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冽烈 《职业》2001,(1):30-31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能否扬长避短,根据个人自身的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适合发挥个人优势的职位上,是职业生涯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呢?一般来说,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个性是指个人对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一个人的个性与其是否能适应某种职业生涯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个人力量和社会体制的分离、冲突、牵制、依存以及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市场流动这一个人发展的最大障碍,青年必须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开拓和扩展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能力储备以应对未来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风险,接受教育和主要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技能或执业资格已经成为个体化趋势下青年应对和规避社会风险的主要策略.也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发展的基本样态或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在现代开放性的社会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个人实现社会流动的阶梯。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不同阶层获得教育资源的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教育公平恶化问题逐渐得以凸显,这种教育不公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会流动,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地位或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如当前我国农村中有一批青年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工业、商业、运输业等工作,这就是社会流动现象。再如近几年来,我国有一批中青年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也是社会流动现象。前者是职业变化,后者是地位变化(有些也同时包括职业变化)。一、青年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流动性,他们从一种职业流到另一种职业,从较低的社会地位升迁到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在现代社会中是常有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从青年社会流动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城市流动农民 (又称流动人口、外来人口 )已经出现二次分化。所谓二次分化 ,是指改革以后 ,在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分化为若干职业群体后 ,作为其中一个统一身份群体的流动农民内部的再分化 ,即形成若干类别群体或等级群体的过程。我们的研究表明 ,在过去 10多年的时间里 ,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内部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 ,在横向上 ,他们在不同职业位置间的流动相当频繁 ,新的职业位置也在不断被创造 ,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缺乏保障的流动到城市的农民中 ,利用各种关系网络为他人提供灰色乃至黑色社会服务和支持的中介、掮客已相当活跃 (…  相似文献   

6.
严贤仕  李会林 《职业》2011,(15):75-75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职业就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  相似文献   

7.
从“知青一代”的职业流动看社会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回顾性调查资料分析了知青一代人的职业流动特征,以及与其前后两代人的差别,论证了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对个人职业流动的决定性影响,和个人文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应对知青一代这个特殊的人口群体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梁英平 《职业》2011,(5):104-104
性格素质,指的是个人性格与社会角色(职业)之间的关系特征,它是自然的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人都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自己的性格与所处的人群和所选的职业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只是没有去更深地意识它的重大意义。其实,就个人与职业的关系而论,性格素质是职业道德的深层内核,职业道德则是个人的性格素质与职业行为结合时的效果与表现。  相似文献   

9.
实现并保证充分的与合理的社会流动也是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劳动者个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允许和给予人们一定的流动权力和机会,是实现社会劳动力的技术、年龄和心理的最佳组合,充分发挥人的特长和积极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董晓明 《职业》2012,(29):68
职业意识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本文探讨了职业意识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具体提出了建立正确职业意识的四个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引  言德国学者鲁·施托伯格从社会角度把人力资源流动分为四类:1.不可避免的流动,包括死亡、残废、退休等造成的自然减员;2.社会必要的流动,包括因服兵役、派出学习、执行突击任务、犯罪服刑等流出;3.社会允许的流动,包括因建立家庭、职业进步、扩大知识与经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作的变动;4.社会不希望的流动,包括因轻率的决定、微不足道的理由、可以避免的冲突而引起的流动。这一分类被称作“施托伯格分类法”〔1〕。上述四类流动,基本上是按流动的原因划分的。这种划分并不能说明哪一类流动是合理的,哪一类流动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郦建人 《职业》2011,(2):48-48
一、职业转换的产生和种类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转换职业也是一种人才流动。如果频繁的转岗换业,就会给个人、企业、社会带来不利。分析转换职业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破产,被公司解聘等所造成的被动转换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很多企业的员工职业发展途径单一,除了一 般的行政晋升外,缺少其他职业发展通道。而且,公众评 价一个员工的业绩、贡献,往往以他的职位来确定,使得 大多数员工都想往行政职位发展。但是,任何企业的行政 职位数量都是有限的,这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 象。但闯过“独木桥”的员工总是少数,大部分未能如愿 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或选择跳槽,或消极对待工作  相似文献   

14.
职业生涯亦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起来,也就是说个人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等一系列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为达到职业生涯所设计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还要进行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即职业生涯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对员工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日本的“终身雇用制”为日本企业塑造了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我国海尔集团坚持走员工职业化的道路,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在十几年内发展壮大。种种迹象表明,培育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是当代企业发展的法宝。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职业化通俗地理解就是员工以自我经营的理念对待自己的事业,树立为自己打工的工作意识,具备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提倡快乐工作,强化成功意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职校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个人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根据社会职业需要和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能力并且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它帮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根据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的导向,找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并且为就业后学生的发展以及创立事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使高职毕业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它的内涵体现在其特点上,同时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无论是对社会、学校还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今天,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从事的职业的变化越来越快,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人们变换一种或多种职业成为可能.由此,个人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具备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是一个职业流动相当频繁的群体。本文将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区分为:初次职业流动和再次职业流动。通过对实证调查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本文证明,农民工的初次职业流动实现了职业地位的较大上升,而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却基本上是水平流动,没有地位上升。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地位未能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少地位积累、地位继承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高校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学生应用能力在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常以个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等方式表现。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非技能性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真正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是当前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应用型高效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