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农民法治观念的误区及其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是农村社会法治化的主导力量 ,认真分析和审视农民的法治观念 ,并加以正确引导 ,是当前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农民法治观念中存在的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法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三农"有关的立法存在严重缺失;对农村的法治化宣传教育存在严重缺位;农村基层行政执法水平存在严重缺陷.结合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和政府推动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完善有关"三农"的立法工作;加强基层政权组织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法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三农”有关的立法存在严重缺失;对农村的法治化宣传教育存在严重缺位;农村基层行政执法水平存在严重缺陷。结合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和政府推动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完善有关“三农”的立法工作;加强基层政权组织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法治化进程并不十分顺利。为什么法治建设在农村会遭遇较多的障碍?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是一种乡土本性的社会,它具有一些区别于城市社会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农村法治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作为一种感性的社会存在,它与体现社会理性化的农村法治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因而,农村法治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其实质是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从制度冲突的视角分析,它是作为内在制度的乡土社会特质与作为外在制度的法律之间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对重塑农村社会秩序、营造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及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着结构失衡、制度缺失、公信不足和农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应抓住发展机遇,完善规制体系、营造发展环境、加强管理服务、实施资源整合和创新示范带动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6.
宗族势力的复活及膨胀是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消极因素。目前,宗教势力对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法治化进程、基层政权建设以及文明进程产生了多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加快农村民主法制进程、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基层农村社会监控体制等措施,遏制宗族势力,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8.
维系和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战略目标。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对农民内在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思想及外在的政治参与行为均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农民政治心理失衡、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思想文化认同机制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政治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9.
阚洲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113-114,159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非法治化现状有待改变。本文在对学生管理法治化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我国高校实现法治化学生管理的一些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简述农村违法行政的主要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寻求纠正并尽可能避免在农村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从而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诉讼被视为是纠纷解决的最正规方式.在此思想影响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农村普法和送法下乡使中国的农村发生着变化,然而对皖北乡村的社会调查与实证材料表明,农村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在解决民事纠纷途径选择上的价值取向.在乡土社会,诉讼及支撑诉讼的现代性法律知识和制度被抵御,其他社会冲突解决方式也并未因此丧失其存在的价值.乡村共同体仍然存在、城乡"二元"格局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仍然保留着以及诉讼本身固有的弊端则是农民不愿将纠纷的解决寄托于司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乡土社会调解的法律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一直是我国乡土社会重要的解纷方式,本文基于法律文化视角,从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基础、现实法律文化背景以及国外解纷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思考了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调解在乡土社会解纷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在建构我国多元化的解纷体系时,应重视调解解纷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这一名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从这一解释中,看不出有任何的褒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也并没有把农民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公民的群体予以划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存在着二元结构,社会成员不是依公民的身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而是依市民与农民两种不同的身份有差别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这就导致了农民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漠视。高度关注农民这一权利主体,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凹陷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没有共享到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较大部分,如果农民没有参与现代化进程,国家的现代化就无法真正实现。本文从投资、收入、消费和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农民所处的不平等地位,论述了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并从实现农民自身现代化的角度给出建议,以实现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的质和量是衡量一国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阶级,其政治参与活动的发展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产生着重大影响.通过对单家集回族农民政治参与形式、动机、社会效应等层面的调查分析,认为在中国西部地区要形成真正的较高层次的农民政治参与意识,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并且花大力气搞好农村教育,大力倡导农村政治文明,改善农村社会资本,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流动和分化不断增强。在农民分化结构中,离农户逐渐脱离农业和农村社会完成城镇化进程,而占农户中绝大多数比例的半工半耕农户和纯农户仍然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有依赖性,小农经济依然是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的经济基础。农民分化促进了小农经济转型发展,中坚农民与老人农业有机结合的乡村社会和农业经营结构,既促进了传统小农经济的去内卷化,同时也再造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秩序。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要重视农民分化的社会经济基础,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强对进城农民的吸纳能力,同时发挥中坚农民等多元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侵害的根源,指出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的社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仅使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近8亿农民,只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才能有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纵观新时期乡土小说,农民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不时地得到一些作家的关注,从最早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开始,这一类人物形象就不断地在小说中出现。该文试图从农民知识分子在农村中的不同类型入手,将农民知识分子分为生于农村、心系城市者和身心俱在农村者两大类型。通过对他们的心理欲求、精神面貌和人生追求的考察,探析他们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在农村、农业和农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思考他们在农村、农业和农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