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内地商民前往乌里雅苏台地区,乃随军贸易产物。他们将内地百货贩往漠北地区,同时又将该地区所产牲畜毛皮等贩回内地,并形成了以乌里雅苏台为中心,联络内地与北疆、中国与外部的贸易“丝路”。内地商民的前往满足了清廷对漠北新疆地区征战设治的需要,活跃了各族经济。内地商民与乌里雅苏台地方衙门间存在既冲突又合作的关系。清代乌里雅苏台地区内地商民之商业经历了一个从兴到衰,并被彻底逐离的过程,其衰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内地商民的存在对清代中国北疆治理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商民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清廷管理的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这一边疆地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柳岳武 《社会科学》2022,(1):152-168
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内地寺庙的兴建、内地神灵信仰的输入,既是清廷对北部边地加强统一、管理设治的结果,亦是内地百姓逐渐移居这些地区后自我选择的结果。在清廷和内地百姓的共同作用下,他们不仅在边疆地区修建起诸多内地寺庙,而且将关帝、龙神、阎王等内地神灵信仰输入边疆地区,并依托这些寺庙塑造了边疆地区移民社会的自我信仰。边疆地区内地寺庙及内地信仰等的存在,为边疆地区城市村镇的兴起提供了推动力,促进了边疆地区原住民与内地百姓间的融合。在国家治理层面,清代北部边疆内地神灵信仰的存在,不仅推动了边疆地区游牧、农耕两种经济的融合,也为清廷维持边疆统一、加快边疆开发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清廷县官治理政策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嘉、道、咸时期清廷主要通过继承清代中前期做法去完成县官治理,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统治危机增强,清代中前期清廷那相对有效的县官治理政策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被迫发生变化.它不仅导致了同光时期清廷县官治理政策的部分调整,而且也导致了光宣时期清廷对县官管理的"加强".尽管如此,晚清清廷的县官治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色科寺是青海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历史上特别是有清一代在青藏及蒙古地区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清廷至民国政府都给予色科寺以崇高的待遇,使其逐步成为青藏地区政教合一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透过色科寺与清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梳理与分析,不但可探讨中央治理青藏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和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及其演变,也可分析清代以来中国的"园家(朝廷)"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模式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5.
在息借商款和昭信股票发行之后,清廷本已衰微的政府债信更加缺失。此后,清廷不再轻言"公债发行"。但辛亥革命爆发导致破落的政府财政更加陷入绝境,使清廷无暇顾及所谓的"舆论反对"、"政府债信缺失",再次发行国内公债——"爱国公债"。从理论上讲,"爱国公债"发行社会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因有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现代信用条件也更为具备。但此时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政府债信已经荡然无存,普通商民对此公债几乎没有什么认购。清朝统治结束后,该项公债由袁世凯政府接续办理。  相似文献   

6.
杨应琚和他有关西北的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中国西北是个相当敏感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因此,清廷多派能员治理。杨应琚是一位在西北任职多年的清朝官员。他不仅对西北的开发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还留下两部有关西北史地的著作。本文试图对他的政绩和著作予以述评。  相似文献   

