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2.
余乃忠 《中州学刊》2023,(2):110-115
人类活动及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虚拟与智能的相遇,推动了对宇宙概念的重新认识和元宇宙概念的爆发,也开启了重新定义人类之旅。争夺元宇宙的定义权在不断加剧,元宇宙下人的多元化、多维度、多介质、多循环、多时态的存在形态将构成人类自我概念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吕健  孙霄兵 《学术探索》2022,(10):151-156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元宇宙具有虚拟世界创建功能,依托随地性、沉浸式体验以及虚拟场景构造等优势,能够无限放大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具体表现为虚拟场景与身份补偿、学生主体成为教育内容生产者。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对马克思科技观中技术推进人类自由与解放进程的又一次飞跃。在元宇宙构建的教育生态下,既是对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自由的解放,又能极大推动我国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改善教育资源的优化与配置,满足新课程方法和标准对于新技术介入教学的要求,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当前,在充分接受元宇宙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和教育观念改进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关安全、伦理与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鹏 《学术界》2022,(9):42-49
元宇宙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发展和实践新形式的表现。它标志着精神生产外化的“世界3”的升级和“世界1、2、3”的贯通融合。元宇宙将社会实践的部分功能通过新技术载体相对独立出来并保持“活性”,成为新的关系处理系统。它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时空特性。元宇宙技术平台使“世界3”的内容由“静”到“动”,并使人可以以虚拟的方式进入“世界3”进行交往互动和创造建构。元宇宙是人类精神生产功能整合及实践方式升级的集中体现。元宇宙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产生深远影响并使之紧密融合,成为实践的探索设计中心。元宇宙既提供了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可能,也带来了更深层次异化的风险,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我们应强化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元宇宙:深入研究揭示当代精神生产和元宇宙领域的规律;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布局开发运用元宇宙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努力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先进精神生产引领人类世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曹克亮 《江汉论坛》2022,(10):46-52
元宇宙给予了人类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想象空间。元宇宙是一个多维的全息图场景,一个创造的虚拟现实劳动场域,也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现实转换的“空间奇点”。在这种主体空间转换下,人的生活世界的交往逻辑、劳动形式都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更强的情感操纵与生命剥削形式的新数字劳动可能会让人类陷入对生命本体论的怀疑中。只有认清作为技术逻辑与平台资本双重建构的元宇宙,才能走出技术与资本宰制下的人类主体性迷失或退缩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数智化应用和社会空间建构形态,是一个与人类现实世界嵌套又独立并隐匿于现实世界的立体化虚幻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虚幻世界。在身份、经济、文化和社会系统的系统变构中,“元宇宙”将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充分接榫,构镜了界域地平线的时空和阴阳对接,实现了人类世的镜像重构和超度再生;其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融生和虚实联动所建构的融宇宙和超宇宙的虚实重生在时空幻象中超越了现实宇宙;其形成的叙事空间激发了人类的技术思维和时空探骊,使得“元宇宙”在解蔽数字平台异化的枷锁形态时,解构了人类“数字内卷化”的桎梏状态,释析出“数字合作主义”的生命政治姿态,牵引出“数字主义”宰制下对人的解放变奏的空间反思。为此,“元宇宙”引领者要发挥其功能性制导作用:打破传统发展逻辑,走出数字内卷;打破传统技术异化模式,实现统摄性数字幻象;颠覆资本增值统治,实现数字加持下的商业生态化;突破传统人类体验需求,实现具身交互联动的智识化空间运行。  相似文献   

7.
