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纠纷多样化与农村社会秩序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血缘关系日渐让位于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契约化原因,农村社会纠纷呈现出复杂、多样化。在农村中传统的礼治秩序趋于瓦解,而法治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实际情况下,要依赖于情与理的社会整合功能、村规民约的社会整合功能、国家法的整合功能,来实现农村社会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清楚地彰显了改良社会秩序的实践意向。面对19世纪中后期法国和欧洲社会的严重危机,迪尔凯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剖了现代工业社会常态运行的机理和条件,发现社会危机的症结是整合社会秩序的法制和道德纽带出现了断裂。以此为基础,迪尔凯姆提出了改良社会秩序的原则性方案:国家监督下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结构,为村民提供情感认同与价值规范;以集体经济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强化村庄治理的公共性与村民的利益关联;以公共生活为载体的媒介机制,为村民提供价值再生产空间,形塑互助合作的阶层关系;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基础,通过对个体的行为约束维护村庄公共秩序。村庄社会整合的四重机制通过维护村庄公共性弱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与区别,重塑了一个稳定有序且有活力的熟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区中介组织参与下的社会分化和整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化与整合是维系社会秩序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时代各种组织力量、关系和要求的集中反映。按照一般的社会整合理论,社会分化和整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中心体即政府推动的分化和整合,另一个是地方民间社会推动的分化和整合。前者通过政府威望和权力加以实现,实行宏观的社会调控、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调节和理顺社会各种组织结构关系,回答并处理社会成员共同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避免社会失范,使社会运行达到可控的目的。后者则是利用民间的非政府的力量在地方社区层次进行自发的社会分化和整合,在特定的人群、地域范围内开展活动。社区中介组织的分化和整合机制基本上属于社会分化和整合的第二个层次,但又与第一个层次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典型的社会转型的色彩,是社会分化和整合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秩序的本质及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自由行动的主体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是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的问题。通过对现代社会理论的研究 ,利用自组织方法论 ,作者分析了社会秩序的本质、结构和变迁 ,提出社会秩序的现代转型 ,进而滤清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6.
秩序是人类延续、社会进化的基础。伴随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社会秩序的供给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为探究网络社会秩序生成机制,论文首先阐明了社会秩序生成的传统分歧,指出以主体多元、协调互动为理念的治理理论成为研究社会秩序生成的新范式,治理与网络社会运行十分契合,从历时态看网络社会秩序的生成经历了一个从网民内生自治秩序、业界技术规范秩序到政府管制秩序的分层演化过程,就共时态而言这几种秩序同时并存、彼此耦合,共同构成了网络整体秩序;基于这一分析框架,论文深入分析了网络社会秩序生成的自组织机制、演化机制、管制机制和治理均衡机制,提出网络社会秩序的生成在于网民内部共识的达成、业界经济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发挥、基于国情的自治与管制之间政府定位的恰如其分选择,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间按照协商民主原则展开的持续耦合互动;论文最后提出网络社会是由网民、互联网企业、政府等行为主体耦合成的复杂大系统,协同治理是复杂系统管理集成方法,网络社会的协同治理策略就是建构起主体多元,手段多样,机制自律、他律和互律相耦合的系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结构历来是中西方社会思想家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通过比较中西方两位思想家孟轲与柏拉图社会分层结构思想的异同 ,认为他们在社会分层结构的起源、实质及平衡机制等方面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又有着各自独特的旨趣 ;他们思想中的许多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当今中西方社会分层结构思想及结构功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秩序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也是人类认知的前提条件.社会秩序根植于自然秩序,社会规则是促进社会秩序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哈耶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大师,其学术进路受休谟、亚当.斯密、斯宾塞等苏格兰思想家的熏陶,以理性不及知识观为逻辑起点,提出了与其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相适应的类似于生物进化的社会规则演化范式.社会规则生成的基本动力是利益博弈,社会规则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个体及整体利益的最优化.社会规则是社会运行过程中调整社会关系稳定状态的概率函数,试错是社会规则演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直接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起点,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又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摆脱了柏拉图过于沉溺的理想主义色彩;针对当时希腊城邦的日趋没落,柏拉图认为社会应该是整齐划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应是多元化的;柏拉图提倡公有制,亚里士多德主张私有制;柏拉图提倡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柏拉图注重演绎,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归纳。  相似文献   

10.
