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点赞和评论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了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大规模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点赞意向的影响显著强于评论意向;2)信息负情绪性对评论意向影响不显著而对点赞意向的影响负向显著;3)信息正情绪性与来源可信度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显著强于信息质量.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信息互动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在发布信息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认知框架和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将聊天机器人犯错类型划分为能力型错误和道德型错误,深入探究聊天机器人拟人化程度对用户报复性负面口碑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力型错误,拟人化程度负向影响用户的报复性负面口碑;对于道德型错误,拟人化程度正向影响用户的报复性负面口碑。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现有聊天机器人相关研究,而且对聊天机器人的拟人化设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户抵制是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2家企业266份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及其直接主管配对样本,运用SPSS 19.0和AMOS 17.0等软件以及多元层级回归等方法,以压力-情绪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不安全感对用户抵制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重点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用户抵制有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不确定性规避负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用户不确定性规避越高,工作不安全感与积极情绪的负向关联越强;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的关系,用户不确定性规避越高,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的正向关联越强;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通过积极情绪对用户抵制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为用户抵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15家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社区为对象,基于期望差距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剖析开放式创新社区企业—用户价值共毁的产生原因并揭示其中机制。结果表明:社区用户的个人利益期望差距通过交易型心理契约破裂的中介作用进而正向影响价值共毁;社交互动期望差距通过关系型心理契约破裂的中介作用进而正向影响价值共毁;自我价值期望差距通过理念型心理契约破裂的中介作用进而正向影响价值共毁;组织地位感知对自我价值期望差距导致的理念型心理契约破裂过程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拓展和丰富了价值共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丰富了价值共毁和开放式创新理论体系,也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社区预防价值共毁现象出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对动机概念和动机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使用满足理论,提出微博使用动机的概念,认为微博用户的使用动机受个人特质、环境因素和微博平台等的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微博用户使用动机的概念模型,将微博用户使用动机分为信息动机、休闲动机和社交动机等,并用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用户的使用动机是不同的。从整体上看,信息动机和休闲动机占据主要地位,社交动机作用发挥欠缺;用户行为与用户的使用意愿都受其使用动机影响,所以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用户行为,发挥优势,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探讨感知个性化广告对用户态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对421位真实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用户感知个性化广告通过感知非个性化成本、感知目标阻碍和隐私顾虑影响心理抗拒,并进一步影响用户对广告商态度与对社交媒体态度。此外,产品类型(实用品VS享乐品)调节感知个性化广告与感知目标阻碍、隐私顾虑之间的关系,当广告产品为享乐品时,感知个性化广告对感知目标阻碍、隐私顾虑的影响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对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以2013年重大突发事件"4.20四川雅安地震"为例,运用ucinet软件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统计得到的微博节点关系矩阵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整体结构、角色与位置结构等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媒体用户、政府用户、地震经历者以及积极参与救援者在舆情传播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传播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有效控制舆情的传播速度。本文采用实证方式对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测量,拓展了SNA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信息平台在中国的崛起,形成了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资讯生成与扩散的完整传播链条,深刻地影响着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学习认知习惯、投资决策理念、交易行为模式,最终影响不同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规律.本文在新媒体时代情景下,以社交网络信息披露与传播平台为切入点,基于信息关注度、信赖度、更新频率等三层维度,构建社交网络微博信息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社交网络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内在关联关系.研究表明:微博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有着显著的高度负向线性关联性,并且呈现出非线性U型关系.即随着社交网络信息质量水平的提升,股价同步性逐渐降低到达最小值,而后又逐渐提高.研究结论为证明上市公司社交网络微博平台对股价同步性有较强影响力,提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信息平台在中国的崛起,形成了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资讯生成与扩散的完整传播链条,深刻地影响着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学习认知习惯、投资决策理念、交易行为模式,最终影响不同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规律. 本文在新媒体时代情景下,以社交网络信息披露与传播平台为切入点,基于信息关注度、信赖度、更新频率等三层维度,构建社交网络微博信息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社交网络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内在关联关系. 研究表明: 微博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有着显著的高度负向线性关联性,并且呈现出非线性 U 型关系. 即随着社交网络信息质量水平的提升,股价同步性逐渐降低到达最小值,而后又逐渐提高. 