周骥腾 《河北学刊》2022,(5):188-195
“元宇宙”作为第三次互联网技术革命的代名词,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值得关注。鲍德里亚的拟像秩序理论为我们理解元宇宙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启发性的分析视角。与传统网络社会以虚拟符号的社会化为核心的拟像秩序不同,“元宇宙”时代网络社会的拟像秩序将以社会要素与社会机制的虚拟化为基础,即社会虚拟化。本文从个体的主体经验、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对元宇宙带来的社会虚拟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主体的虚拟化生存,虚拟强关系的生成,交往对象的类主体化以及基于数字表象的公共性是元宇宙网络社会拟像秩序的核心特征。深入探析网络社会拟像秩序变迁中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理解与应对元宇宙对社会文化的可能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扣艳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13-120+160
元宇宙是人类关于未来智能社会形态的技术想象,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数字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更加高级阶段。当前,社会各界关于元宇宙发展前景的认识主要包括技术空想论、技术中介论、技术统治论等,体现出对数字化社会发展前景的担忧。基于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关系,元宇宙的智能技术架构将深度改写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自我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人类解放,也可能使人困于技术囚笼之中。面向未来,元宇宙及其智能技术架构治理的关键在于,尽快确立起一种对人类未来负责的责任伦理,推进数字技术“负责任创新”,避免技术对人作恶,捍卫人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地位,确保未来智能社会的一切技术创新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安全和解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造物”,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中快速涌现是人的数字化及数字人进化的结果,其数字化成长既受元宇宙又受自然宇宙的影响。在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成长要面临三重技术难题:元宇宙自身成长和治理的复杂性;元宇宙和虚拟数字人共同构建的复杂性;元宇宙算法控制的复杂性。从自然宇宙来看,虚拟数字人的数字化成长还面临角色设定、人性和功利等因素带来的社会难题。来自“双重宇宙”的难题都会影响它们的健康成长,相比之下,由人性引发的社会难题是根本难题。随着虚拟数字人逐步替代自然人承担社会角色、发挥社会功能,它们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虚拟数字人的“社会命数”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理论界对虚拟数字人的发展给予思想指引,实践界要加强对开发者和使用者的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描绘了打破现实时空之维、接合虚实二元的“超未来”性社会形态,创造出杂糅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拟态世界的多维空间。在朝向元宇宙的媒介发展过程中,“身体-主体”隐喻、实践的“虚拟-现实”隐喻、“自由-规范”隐喻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隐喻不断生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判考察了社会再生产中诸意识形态“唤问-规训”的实现机制,将其方法论范式导入元宇宙的分析视野中可以发现,元宇宙逻辑下虚拟空间与拟态仿真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沦为了意识形态唤问中非经验的绝对之思、非实在的指称代词和非自我的他性认同;实践活动堕化为了意识形态的技术欺骗、虚拟生产的异化模式和知识劳工的生产之源;自由成为了虚实重叠的空白假象、自在自为的意识悖论和国家机器新形态的规范自觉。破解元宇宙中意识形态规训困境,媒介发展需以人的全面复归与自由解放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作为目前移动互联网高阶版本的元宇宙的登场使人们的生存理念、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对价值观认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元宇宙借助“全维沉浸性”建构价值观教育环境,依托“全域融通性”拓展价值观传播视域,凭靠“全真链接性”增强价值观认同黏性,赋予Web3.0时代下的人们以全新的数字化生存体验。然而,在元宇宙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赋能价值观认同的同时,也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风险。其中,因其存在易生成“过滤气泡”、造成“信息倦怠”、折叠“公共理性”、形成“技术依赖”等问题,故使得价值观认同的思维定势被强化、价值观认同的理性生成被阻带、价值观认同的主流空间被压缩、价值观认同的主体被异化。元宇宙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困局,愈加警示人们在享受数字技术便利的同时要注意不被技术反制同化,以社会价值秩序变革引领被坍缩的现实空间。因此,亟需通过优化主体协同治理以铸塑健康价值生态、破除资本商业逻辑以导引主流价值回归、深嵌技术伦理要素以修正价值固有偏见、防范异质思潮冲击以遏制不良价值弥散来加以应对,实现元宇宙技术进步与价值观高阶认同的耦合共进,以价值自...  相似文献   

12.
杨伦 《理论界》2009,(4):122-124
交往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事实,但交往问题为人类理性所反思,并成为哲学、伦理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还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交往之所以成为时代的聚焦点,其因在于现代交往的异化。交往异化的深层本质是人的精神与价值的危机。人们在文化价值、伦理道德方面的种种困惑揭示了当代哲学、伦理学理论的匮乏与软弱。交往现象学的构建就是摆脱现代哲学困境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从“技术自反”到“人本回归”再到“意义开放”的价值流变。以课程对社会的价值建构为视角,现代课程应借鉴“技术自反”的价值理念,在价值理性的复归中谋求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转变;坚持“人本回归”的价值导向,在多元共生发展中探寻社会阶层融合与认同的文化基础;遵循“意义开放”的价值规律,在道法自然中寻求人与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交往秩序。面向未来,应通过课程改革制度的理性规制、课程改革空间的多维打造和课程改革主体的价值体认,体现课程改革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4.