7.
清代吉林地区为“满族龙兴之地”,清廷对其实行有别于内地的行政体制.这种体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清初至雍正朝以前实行八旗一元化体制;雍正朝以后,由于汉族人民流入,管理民人的民治机构随之设置,实行旗民双重体制;清末由旗民双重体制变为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民政的行省县制.本文拟对上述行政体制各阶段的特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清代回疆司法审判制度是清朝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在治理回疆初期,鉴于回疆地处边陲、民族复杂的特殊情况,并未照搬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时加以调节.新疆设省建县的推行,最终将回疆司法审判制度与内地划一,但在具体运行方面,仍保留着许多区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清代榆林城商业的发展以及榆林城与周边地区商业的区际联系,认为榆林城商业的繁荣发展肇始于军需、得益于蒙古游牧民族和内地商业往来,清代的榆林城则发展成为陕北沿边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而榆林城与陕北内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贫乏,商业联系疏远.商业中心与经济辐射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体现,所以,清代榆林城为陕北地区商业中心的观点是与史实有偏颇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商业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来探讨历史上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论清代走西口对内蒙古西部社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6,19(3):49-53
走西口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蒙古族人民对单一的游牧经济的依赖性;加快了蒙古草原与内地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重要城镇的形成;也沟通了草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联系,丰富和发展了内蒙古西部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后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的回民起义,风起云涌,规模巨大,起义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地区、新疆的伊犁、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蒙古族地区。回民起义同蒙、维,撒拉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凝为一体,给予清朝统治者和西北以及蒙古地区的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这一斗争,从同治元年延续到光绪三年(1862—1877),使清廷朝野上下惴惴不安。清朝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斗争,在蒙古各部盟旗进行了频繁的兵员、驼马等军事征调,它给蒙古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赵珍  王一祎 《西域研究》2023,(3):13-22+174
清朝道光初年,新疆茶叶流通中私茶泛滥,茶司引茶与北商杂茶课税悬殊,茶商获利不等,引发了行销市场之争。清廷围绕茶叶征税及是否取缔北商行杂茶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划,终定于古城创设税局,逐步将该项制度扩展至全疆,且通过分类设税、抽收落地税、以税代引等办法加以完善,基本达到了安边、便民、裕课、通商的目的。设局征税是清廷治理新疆60余年后建立茶叶行销市场调节机制的尝试,实现了新疆商税与全国税制的接轨,加快了本地商业近代化的进程,征收的茶税用于补充地方军费,对新疆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文利 《兰州学刊》2007,(2):172-175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在法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是清代封禁政策在法律上的具体表达.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部,清政府选择在此处屯田,不仅可解决新疆驻防军队的军粮问题,而且可减少从内地长途运粮的费用,故此,巴里坤成为清朝初期在西路屯田的核心区。清政府在巴里坤推行了兵屯、民屯、犯屯三种屯田形式。清代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加强西北边防、巴里坤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素有“诗歌王国”之美称,古典诗歌不仅数量大、文学价值高,而且题材范围也十分广泛。清代前期的咏藏诗就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咏藏诗并不是到清代才有的,早在唐代,随着唐蕃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吟咏联姻亲好与民族纷争的诗作相继出现,就产生了咏藏诗。元代,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直接治理,归入祖国统一,这就为咏藏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历史前提。到了清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清朝对藏直接治理的不断加强,内地与藏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人们对西藏认识上的深化,自然要反映到诗歌创作领域中来,“常笑古人  相似文献   

16.
周琼 《江汉论坛》2008,(3):75-82
清代是历史以来中央集权统治在云南最为深入的时期,也是云南边疆内地化及其导致的民族社会变迁最剧烈的时期,各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随山区、半山区的深入开发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态灾难在不同层面上纷纷呈现.各民族地区水利工程兴修及疏浚中呈现的程度严重的泥沙淤塞现象,反映了灾难的一个侧面,表现了云南内地化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山地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是清代云南内地化后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清代高度重视西北的交通体系建设,清政府沿河西走廊、内蒙古及外蒙古地区建成了完备的西北边疆交通体系,并逐步完善,为有效治理边疆将提供了可靠保障。左宗棠消灭阿古柏侵略者的战争期间,完善旧的运输体系,开辟了新的运输线路,即从归化城、包头向西,不经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间道到达巴里坤。同时,还开辟了俄国粮源及运输线路,确保了军粮供给,使通往新疆的交通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随着北疆地区的开发,张家口、杀虎口、归化城、多伦诺尔、古北口等地商业得到发展,为清政府设立征税的榷关提供了重要条件.北疆地区榷关的商业贸易对于促进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内地与北疆地区成为一个牢固的经济共同体,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清朝重视西北边疆经略,将大量内地贫民移民出关屯田实边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措施。西迁的锡伯族成为充实新疆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清王朝治理新疆的一次成功实践。有清以来,清政府将锡伯等八旗子弟遣往新疆屯垦戍边,在战略决策上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清朝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仍能有效管理新疆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新疆行政体制变革的重大胜利──纪念新疆建省110周年齐清顺今年是新疆建省110周年。1884年(清朝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是新疆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疆行政体制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新疆省的建立,结束了新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长期与内地不统一的历史,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