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大学生在新媒体思潮的影响下,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行为活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化”。本文深入分析网络“圈层化”的定义、特征及表现形式,其造成大学生接受信息封闭、价值观念偏差、思维模式固化,同时使得师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拉大,影响思政教育主流声音有效传播,影响网络思想异见有效监控。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政平台主阵地优势,打造思政“网络军队”,完善网络思政平台,融入学生圈层,强化网络监督,积极研究探索破圈之道。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出严峻挑战。在网络文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群体的互动更加频繁,内容更加开放、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是筑牢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坚持做到“敢于亮剑”、力争实现“虚实结合”、真正形成“从独白走向对话”,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突发性网络事件与高校管理工作日益密切。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平台,与社会发展和稳定紧密相关。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上作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思想与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容易走极端,甚至有可能在网络事件发生时被利用。与此同时,高校面临紧跟网络时代发展步伐,顺应新时期工作发展方向变化趋势的现实条件。在此条件下,高校突发性网络事件频频发生,高校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突发性网络事件处理有机结合,在学生工作中走出适应高校的引导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工作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4.
微博的兴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微博具有强大的功能,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服务手段,从而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应该考虑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微博,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文章主要阐述了年轻人追捧“微博”的原因以及借助“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还分析了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与通讯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连网络的全球化,使人类社会的整个生存状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使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行为思维方式、知识传播方式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全球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种种挑战,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努力开创网络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也改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习惯和老思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称为“第二媒介时代”,它与世界同步,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一种体现,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在这个信源碎片化的世界里,我们要掌握“第二媒介”,要走进“第二媒介时代”,将“第二媒介”合理的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之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在数字媒体化的时代里,紧贴实际,育人为主,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寻求一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之路。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显性教育的同时,应加强隐性教育,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可以依托课堂外社会实践,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的实践性;借助网络文化资源,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凭借校园文化生活,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的生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高校作为网络信息教育普及的重要阵地,使用网络的大学生数量在成倍的增加。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重视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让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络,笔者认为必须认真分析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廖婧华 《人才瞭望》2016,(6):200-201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主动借助网络环境带来的便利性,开展高效、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主要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出发,阐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危害,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积极应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而且有助于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整体面貌。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良莠不齐、政治意识缺失,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评估机制匮乏,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把大数据思维应用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与时俱进,利用新兴的信息科技资源,实现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只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才能充分应对网络时代给地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强调的是民主性、包容性、创新性和自主性的教育方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放式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育,改进传统封闭式思想政治教学的弊端,顺应了国内与国际环境的要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需要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认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建立新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形成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思想,其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关注度、接受度和认同度。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合”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为贵”“和而不同”思想可用于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致中和”思想可用于处理师生与自我身心内外的关系,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今后,为推动该项工作进网络顺利进行,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网络基础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健全进网络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突飞猛进,海量信息在网络上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产生“距离”,同时西方影视文化、韩流文化等不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渗透,这些现象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其富有的深刻内涵,并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课程当中。这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之多和信息量之大变的无法计量,催化了大学生的思想的转变。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在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成果,并结合自身高校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信息时代的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高校的学生,他们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多元化信息,这些信息会传播积极的方面,也会传播消极的方面,网络现状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的挑战,要想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积极健康,就要坚持建立专有的网络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们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干部群体是优秀大学生群体,在高校中起着模范带头和师生间沟通桥梁的作用,是高校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助手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加强、改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骨干力量;课堂教学是集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的平台;课外自学实践则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和环节。总之,“纲要”课不仅要使大学生获得相应的历史和政治理论常识,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它已成为了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工具。本文针对对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青年群体,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其影响,探索现代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政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