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团队创新价值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团队是新时期创新活动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在新时期多变复杂的知识社会、信息时代,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往往都是人才团队,例如近几年的诺贝尔奖多为研究团队所获。人才团队的创新活动是一项极具风险性同时又要求高回报的有组织的探索性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它追求的是组织内统的高风险活动带来的高回报,看重的是人才创新团体未来产生的价值,所追求的是对人才价值创造的预期回报,它为创新型人才的价值创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瑞 《人才瞭望》2007,(4):34-35
一、创新型人才考核的含义 人才,就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东西,具体地说,创新指产生或发明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而创新型人才则是指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突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才,是指才能较高,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钱学森同志在《人才系统工程》一书中指出:“我们的人才,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人民之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有才能的人。”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才概念是指那些德才兼备,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我们讲的领导人才、科技精英、经营奇才等。广义的人才概念是指所有具备一技之长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人才。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才都离不开他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时代的人才都是该时代社会需要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其社会性集中表现为阶级性。智能性:任何人才都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聪明才智,这是他们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成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条件和保证。进步性:人才能够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或绩效,对当时的社会事业发展和进步起着某种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做出贡献。创造性:人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条件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成效。广泛性:人才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讲的人才的广泛性,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人才。动态性:所谓人才的动态性,是说人才的内涵和层次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动态性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才和非人才,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人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才概念本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就个体而言,人才的出现总有一个从潜到显、从崭露头角到炉火纯青的发展过程等。  相似文献   

4.
人才可以区分为显人才和潜人才。显人才是指取得一定成果,已经得到社会承认的人员。潜人才是指潜力较大,有发展后劲的人员:或是已经具备了某种创造才能,但暂时由于缺乏适当条件和机会.尚未在实践活动中做出实际贡献的人员。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人员,也属于潜人才。胡锦涛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而一些单位的领导谈到自主创新时,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往往都想到专家学者、名人院士这些显人才。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并不乏能够自主创新的潜人才,但由于没有“名气”,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当然也难以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成果;有的甚至已经有了自主创新的成果,也常被戏称为“瞎猫抓鼠”,成果无法得到推广应用。毋庸置疑,有名气的显人才能够完成很多别人难以完成的重任,但仅仅依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人才的内涵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其中,知识技能是人才得以进行创造性劳动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内在基础:进行创造性劳动是人才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人才运用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人才价值的最终体现。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是没有进行创造性劳动、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是潜入才,而不是显人才。所以,人才可以概括为:各行各业中,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出积极贡献,体现其自身价值的人。  相似文献   

6.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要全面理解人才的含义,新形势下,那些具有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为企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都可称之为企业人才。在人才的管理、培养、使用和开发等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达到人事相宜,用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是“大思政”背景下“思政+就业”工作要求使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职业品质,转变大学生的固有就业观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资源。脱贫攻坚精神和高职学生就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就业活动内容、就业帮扶机制、创新创业平台上具有一定融合性。本文基于此提出融合策略:打造“三段多课”贯穿式课程体系,承载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创建“多元化”就业活动内容,阶段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构建“双向”就业帮扶机制,导向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搭建“学校+乡村”实习基地,定向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提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所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除了具备一般人才的特点外,  相似文献   

9.
<正>实践表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人才资源需求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同时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事实上,基于高校教育平台培养出的人才也比较符合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也开始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时期新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敢于破局,必须实践创新,才能守正开拓。基于此,坚持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导向,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新目标,在高校人才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互联网+”新形势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高校要及时转变服务理念,结合互联网思维,拓展就业服务载体,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崔健  高珊 《人才开发》2008,(9):55-56
创新.作为人才的本质属性,是指人才能够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新成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讲话)创新意识.作为创新活动的内在前提和驱动力.主要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受疫情形势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逐年下降,多数企业资金、产品供应链断裂,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企业为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大量裁减员工数量,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总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技术性工人“用工荒”同时并存。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和企业技能类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或不匹配。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失衡导致就业市场呈现有人无岗(毕业生相对过剩)和有岗无人(技术工人短缺)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是每一年的社会热点和难点,对于农业学科的大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到底果真如过去传统观念中,农业学科就是一个弱势学科和冷门专业?到底农业学科大学生面临着哪些就业机遇?本文认为在当前,农业学科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机遇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化的发展要求为农业学科的大学生提供了舞台;二是国家、政府和学校等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学科大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之所以能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是因为人才通过创造性劳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价值、新人格。创造性是人才聪明才智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才的本质属性。创造学家认为:每个人在幼年时代都具有潜在创造力。然而,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有的人潜在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人才;而相当一部分人,其潜在的创造力却逐渐减弱,甚至枯竭,成为重复劳动的庸才。个中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还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更注重的是具有开拓和开创型的新型人。所以,创新成就了教育之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便成了体育教育的追求目标之一。而在  相似文献   

16.
成才与勤     
是机遇出人是逆境出人才还是勤奋出人才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某种特长,能够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某种贡献的人。人才具有以下特征:创造性、社会性、行业性、层次性、广泛性。有的人认为机遇出人才,还有的人认为边境出人才。时常抱怨自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抱怨生活太平淡,缺乏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这两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都未抓住成才的关键。机遇,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徒生少年时先后请教过许多位当时出名的作家,他们曾认定这个少…  相似文献   

17.
“九五”辉煌,不仅经济发展果实累累灿烂夺目,且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成果显著,贯彻积极引进国外智力的方针,引智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服务;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服务;为促进中西部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心引智 学习,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运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这是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方法与技术的选择,还是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纵观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西方的宗教理论和福利国家思想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国的社会工作也不例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尽管初时引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要实现本土化。在本文中,研究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及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新郑干事创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人才是指在我市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 2.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人员; 3.本市紧缺、急需,具有国家统一派运资格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 4.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第三条 所引进的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或领办创办企业的,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其人事档案,并免收两年的人事代理费用。属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教育进行改革,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进、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策略,希望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