变之期。这是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时刻。国际格局已在明朝人的不知不觉中发生着质变。当朱元璋定...  相似文献   

15.
黄小萍 《探求》2000,(Z1):81-83
党的十五大指出:到本世纪末,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中央的精神及广州市东山区企业的现状,东山区开始了企业制度的改革,把部分的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对东山区企业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明代督学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英宗正统元年提调学校官(后改称提学官)的设立,标志明代学校教育专门管理制度的确立。此一制度是明为加强学校管理而确立的,督学之职掌为提督一省之学政。明廷对于督学的任职资格非常重视,“非经明行修,厚重端方之士,不以轻授”。对于督学的具体职责,明廷于正统元年、天顺三年和万历三年颁布专门敕书,即提学敕书,予以具体的规定,每朝也都有一些补充规定。明廷还对提学官按时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优异降调有差”。督学制度的设立,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的管理有专人负责,这在人治为主的封建社会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官造士”的目的。其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到明朝后期,随着朝政的腐败,督学制度也逐渐败坏  相似文献   

17.
德川幕府初期对明朝和朝鲜的积极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兵 《日本研究》2012,(1):124-128
从学界鲜有关注的幕府“海禁令”发布(1633年)以前三十年间的德川幕府对明朝和朝鲜李朝的外交来看,在明朝取消经贸往来、加强海防、既而军事威慑,同时附以战争罪责的道义质问和非难,以及幕府面临西方基督教而“禁教”而自我收缩的外交困境下,江户幕府积极主动与明朝的直接外交虽然未有明显的进展,但通过与朝鲜的积极接触进而实现了与朝鲜的关系正常化.同时,幕府也积极展开了对荷兰和越南的一些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8.
张照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年间官方书法的代表人物.张照书法深得乾隆帝推重.本文从张照在乾隆初年到乾隆十年去世前的奉敕作书、乾隆在张照去世以后钦定张照书迹成<天瓶斋法帖>、乾隆集张照所书联句制成春帖子词,以及在张照书法作品上大量题跋等方面,考察张照与乾隆的关系,揭示了乾隆帝对张照书法的喜欢的和充分肯定,进而提出张照书法对乾隆朝前期书法风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1,(24):38-39
朱元璋,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1328年10月21日生,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相似文献   

20.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其市场经济制度,是在没有任何样板和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从传统经济中发育出来的,就它的发展过程来讲,完全是一种自然过渡或进化,但就其生产关系变更的性质来讲,却是一场革命。本文认为,英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经过量变到质变、萌发到革命的过程,最后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本文试图从经济史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一、产权革命和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私有财产制度。私有财产制度在古代罗马曾发展到一个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