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沅君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觉醒的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写出了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自由的率真心理。冯沅君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受创造社作家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曾身居西北的满族诗人娜夜,在30余年的创作中书写了大量关于爱情的诗歌,作于20世纪后半期与新时期的诗歌分别呈现了娜夜爱情书写的不同特征。诗人早期的爱情书写注重对女性情感的直接体悟,体现了性别风暴之外的女性意识;后期的爱情书写不仅在视野上向主体外部拓宽,而且走向情感体验与身体经验结合的方向。在女性意识发展与环境变动的作用下,娜夜后期诗歌中的爱情观发生转变,显出充满关怀却不失锋芒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作品大都以婚姻爱情为主线,通过她笔下所描绘的女性在婚姻与爱情之间的无奈纠葛,展示出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以及女性因之产生的感情上的无奈和屈服。本文以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感情世界为切入点,用张爱玲的作品名做小标题,并以此为主线,探讨了女性在情感选择时的被动与无奈,进而向现实屈服,放弃感情,为物质而结婚的共同宿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五四”文学中,以知识女性为形象主体的爱情文学,论述了这类女性受 到“五四”思想影响,在追求个性解放,婚恋自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反叛精神和女性意识的最 初觉醒,以及由于她们个体意识的超前性和自身的软弱畏惧产生的盲目和迷惘。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女性爱情婚姻小说张兵娟情爱,这一古老而永恒的文学主题,历来是男、女作家关注最多的主题。进入新时期以来,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的小说层出不穷。人们常说,情爱的问题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本文试图在对新...  相似文献   

8.
冯沅君的作品生动鲜活地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男女的思想、情感和心理,通过对爱情理想和爱情认知这一辛苦历程的展现,表现了知识女性主体的真实存在和觉醒,是反映当时女性处境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女性的生存史是一部精神悲剧的演绎史,子君、莎菲、章秋柳等受过五四新文化浪潮冲击的新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求女性价值和自尊,寻求爱情理想和人生理想,但由于心中传统文化的阴霾和现实的黑暗,在中西文化的夹击中心灵迷失,产生了深沉的忧郁,导致了精神悲剧。在鲁迅、茅盾、丁玲等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知识女性形象,探讨知识女性的出路时,曹禹也听到了时代精神对中国知识女性的呼唤,他把视角主要转向生活在封建家庭中却受时代新风轻拂的“旧式女人”,揭示她们抑压在封建关系中苦闷、辛酸的心路…  相似文献   

10.
在人生旅途艰难挣扎的轨迹─—评《九月寓言》中的农村女性系列韩日新张炜作品中的女性,一直是因有光彩而得到好评的。那些八十年代的小说写到了一些农村少女与少男之间心灵碰撞而产生的一种介于友谊与爱情之间的朦胧感情,曾让人感到清新和愉悦。但对于女性来说,爱情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女作家鲁敏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迟子建中篇小说《第三地晚餐》、英国当代作家麦克·盖尔长篇小说《双人晚餐》共同描写了“晚餐”这一日常生活事件,体现出一种互文性的对话关系。这三部小说呈现出不同时空背景下的错综复杂的性别图景,探讨了制约男女两性关系和谐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爱情对现实的屈从、夫妻一方发生不忠行为、夫妻间缺乏信任等,进而揭示出促进男女两性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如爱、忠诚、信任、独立空间等。  相似文献   

12.
美狄亚原型中存在着“寻求———失落———复仇”的模式 ,在子君身上见出其为爱寻求与失落 ,在繁漪身上见出失落后的复仇。这个模式以爱为中心 ,体现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寻求”这一长久永恒的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反映了这种主题和对这主题的扬弃 ,体现了新的两性关系和共同寻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伦理文化重祖国、家庭,重宗教礼法,重伦理纲常,而美狄亚的行为是与这些文化相悖的;中国女子以"温良恭俭让"为德,而美狄亚却以刚毅、独立的性格著称.尽管她的母爱中有中国伦理文化统所认同的一面,但是她这种残酷、血淋淋的方式仍是中国伦理文化所不能承载的.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力作《青山不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爱情叙述模式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大胆表现了女性情爱心理和性意识;对传统意识的背叛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在文化意蕴的凸显方面,作者以一种欣赏的、近乎崇拜的心理来描绘尼泊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这使文本少了观光客猎艳的轻佻,多了几分文化参与的执着和沉重。  相似文献   

15.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不少论者从女性哥特式批评视角,认为金庸笔下的女性是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女性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主体意识,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本真性。实际上,金庸笔下众多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广泛、爱情的深层次和爱情的奇特,表现了金庸的爱情理想和积极进步的女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不少古代爱情戏张扬了女人的性欲,而已有的文学研究中却常常忽视古代妇女的身体生理状况。古代医学文献有“花癫”的记载和对女人生理状况的分析。文学与历史互相印证传统文化中非人性的冰冷。性梦和离魂这些个体经历折射出古代妇女总体生存形态中某些长期被漠视的性状况。爱情文学研究可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对女性性欲给予理性解剖。  相似文献   

17.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9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不少不朽之作。其中那些女作家尤其突出。她们的一系列爱情故事小说表达了她们对恋爱婚姻的理解和解释。她们一致认为:幸福美满的恋爱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同时,她们也有完全不同的观念。简·奥斯丁揭露了门当户对恋爱婚姻观;夏洛蒂·布朗特认为男女在爱情上是平等的;爱米莉·布朗特则把爱情写成矛盾的漩涡,更有人不慎失足于其中;而乔治·爱略特强调女性要循规蹈矩,甘于平凡。她们充分表达了19世纪女作家的形形色色的恋爱婚姻观。  相似文献   

18.
陈若曦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优秀的长篇小说《突围》《远见》《二胡》和《纸婚》,通过婚恋与情爱故事探究海外华人女性的精神求索历程。在这类移民小说中,陈若曦塑造了一系列在中西文化冲击融会下艰难成长的华人女性形象,她们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却又置身于美国那种需要独立拼搏的西方文化中,勇敢地放弃父权社会中的爱情与婚姻,选择有尊严的独立生活来抗争,从而达成自强,遂成为她笔下女性形象的鲜明特征。小说中她们从迷茫到自立的成长历程,也是她们在异国生存中的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变化过程。这种身份认同,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进而达到融入异域环境;这种文化认同,源于对西方文化的包容,进而达到接纳,促进了个人自强,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呼唤女性自主精神升华的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汲取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仁爱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科学地阐释了"爱"的本质,系统地探讨了大爱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为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大爱传统,践行大爱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大学教育事业中树立大爱育人理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女性在"桑中之戏"中主观意愿的不同,可以将这一行为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两情相悦的男欢女爱,二是男性对女性的性骚扰。先秦《诗经》和汉代乐府对此呈现出不同的创作模式和表现形式。这种变化轨迹的形成,除了汉儒为推行礼教纲常而刻意塑造道德典范的主观动因之外,还和先民性道德观的自觉形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