研究结论为证明上市公司社交网络微博平台对股价同步性有较强影响力,提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 ,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家族上市企业2003—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家族涉入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组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家族涉入程度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家族企业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组合由核心成员控制发展至兄弟(姐妹)共同控制再至远亲共同控制模式,家族涉入程度提高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作用均减弱。家族涉入程度与负向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但家族涉入程度对正向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的复杂化,家族涉入程度提高对正向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作用均减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探究家族涉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有利于实际控制人根据亲缘关系组合类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家族企业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双十一”自2009年起快速发展,近年来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双十一”背景下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如何通过情感涉入和认知涉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为主题,采用案例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进行研究。在案例研究中,通过对34位受访者的深入访谈,归纳了影响消费者参与“双十一”意愿的4个因素:感知信息可信度、熟悉度、节日氛围和互动性。在定量研究中,构建了“双十一”认知-情感双维度涉入动机模型,对213位“双十一”参与者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揭示了消费者的认知涉入和情感涉入是“双十一”购买意愿的重要预测指标,感知信息可信度、节日氛围和互动性对认知涉入和情感涉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熟悉度仅对情感涉入产生影响。本文结论支持和拓展了认知和情感相关理论在“双十一”情境下的适用性,提出并解释了节日氛围和互动性两个构念在“双十一”情境下的新内涵,为电子商务平台制定网络购物狂欢节策略提出了重视节日氛围的营造、加强互动性,从认知和情感双角度理解并满足消费者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在航空运输领域,越来越多的航空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产品销售等活动。本文选取国内四大航空公司的新浪微博数据,在用户链接、微博内容性质、用户参与度和微博整合功能4方面进行分析,为探索航空公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社会危机事件表明,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传播信息、开展联结行动的主流社会报道工具。基于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说服模型—启发式与系统式处理,本文通过微博平台定量地探讨了联结行动中积极分子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与公众参与间的复杂关系。借鉴道德判断和认知加工文献,视道德呼吁内容为启发式线索,功利呼吁内容为系统式线索,考察其重要性,并从情绪唤醒的角度研究了社会危机中常见的两种消极离散情感:焦虑和悲伤。利用两个不同社会危机期间(2016年魏则西事件和2018年泰国沉船事件)的数据集,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与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两类呼吁性内容均可刺激普通用户作为扩散者参与联结行动。同时,嵌入在UGC中的悲伤情绪增加了道德呼吁的重要性,而焦虑情绪则促进了功利呼吁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对联结行动的行动者、危机管理者和应急救援部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舆情和整体网络关联的交叉视角,回归分析媒体情绪与网络结构及其交互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在针对全体银行和非全国性商业银行时,媒体情绪指数与银行流动性风险显著正相关,但仅针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时,消极媒体情绪指数和混合媒体情绪指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中心性与银行流动性风险显著负相关,体现了网络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混合交互效应与消极交互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积极交互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体银行,但未显著强于非全国性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6.
在线社交媒体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播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洞察公众对新闻的情绪反应可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本研究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在线社交媒体新闻进行内容分类,并识别公众评论所表达的情绪,提出了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在线社交媒体公众情绪挖掘方法。具体而言,本文以新冠疫情为案例,以微博平台为数据载体,分析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官方媒体微博账号中有关疫情的新闻,识别出了8类内容,包括官方新闻发布、国内疫情进展、情感支持、新冠肺炎诊疗信息等。本文基于普拉切克(Plutchik)情绪框架,通过众包问卷和情绪词典构建了用户评论情绪的判别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新闻内容在疫情生命周期各阶段(发作期、遏制期、恢复期)对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强调特定类型的风险信息可以调节公众情绪、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为风险沟通策略分析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耿紫珍  周怡欣  单春霞  丁琳 《管理评论》2022,(9):221-231+284
为了揭示不同差错氛围影响团队突破性创造力的内部机理,首先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分析团队突破性创造力形成要素和路径,提出差错管理氛围和差错反感氛围通过影响团队心理、认知和社会互动三方面关键要素(简称三要素)作用于团队突破性创造力的理论框架,然后考察差错管理氛围和差错反感氛围对团队突破性创造力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三要素,即团队心理安全感、团队认知柔性和团队建设性辩论作用于团队突破性创造力的平行中介效应,构建不同差错氛围影响团队突破性创造力的“心理-认知-社会”机理模型。采用层次回归、Bootstrap检验和瞬时中介检验等分析方法针对119个创新团队的配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团队心理安全感、团队认知柔性和团队建设性辩论均正向影响团队突破性创造力;(2)差错管理氛围正向影响而差错反感氛围负向影响团队突破性创造力;(3)差错管理氛围正向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团队认知柔性和团队建设性辩论,而差错反感氛围倒U型影响团队建设性辩论和负向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4)团队心理安全感、团队认知柔性和团队建设性辩论中介了差错管理氛围对团队突破性创造力的影响,团队建设性辩论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中...  相似文献   

18.