<正> 孟轲的交换思想,是孟轲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中期关于农工商关系,特别是如何对待工商业问题的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派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游牧部落同农业部落之间的分工,第二次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分工促进了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活动的商人阶级,商人从其他居民中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私产公用”的主张反对柏拉图的“公产”主张,承认私产的善德性;批判柏拉图的财产“两分法”,将人们的合理财产定额为“宽裕”而不是“素朴”;通过“均产”理论来缓和贫富分化、消除社会动乱,主张不多不少的适度财产是最善的,进而推导出中产阶级最具有政治上的善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稳定核心.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对于当下理解公私产关系、破解贫富分化现象、培育中产阶层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村庄秩序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一社会的理论框架之中,而很少关注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对社会秩序生成的影响。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沿革来看,农民作为村庄社会中的主要行动者,其利益的参与、整合与安排不仅决定了村庄秩序的具体表征,而且亦是实现村庄社会有序运行的主要动因。伴随市场经济的社会发育,村庄结构日趋开放,以及国家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相运作,村民自治被视为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困扰,却意味着理性化村庄秩序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治与法治都是人类社会整合的手段。礼源于原始社会的习俗。它以“人性善”为出发点,主张以张扬人的社会属性的方法来巩固和稳定社会秩序。在礼变得软弱无力时,法取而代之,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另一种工具。法从“人性恶”出发,主张以“利”诱民,以刑罚治民。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封建统治阶级最终选择了“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理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失范状态,孔子提出以道德为本的整合社会秩序的主张。道德本位相对于武力本位、刑罚本位而言。孔子以为,由乱而治,最重要的措施是维护和重建“周礼”所确立的道德秩序,对人们施以道德教化,调节社会行为,以此化解现存社会问题。推行道德教化的主体是君子,作为外在社会规范的“礼”和人的内在自我完善属性的“仁”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道德教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社会自控制思想主张一种自由放任的极端不干预政策.他以无为之道作为社会运行的最高法则,指出人类应清净无为,遵循道所安排好的自然秩序,使社会处于良性运行当中.社会上层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社会自然演化;而社会成员须"不敢为先",要经历一个将外在的合于大道的社会控制机制内化为主体自觉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哈耶克的政治哲学思想奠基于他的知识论基础上。他指出,因为人的无知,需要赋予人自由以增加成功的可能;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行动的结果造就了自发秩序;凡主张人的理性能够建构社会秩序的主张是理性的自负;极权主义就是建构理性主义诉诸于社会政治实践的结果,其后果往往导致文明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社会社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继承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关于社群思想的基础上,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社群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主张社群优先于自我,从这一哲学基础出发,麦金太尔得出两个结论,即在价值观上强调善优先于权利;在政治实践上主张由公益政治学替代自由主义的权利政治学。其社群主义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调节社会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存在着社会结构失衡、社会运行失序、利益分化加剧、社会价值失范等社会矛盾和问题,要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创新社会整合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矛盾调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和社会矛盾调节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缺少一个共同的最高权威。但是无政府的国际社会并不是无序的,而是逐步朝着有序方向演进的,其无政府状态的程度随着历史的进步而逐步减轻,有序性在不断增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际社会秩序出现过均势秩序、霸权秩序和多极竞争秩序,但这些秩序模式均不是理想的国际秩序模式。中国提出了建构和谐世界秩序的主张,正确反映了国际社会演进的方向,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因而是理想的国际社会秩序模式。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意味着社会整体上实现了高度的整合,社会各主体和要素间关系稳定、协调和有序,无根本利害冲突。在结构功能主义的视野下,社会结构不断分化与重组的趋势要求寻找一种新的社会整合机制与之相适应,社会网络范式是一种针对社会整合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分析框架,网络关系的界面规则是行动者关系的基础。行动主体之间关系治理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