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一个新群体。由于历史的因素和现实制度因素,中国农民一方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与传缜农民相比,不管在社会意识上还是在活动空间上,已有根本的不同;但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实现向工人阶级的完全转化,因此,在社会角色方面农民工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华兹华斯与沈从文具有深度的可比性。在政治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提倡改良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在审美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批判城市文明,赞美自然与自然人;他们不仅看到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还看到了人们传统美德的失落;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的精神困境,他们共同的拯救方案是返回自然——通过自然抵达生命的神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的族裔特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华人适应主流的宗教信仰体系,皈依成为基督徒.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并未完全抛弃其族裔特性.他们多组建了独立于主流宗派之外的华人教会,用中文服务于华人信徒,并开设免费的中文学校,教授土生华裔子弟学中文、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华人教会还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风俗,比如节日庆祝活动;并有选择地继承了某些中华传统价值观,特别是儒家道德伦理.华人基督教会带有族裔特色的教育和文化活动有助于维系华人信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唐代长安,几乎每个月都有与一定的节日、时令相关的活动。这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民间习俗,也表明了古代人民浓烈的生活情趣和道德观念。唐代诗人运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在许多诗章中作了多方面的描述。这些诗歌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的生活,但是,也可以从中窥见当时一些节日风俗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动人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中文信息》2007,(12):1-1
又到岁末,各地的各种民俗活动多了起来,民俗旅游也逐渐升温。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中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各地都可以看到精彩的活动场面,喜欢旅游摄影的朋友真的是不愁没节目可赶。同时,民俗学分类在各国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6.
聂华苓的小说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善于使用比喻。文章探讨其小说的三类用比特点:描摹事物,渲染氛围;借物写人,深刻传神;抽象哲理形象化。并指出种种喻体意象蕴藏了作家丰富的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7.
火把节是云南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一度成为全省性的节日。“目前欢度火把节的民族有白、彝、纳西、傈僳、拉、普米、阿昌、哈尼等族,人口占云南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火把节也是云南影响最大的节日。作为古俗,历来引起关注,元代李京就曾对此调查研究,元代以后的各种志书多有记载。近代学者名家多有研究,都注意节日的来源问题。对于它的文化含义却始终被忽视。为此,本文把火把节纳入古代汉文化的范围,试对节日的性质和诸项节日活动的文化含义进行探讨。研究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节日的性质,二是节日中的诸项活动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12):142-145
薄荷片推荐: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四川省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蚌族聚居区,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西昌市的凉山彝族同胞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马、捧跛、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9.
71 苦努节     
《中文信息》2007,(12):112-114
蚌扎是勐先乡哈尼族最集中的一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哈尼铺席”(哈尼语音译为:哈尼寨子),哈尼寨子在宣德街对门勐先河畔,临山而居住。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他们杀猪、穿新衣、这天他们不再做洗计,因为这天是他们一年一度的节日——哈尼族的“苦努节”,“苦努节”又称六月二十四或称新米节,是一个庆祝新谷成熟,新米上市的节日。蚌扎山寨有74户396人。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各行各业、国民经济各部门、乃至国家,都离不开市场,他们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参与市场活动,与市场发生十分密切的联系。当他们从事市场活动时,有一种与他们的关系极为密切的指令:它有时以法律、政策的方式规范着他们的行为,要求他们共同遵守;有时则潜移默化于他们的意识之中,指导着他们的行为。这种国家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供人们共同遵守的市场行为准则,就是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由法律规范、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传统习惯)所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其…  相似文献   

11.
曾朴与吴趼人是我们熟悉的晚清作家,前者因《孽海花》闻名,后者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著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他们都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1906年9月《月月小说》创刊,吴趼人任主编;1907年1月《小说林月刊》发行,曾朴参与创办了发行该刊的小说林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有一半是与曾朴和吴趼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生活在欧风东渐的年代,他们都曾受到过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他们的小说又都还未能走出章回的形态。除了上述相似之点,二人在接受西方文学影响的途径上,在对待西方文学的态度上,在思想与艺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是这样的: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在古罗马,年轻男子和姑娘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2月14日这一天,小伙子们可以将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他们还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作为宋代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在她创作的许多诗词中,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日、饮食、服饰等各种习俗,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也为作品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节日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按照民间的习惯,这一天不仅亲人团聚,而且还举行各种游艺活动,例如夜间燃灯、观灯、放灯和猜灯谜.唐宋时代,灯市有种种“舞百戏”活动,明清还加有戏剧演出等项目,关于元宵节描述,在宋代一些诗人的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例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别一种风采,《永遇乐·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职工是一个在中国特殊的经济与政治条件下形成的“亦工亦农”的过渡性阶层。考虑到他们还在承包土地和大多处于“兼业”状态的实际情况,目前依然还是属于工人阶级的后备军,但是正在迅速向工人阶级转化。在本世纪初,乡镇企业职工的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增速趋缓;职工的素质会逐步提高;作为国家现代化、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将进一步融合到工人阶级之中。但是,作为一个过渡性阶层,当他们真正发展到位的时候,也就是其自身完全融合到工人阶级之中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的小说创作起到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桥梁作用。这种小说观念的形成与过渡表现在:一、从“小道”到“大道”;二、从教诲劝戒到描摹人生百相;三、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四、从传统笔法到中西合璧;五、从文言到白话。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佛道二教在唐代的盛行,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唐人欢庆活动的宗教色彩更加浓厚,而宗教节日的活动也在向世俗化发展。唐人在传统的和宗教的节日习俗中的公共宗教活动展现了唐代城市居民宗教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7,(12):102-107
薄荷片推荐:云南各少数民族节日约400多个,然而在这些众多的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当数傣族泼水节。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人手里明亮品亮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代农历二月上旬巳日至三月上旬巳日(魏时固定为三月三日),是古代青年男女临水聚会联欢、遨游、恋爱、选配佳偶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实为自主婚姻、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谈情说爱的中国情人节。自西汉帝王在此日祈子祭祀以后,使上巳节的情愫与本意有所变异。汉族广大地区的情人节变成祓禊、祈子之祀,进而演变成春游、踏青等一般性游乐活动。然而,在我国边远的黎、白、傣、壮等少数民族地区却年复一年地欢度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有着异彩纷呈古朴而神奇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作为民族风情重要内容的民族节庆活动更是名目繁多,五光十色。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每年有节日集会1000多次,其中,活动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有200多次(处),投入节日活动的各族群众达800多万人次。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大,参加人数之众,种类之全,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厚,均为国内外罕见。在贵州山区,民族节庆活动弥补了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交通给社会交往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形成了“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