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宗被掳北迁。徽、钦北迁时期皆有文学创作活动,真实地记录了他们流亡时期的生活实况和精神状态。徽、钦北迁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诗、词和谢表等,其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抒发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这主要体现在徽宗的部分诗歌和钦宗的少量词作中。二是徽宗那些倾诉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小词,是李煜词的异代回响,但其境界和感染力远不能和李煜相比肩;三是徽钦的应命之作,主要是谢表,反映了女真贵族对徽钦为首的北宋皇族的凌辱。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诗人数不胜数,可是女作家却寥寥无几。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却以诗、词、散文多方面的才能,独创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跨越着北宋末与南宋初两个历史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北宋末年,北方金人兴起,北宋王朝屈辱投降,致使金人得寸进尺。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二次围攻汴京。1127年攻陷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及赵宋宗室北去,北宋灭亡。(这就是史称的靖康之乱。)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金人攻陷汴京时未被掳,逃至河南商丘。金人追来,他又逃至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不顾民族的奇耻大辱,不思收复失土,苟安江南,极力支持投降派,打击主战派。 这一时代特点对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李清照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4.
<北狩见闻录>以宋徽宗为主线,记载了金兵胁迫徽宗至军前,于靖康二年(建炎元年)三月二十七日裹挟北上,直到过真定府的时间段内的记事.此书是记述靖康之难最早的史料之一,但作者曹勋在书中杜撰了一些虚假的记事,长期受到征信,需要深入地加以辨析、订正,书中关于高宗继统的祯祥出于编造.  相似文献   

5.
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刘扬忠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促使词的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南渡词人群体,后是以辛弃疾为主帅的稼轩豪放词派,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吐纳时代风云之气,所谓“稼轩风”一度畅行江南,成为词坛的审美主潮。但是南...  相似文献   

6.
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最为重大,宋代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尤大。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靖康之变”的民族战争,主战与主和的政治斗争都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这就为宋代文学家庭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两宋婉约词之异陈忻宋词这一有宋一代最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就其内部的性状看,大致可粗分为婉娈优美与超旷豪放两大派别。而婉约词的发展变化,大体以靖康之难为界,北宋与南宋各具特色,分别以华艳丰腴与隽淡瘦硬的面目辉映词坛。本文为进一步深入认识两宋婉约词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论南宋戏文发展缓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靖康之唯,宋朝君臣南渡,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加上江南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带来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文学样式——戏文的发展。虽然今天人们对于戏文发生的具体年代还有争议,但不管它是“宣和间已滥觞”也好,“始于宋光宋朝”也好(《南词叙录》)总之,它比金末元初产生的北杂剧要早一段时间。然而,当元代前期,杂剧在北方迅速发  相似文献   

9.
论宋代金石学的衰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金石考古之学 ,在宋徽宗时有了极大的发展 ,但也是其衰歇之始。其在南渡后逐渐走向衰歇 ,原因大致有三 :一、古器物来源大大减少 ;二、南渡史家注重当时的近现代史 ,而无暇顾及前代制度 ;三、学者反思靖康之祸 ,以徽宗好古器为其失政之一端而不再热心  相似文献   

10.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於北宋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年),卒於南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终年四十九岁。 与义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被分到开德府(治今河南濮阳)做了几年教授,回东京后又先后做了两任教官。由於他的《墨梅》诗受到徽宗赵佶的赏识,由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司勋员外郎很快耀升到符宝郎。后因宰相王黼得罪受到牵连,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他从陈留避地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存,不同的生存方式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形成为文化的地域特征。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文化南移现象。宋王朝立国后,鉴于五代战乱的历史教训而大力提倡儒学,同时由于科举选士中的区域性差异,遂在宋代士人心中形成了重北轻南的人文特征,因此也形成了我国文化史上鲜明的地域文化景观:北方经史之学发达而辞章之学欠发达,南方则反之。靖康之难,促使北方的经史之学最终在南方扎下了根,也标志着古代文化南移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2.
明代文学研究者多以为前后七子重复古摸拟,缺乏艺术个性,其实他们并非轻视个性与创造精神,只是出于时代原因,其文学思想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前七子经历了由“弘治中兴”到正德昏愤王朝的变迁,文学风格表现为追求雅正雄壮的审美理想与情激悲凉的创作现实难之以统一;后七子身处主威臣谄,排陷激烈的嘉靖朝后期,文学风格表现为强调个人才情与取法传统格调之不能协调。尽管如此,他们在文学道路上,还是朝着突出个性、才情的方向蹒跚地前进。  相似文献   

