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俭  朱迪  赵来军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210-2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省际贸易快速增长,由此带来了隐含污染省际转移问题,形成了隐含成本,造成了省份发展不均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隐含成本结构合理性评估模型、结构分解分析模型,选取泛京津冀区域的2007年和2010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以SO2作为隐含污染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发达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是隐含SO2的净输出省份,间接获得隐含SO2的经济收益;欠发达省份(河北、山西、内蒙古)是隐含SO2的净输入省份,承担隐含成本。发达省份隐含SO2的结构明显优于欠发达省份。负值的技术效应和正值的规模效应是造成隐含SO2改变的主要驱动效应,研究结论可作为改善省份的均衡发展、区域的可持续增长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地区工业化进程,考察地区工业结构的异质性与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具备工业结构推动效应而不具备区位优势;相反,中西部地区具备区位优势而不具备结构优势。因此,东部地区应以服务业为主线,而中西部地区应以工业为主导,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口、贸易额、GDP、能源消费、地理距离、相邻关系等省际贸易货物周转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省际交通碳排放的地理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GDP、人均能源消费、省际边界变量是显著的正向影响变量,地理距离是显著的负向影响变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未来省际货物周转量并估算相关的环境影响,作为例子,本文估计了省际货物运输导致的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省际货物运输的碳排放水平均位于高位,与此相反,西部内陆地区的省际货物运输碳排放水平位于低位。本文还给出碳排放量的LISA聚集地图供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5.
构建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框架,通过SDA分解技术,将中国数字经济增长分解为6种客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数字经济强度和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王周博 《经营管理者》2013,(31):191-191
影视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中国影视服务贸易起步晚、规模小、文化折扣明显,国际竞争力弱。找到影响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对推动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生产分割影响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之前研究集中在讨论产业部门的效应,本文从产品"蕴含"(embodied)污染的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最新可获得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考虑加工贸易,利用改进的结构分解模型(SDA),本文研究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出口的迅猛增长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排放(剔除加工贸易的影响);其次,排放强度的大幅度降低有效地缓解了环境压力,但生产技术变化的方向、最终消费的高速增长使得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从产品"蕴含"污染的角度,建筑业的扩张对CO2排放影响明显,2002年至2007年间对该产品的消费贡献了28%的CO2排放增幅。因此,应加强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诸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含有投入产出框架的多部门DSGE模型,研究不同汇率制度下政府消费型与投资型支出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引入投入产出结构后,财政扩张将产生乘数放大效应与部门间联动(co-movement)效应;第二,相比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下的政府支出乘数更大,对消费与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小;第三,政府对非贸易部门的投资型与消费型支出将产生更强的乘数效应;第四,无论对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政府投资型支出的乘数效应均大于消费型支出。  相似文献   

9.
10.
选取OECD 7个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7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期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过去10多年经济增长部分主要来源于消费增长,投资和贸易所起的作用较弱;服务业比重提升是因为其产出增速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消费和技术的拉动;知识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源于中间服务需求的提升;由于知识服务业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等特性,技术进步的产出效应在知识服务业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剖析了贸易增加值度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指出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分析路径的差异。然而在贸易增加值的计算中,增加值率作为对生产与收入关系的一种关键度量,只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处理,这样就无法全面解释为什么我国的增加值率明显偏低。为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内涵及其比较静态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增加值率的高低不只反映技术,也受到各种分配因素的影响。一国增加值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努力,也同样与现有的国际分配体系及制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持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国际分工背景下技术与分配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面临的区域性差距、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为总量因素和结构因素两大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样本,定量测度了各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总量因素与结构因素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显著影响。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建议国内欠发达地区选择发展路径为:以扩大投资促进总量增加,以总量增加带动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黄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利用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投入产出技术为基础,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构建了水资源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并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消费方式情况做了详实的结构分解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消费的不合理结构,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陆娟 《管理世界》2005,(6):107-114,125
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不断增多,严重地影响了服务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生存能力。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服务忠诚驱动因素进行梳理,并构建一个综合、可操作性强的服务忠诚驱动模型,以为服务企业探寻服务忠诚的驱动因素,从而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服务忠诚领域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如何将全国碳减排目标分摊到各省区从而确定初始排放配额,则是确保碳交易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对每一省级区域拟合出其GDP损失与二氧化碳减排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将减排引起的GDP下降视为减排成本,提出一种优化全国整体减排成本的规划方法,实现对碳减排总目标的省际分配、制定区域低碳发展目标。分摊结果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表明不同区域承担与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等现状相符合的减排任务;逐步回归分析下,GDP、人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五个因素对于减排目标分配结果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生产服务业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生产的投入变迁,同时采用结构分解剖析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因,进而考察全球化对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塑造。我们的研究发现,全球化趋势造成生产服务业对主要产业部门投入的停滞和下滑。同时出现国外生产服务业投入对国内投入产生替代,并且这一替代集中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部门。与此同时,虽然全球化造成国内技术变动抑制本国主要生产服务业发展,但国外技术变动和国内及国外最终需求变动都有力拉动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中国未来生产服务业发展必须坚持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并在鼓励货物贸易出口和国内最终需求增长的同时,破除服务业领域国有企业垄断和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20.
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框架.运用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总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各省份GDP,CO_2和S0_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2-DEA模型,测算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比较全国整体、各省份和三大地区的能效差异;给出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的4类模式,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提高能源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水平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这两种机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