明晰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谣言扩散机理,是制定有效谣言治理策略的前提。本文基于社交媒体中“转发”和“点赞”两种不同的信息响应方式,以详尽可能性模型为研究框架,探究信息内容和信源特征维度下不同因素对谣言扩散的影响,构建谣言扩散行为模型,并利用新冠疫情谣言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专业性和信息的社会影响力正向影响谣言的扩散规模和速度;在用户规避深层次风险沟通的心理驱动下,来源模糊与内容模糊均会提升谣言的点赞规模。此外,情绪会促进谣言扩散规模,且情绪总量与消极情绪的交互项显著影响谣言的点赞规模。基于此,谣言治理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及预警机制,制定及时准确的澄清策略,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新  马良  张戈 《管理科学》2018,31(2):71-82
 员工是否可以使用社交媒体是困扰企业管理者多年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担心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从而禁止他们使用社交媒体;另一方面,由于社交媒体可以拓展员工的知识,企业管理者希望他们能够使用社交媒体提高工作绩效。        为进一步明确社交媒体使用的效果,基于表征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利用274份企业员工调查问卷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将社交媒体使用划分为基于工作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检验二者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创新型绩效和常规型绩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工作的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正向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工作满意度对他们的创新型绩效和常规型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对创新型绩效的影响更大;员工工作满意度在基于工作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男性员工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更容易对工作满意;女性员工在工作满意后,更容易提升常规型绩效,而在工作满意度影响员工创新型绩效的过程中,男女员工不存在显著差异;职位类型调节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与普通员工相比,管理者使用社交媒体后更容易产生工作满意并提高工作绩效。        研究结论为不同目的的社交媒体使用如何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提供了微观知识基础,进一步丰富了社交媒体在企业内部使用及其影响的边界条件,深化了对于在企业内部使用社交媒体的理论认识,有助于对社交媒体使用、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三者之间关系形成更完整的认识,并对企业是否应该禁用社交媒体给出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用户在线分享成为人们进行线上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普通人群。人们在社交平台的发帖行为可以分为发原创帖和转发别人的帖子两种,发帖的数量和质量直接与平台的收入挂钩,因此如何鼓励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成为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         着眼于用户关注类型(意见领袖和非意见领袖)和发帖类型(原创帖和转发帖)对自身发帖行为的影响,采用从新浪微博获取的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用户关注类型和发帖类型对自身发帖行为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解决相关内生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的发帖数(无论是转发帖还是原创帖)对自身发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非意见领袖的原创帖数对用户的发帖行为有正向影响,转发帖数对用户的发帖行为有负向影响。这是因为意见领袖很少与用户进行互动,做为信息的传递和扩散者,意见领袖的存在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帖素材和来源,对用户的发帖行为产生纯粹的外生影响。然而非意见领袖的转发帖很大程度上会挤压粉丝用于发帖的时间,从而抑制粉丝的发帖行为。         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意见领袖和非意见领袖在社交平台的作用,洞悉用户发帖背后的动机。对于平台企业来说,营销人员可以根据用户关注的类型进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从而提升平台的活跃度。建议平台企业的营销方案要因人而异,多采取个性化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