13.
张元干是两宋之交著名的爱国诗人。“靖康之难”时,他入亲征行营使李纲幕府,投身京师保卫战,从此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投降。他受江西诗派影响很大,诗词成就甚高。在学术界,张元干的生平事迹尚有一些疑点需要补考。他的诗学思想、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取向,以及后期写作中的某些不良倾向,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室南渡,时人并未归咎于士大夫沉溺山水。他们认为,靖康之难的因由,“内忧”远大于“外患”,即朝廷腐败的“远因”远大于外族南进的“近因”,并且认为,北宋乱事“本于君子小人之混淆,君子常不胜”。这都有别于宋亡以后把靖康之祸归咎于天子沉溺娱乐、政策失误的论调。  相似文献   

15.
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追求文学自身的艺术特征及文学艺术的表现、技巧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主流,从而取代了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想。然而,也就是这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将对文章艺术形式美的追求,推向了绝对化的歧途,这不仅无助于文学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文学的繁荣。中唐以后,唐代政权逐渐走向衰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企图以“匡时救弊”来拯救唐王朝,为唐王朝寻求一条出路。同时,他们也要求文学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时代的呼声。韩愈顺应了这…  相似文献   

16.
略论晚宋史的分期胡昭曦宋朝北部亡于金,遂将首都南迁,又亡于元,乃有北宋、南宋之分。然宋高宗赵构乃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徽宗长子)之胞弟,南宋实全为北宋的继续与发展,故史家认为:两宋乃“岁月相续”,“高宗缵图于南京”是宋之“中兴” ̄①。因而,在宋史...  相似文献   

17.
清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所谓“一代之文学”则“后世莫能继焉”,这是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自序》中关于文学发展的著名论断。他的理由是:“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循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相似文献   

18.
赵宋王朝建立以来,由于重文抑武,提倡皓首穷经,统治者贪图丝竹之乐,歌舞升平,以致纵欲败政;读书人生活面狭窄,不谙世情,多“书卷方巾气”。两宋文化早已丧失了汉、唐文化那种阔大、开朗、奋发的气慨,转而为重内心的省视、调息、玄虚之自适。官场和世风的“骄奢淫逸”、腐朽浮靡,终于导致徽、钦二帝北掳的“靖康之耻”。在国家民族危亡之秋,针对当时的仕风、士习,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在湘潭碧泉书院创建了湖湘学派。湖湘学派与湖湘民性结合,形成了安邦治国、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修养身性、勇于任事,坚韧强悍、吃苦耐劳的湖湘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靖康之难”后,宋徽宗宋钦宗作为战俘被押解到金国,面对金朝统治者对北宋皇室成员尤其是女性的侮辱,他们依然逆来顺受、卑躬屈膝。一旦金朝统治者褒奖北宋公主为金国生育后代,对他们略施恩惠,宋徽宗宋钦宗就开始幻想通过与金朝统治者攀亲改变自己的困窘处境,他们卑躬谦辞,摇首乞怜,最终得到的却是金人的嘲讽和侮辱。  相似文献   

20.
“靖康之难”后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这就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为了维护小朝廷的偏安局面,他向金国称藩称臣,把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出卖给金国,每年搜刮大量财帛向金国献币纳贡,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安宁。在这民族的大灾难中,与屈节求和的腐朽统治集团相反,当时广大人民和有正义感、有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