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青 《南方论刊》2006,(6):72-72,66
怕作文是学生的“通病”,要想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变“怕”为“乐”。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一、指导仿写,激发作文兴趣一要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作。例如教《白杨礼赞》一文后,我就指导学生以《——的礼赞》为题作一次仿写。写作  相似文献   

2.
鉴于现有教学方式存在无法适用于“00后”学生群体和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教学需求的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课程思政教学需求后,论证了PBL教学模式与二者的契合性,并以“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针对“00后”大学生特点和课程思政教学需求进行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下“两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两课”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偏离教学目的,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应确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两课”新教学模式。这种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 ,首先要老师“启” ,才能有学生的“发”。“启”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问。如果教师只讲不问 ,就会造成不启不发。提问有助于“启” ,但不等于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 ,要巧妙 ,要得当 ,要讲究艺术性 ,才能产生“启”的作用。政治课的提问可以分布在教学不断深入的三个阶段 ,我们权且把它叫做“启发提问三段式”。第一 ,设置悬念 ,引发动机。当前中学政治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生不愿学和不爱学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然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政治课的目的、意义 ,使之感到应该学 ,必须学。比如学生认…  相似文献   

5.
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论语》的“乐学论”,首先需要弄清楚孔子所言“学”何谓、如何“学”、为何“学”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这三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学”是“成己”,是乐在心,故谓之“独乐”;“时习之”是“成己”并“成物”,是乐主发散在外,故谓之“众乐”;为己学而“乐”,是“成己”而后“成物”之乐,故谓之“至乐”。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13,(Z1):82-8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更是令许多学生头痛的考试当中的一个重点。如何将作文写作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邓艳 《云梦学刊》2009,30(6):148-150
“双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集合了各种优势的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给英语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及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依据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和经验 ,提出要提高对作文批语重要性的认识 ,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作文批语当作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 ,同时把作文批语当成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唐江丽 《南方论刊》2011,(Z1):89-9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反映,而作文的质量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这个平台,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挑战 ,而且也难以适应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拓展“两课”教学的空间和渠道 ,确立以“学”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两课”教学模式 ,并实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考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袁冲 《南方论刊》2004,(11):57-57
长期以来,大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教师唱主角,学生作听众的局面。学生普遍语文能力差,朗读课文不流畅,做练习错字连篇,写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上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被动学习”在他们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为此,我对症下药,开展“开放——自主”的创新教学模式,即把语文放开来教,让学生尝到“语文果子”的美味,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去摘果子。这一模式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现行作文教学中,随意性教学模式、机械操作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一切唯高考指挥棒是从的功利性教学模式三大基本模式的顽固存在,使得一些学校为了拿高分,只顾教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抛诸作文之外,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罗荣 《南方论刊》2004,(6):63-63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引导学生下水”的“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当首推激励教学法了。正如夸美纽斯说的:“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作文不能硬逼,要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写作心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多样化的"两课"板块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两课”教学面临的实际的新变化 ,迫切要求改革“两课”的教学方法 ,做到以变应变 ,本文推荐了四种板块式教学模式。在板块式教学中 ,贯穿板块之间的红线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应变主体为主导 ,从而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两课”教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延续至今的教育教学往往呈现“教学问”的形式,在其中,学生之学依教师之教而进行;学生之间亦跟随教师之教所主导的学生之学而开展,且往往限于对既定知识的掌握。“教学问”对知识传授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僵化知识、束缚思维、忽略创新精神甚或压抑人主体性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问学教”是针对“教学问”提出的教改观念,意在活跃知识、激活思维、发扬创新与张扬主体性。在其中,学生之“学”随其“问”而展开,教师之教乃着眼于学生的问与学而予以引导、启迪、传授、释疑。两相对比,关涉领域甚多。在日有寸进而非毕其功于一役的教育改革进程中,“问学教”并非全然抛弃“教学问”,而是在吸取其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张扬主体性、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6.
写作课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特别是在当今扩招形势下招进来的学生 ,其入学基础从总体上来说有所降低 ,写作水平层次复杂 ,水平高低悬殊 ,加之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对作文有普遍的排斥心理。这样 ,进入大学院校的学生再学习写作这门课程时势必带有沉重的“怕学”、“厌学”、“拒学”心理。而另一方面 ,作为高等师范专业的写作教学 ,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自己“会写” ,而且还要求通过写作教学使这些“会写”的学生成为知识含量高、有应用知识能力的“能讲”、“能教”的高素质人才 ,即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作者、学者、导师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7.
任梅 《中文信息》2013,(7):79-79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甜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必须大搞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问题,以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启发思辨教学活动和调查问卷形式,研究从学生角度课程是否满足其对信息表达输入的需,哪种活动最能提升其思辨性表达能力。研究发现,学生认为现有课程信息量基本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教材应提高时效性;课堂辩论最能提升思辨表达能力。研究证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根本在于“学”与“思”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就是在高校“两课”教学中,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适应高校所处复杂环境,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进教材”就是把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内容编写成系统的教科书,其他“两课”有机渗透。“进课堂”就是专门开设邓小平理论课进行系统教学,关键是教师。“进学生头脑”就是邓小平理论在学生心中扎根,入脑入心,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要把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抓好抓出成效,必须从六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加强领导是根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