王建红 《江淮论坛》2022,(2):152-157+193
“元宇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元宇宙”现象,认为:从底层逻辑看,“元宇宙”现象的出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代表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化和生活方式生产化的发展趋势;从现象构成看,“元宇宙”现象主要涉及技术、经济、伦理三大类风险隐忧;从未来发展看,“元宇宙”现象是一种社会建构。资本主导下的“元宇宙”即是“物化宇宙”,强化劳动者主导将会走向“自由宇宙”。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对理性的反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哈贝马斯在检视工具理性膨胀的现代性危机的同时,试图通过交往理性的建构重建启蒙理性,改造被扭曲的“生活世界”,进而拯救现代性。交往理性所要调节的不是单个主体与被反映和掌握的客观事物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间性关系。哈贝马斯从主体间性出发,基于普遍语用学,通过语言行为的交互一致、商谈伦理的解决方案、“生活世界”的意义追寻来建构交往理性。这种突破意识哲学的理性认知框架,以达成主体间的“理性共识”为中心而建立的交互主体性交往范式,扬弃了意识哲学的主客对立,扩展了传统的理性观,对交往行为合理化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但他忽略了交往实践中的物质因素,因此带有一定的理想化、先验性和局限性。交往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在人工智能时代和数字化交往的背景下,克服交往异化,需要辩证认识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关系,弥合交往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从互联网到元宇宙,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意识形态安全格局的新视角,使社会意识系统近似为一个实时变化的信息流动系统,无形中改变了既有的意识形态实现机制与治理格局。元宇宙技术具有的沉浸式体验等特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成为今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变量。从现有的经验和理论出发,可以分析得出数字资本、技术叠变、话语嬗变、技术外溢、个体精神异化等或将成为元宇宙空间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对此,我们需从价值理性、技术自主、科学理念、制度设计、人文关怀五个方面着手发力,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元宇宙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夯实数字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程士强 《河北学刊》2022,(5):180-187
元宇宙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必将引起网络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网络信息空间曾经是以高度流动性、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色的缺场空间,而元宇宙则凭借新的技术手段打造三维拟真场景和身体高度涉入的沉浸感,从而对互联网缺场空间形成重构,使网络信息空间进入到“虚拟在场”的空间状态。元宇宙空间已经不仅是一个用于快速传递信息的节点间网络,更是一个有明确物质载体的数字地域共同体。网络信息空间变得具有更多城市空间的属性,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像城市空间生产。从元宇宙“虚拟城市”的早期案例中可以发现,其既有资本主导、投机炒房等空间非正义的一面,也有用户自主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空间正义的一面。要实现元宇宙的空间正义,进行共享的、均衡的空间生产与分配,就必须超越数字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经济是一种深度创新的数字经济,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在元宇宙中生产、交易数字产品能够给权利主体带来客观的经济利益。我国现行所得税法没有对元宇宙中虚拟化身或虚拟实体的税法地位和数字产品交易收入进行规制,这会导致国家税源的流失,不利于数字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数字公平的实现。为引领元宇宙健康发展,在构建及完善我国元宇宙收益所得税制时,由于源自元宇宙数字产品生产和交易的收益具有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可税性,应当对该收益征收所得税;应穿透虚拟化身或虚拟实体,对其背后的真实权利主体征税;所得税法应将数字产品转让所得和许可使用所得分别纳入“转让财产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来课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虚拟空间是包围物理现实与虚拟媒介的共延空间,元宇宙超越并融合现实世界,营造“共感—真实”效果。元宇宙通过媒介为介入数字叙事的人们提供“共感”体验,在这场体验中,元宇宙为“真实”提供了一个虚拟场域,受众事实性的真实情绪感知与身体体验又削弱了虚拟场域的边界感。最终,元宇宙传递的符号意义被接收者整合,受众携带当下的感知,主动“弥合”或“悬搁”现实和虚幻之间的距离,自主地“沉浸”于元宇宙空间;又在与人的共处中,真实地保留了经验世界中感官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