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有关文化产业数据进行测算,比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区域文化产业效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逐渐扩大还是缩小,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识别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及东北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市场需求对文化产业效率提升有正向影响,国家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模型静动态测算新时代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生态效率尚未达到技术效率前沿;上海达到有效且在全国排名第一,江苏处于边缘非效率状态,浙江和安徽效率值相对较低;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原因,且需着力提高技术效率;第三产业占比、R&D经费占比和环境规制强度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提升呈正相关关系,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与水资源消耗量则呈负相关关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5~2009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结论表明,各省市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存在明显差异,三大地区的区域之间差异大于区域内的差异,且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0-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赋权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格局;(2)环保资金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均对生态效率改善有积极影响;(3)以排污费为代表的环境经济政策对生态效率改善影响并不显著。并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DEA-BCC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我国沿海地区2008—2019年海洋经济综合效率、海洋技术效率(分解为海洋纯技术效率和海洋规模效率)及海洋技术进步变化,并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DEA有效且其海洋技术效率、海洋纯技术效率和海洋规模效率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分地区而言,天津海洋经济综合效率指数最高,福建和广东次之,且大多数沿海地区Malmquist指数均大于1。从海洋经济效率指数分解来看,海洋经济效率较高的是低投入中产出的天津和福建,而不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广东和山东。 相似文献
7.
8.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冀中南区域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水平和能源结构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2009年河北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为例,邯郸市最高,为3017.91万吨标准煤,衡水市最低,为267.08万吨标准煤,二者相差2750.83万吨标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在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差异,我们从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结构、信息消费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江苏城乡信息消费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巨大,而县域经济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并且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存在、发展和演化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是区域经济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拟从经济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差异、产业结构差异、要素投入差异和特殊影响因素五个方面阐述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对西部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定位基础上,着重解析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系统特性认识不足,创新主体存在局限性;企业技术创新要素有欠缺,各要素发展不平衡;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及合理;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不准确、作用机理不明晰等。最后,结合运行实际,初步设计了提高西部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许多学者均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原因的文献非常丰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学者也大体达成共识,但对于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却各有侧重,各有各家之言。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1991~2011年我国工业碳排放量,并在KAYA等式基础上,对我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LMDI分解。结果表明,产出因素是工业碳排放增长的强劲带动因素;能源效率因素对工业碳排放逐渐起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不断增大,但仍小于产出因素的拉动作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分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的作用随时间段的推移不断增强,综合表现为能源结构高碳化、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显著。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中部地区各省历年人口劳动就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部地区及中部六省人口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现状和演进规律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部地区劳动力就业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所占份额较小,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在量上所占的绝对优势并未改变,并且中部地区六省之间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差异比较明显。但是整体来看,近些年,中部地区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在逐渐增加,城镇个体就业在快速增加,而乡村个体就业人数在减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