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星 《人才瞭望》2022,(16):66-68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受到社会需求、家庭条件、自身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和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结合目前毕业生实际就业状况,调研毕业生就业意识,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就业服务指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要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责任务,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信息发布、职称评定等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3.
邵建伟 《人才瞭望》2014,(12):57-57
2014年以来.新密市人才劳力管理服务中心采取多项服务措施.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充分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各类就业需求。一是求职登记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了解其所学专业、就业愿望和服务需求进行登记.截至目前,共求职登记114人。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真实记录和反映了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德智体等方面整个培养过程的发展状况。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因而为促进拓宽毕业生就业、择业,开拓人才信息资源提供重要凭据。本文分析了毕业生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指出现阶段在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档案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并为如何强化对其管理进一步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9,(10):39-39
一是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和大学生供需见面会.筹建网上人才市场等.多形式、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个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1场.达成就业意向18000余个.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渠道.简化高校毕业生报到程序.为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开辟“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6.
张成 《人才瞭望》2013,(11):54-55
辽宁阜新市人社局将在全市范围开展“阜新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通过举办招聘会、网上招聘、提供见习工作等10项举措,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8,(12):56-56
近日,许昌市人事局在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中.采取了四项措施力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是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培训。二是切实做好返回许昌籍的毕业生失业登记和今年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三是积极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到毕业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见习。四是重点突出人才招聘会在缓解人才供求矛盾中的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雪 《人才瞭望》2023,(8):24-26
<正>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就业市场现实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障就业质量,高校应建立系统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与专业的就业服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由于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更应结合自身学生特点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商闯  张薇 《人才瞭望》2023,(10):21-23
<正>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从“互联网+”“融媒体”等技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出发,对融媒体视角下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实现途径、工作形式、培训内容和工作实效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新时代下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一、融媒体的内涵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融媒体的内涵首先是一个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最大化发挥,使单一的媒体竞争力变为多种媒体共同的竞争力”。其次是一种新型运作模式,新闻媒体机构树立融媒体理念,成立融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10.
《人才瞭望》2013,(8):55-56
随着“毕业季”来临.焦作市采取多项措施.持续推进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前已有约2000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一是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专门设立大学生就业手续办理一条龙无障碍服务窗口.提供人事代理、档案托管、社保医保、户籍等一系列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以务实、热情、周到的服务,帮助大学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经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高校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树立企业所推崇的营销思想,自觉应用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以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六稳六保”,其中“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教育部最新官方数据,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不断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叠加经济增速的下行趋势,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摸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精准就业帮扶体系,丰富就业创业指导课,提升学生技能,简化就业手续,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切实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充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人才开发》2011,(10):6-6
自今年9月1日起,为期一个月的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日前在成都正式拉开序幕。活动主题为“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对象主要是2011届和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创业服务举措还在逐步探索和完善。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创业“一站式”服务模式,论述了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以有效服务和扶持高校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6.
高国丽  帅磊 《人才瞭望》2022,(19):39-41
<正>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工作放在“六稳”“六保”之首的重要战略地位。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受经济调整及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文章通过梳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分析就业影响因素,坚持问题导向,从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不断开创高校就业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国内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高职生价值理念等多方面影响,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趋严重。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在积累多年就业工作经验和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本文从社会、高校、家庭、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分析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并提出高校、社会、家庭“全员”助力高职毕业生就业,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课堂课外“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分阶段分年级“全程”传递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技巧。通过“三全育人”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逐步减少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及其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都在大力推动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状况是展开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本文针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的毕业生也逐年攀升,加之经济发展压力,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最难就业季不断出现。河南作为人口和高考大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笔者作为工作在高校就业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对高校就业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能够通过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取向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行情调查     
上海高校出新招: “家教”指导就业课程“接轨”行业召开毕业生推介会,不再是所有单位“打统仗”,而是改成行业专场“慢慢谈”;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针对个人搞“家教”;大学二年级就教学生面试怎样微笑……本市各高校新近不断推出新招,为学子就业助力。搭座桥:供需更紧密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更紧密,高校就业部门搭起一座桥。过去复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