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匡冬青 《人才瞭望》2023,(21):71-73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来打造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路径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在数智化智能手段快速进步、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模式不断演进,所有权消费模式向使用权消费模式转变,开放、共享的消费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十三五”规划将发展共享经济列为明确的目标。共享经济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效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其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数智化的应用引领了高校会计专业思政教育改革,使得“三全育人”理念得以成为现实,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然而从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来看,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不紧密、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数智化的应用缺乏合理性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无法准确体现数智化的优势。对此,本文将探讨数智化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指出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数智化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突显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构建成熟完善的人才集聚模式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简要阐述了“推-拉”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当前高职院校的高层次人才集聚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拉力”和“推力”,并提出了基于“推-拉”理论的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科学构建人才集聚模式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特别是关于行业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地方高校一直采用的是“专才教育培养模式”,过于注重每一门学科之间的分类,系统传授学科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能够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尤其是在产教融合不断发展的当下,如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电商人才,成为高校现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创新,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文章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介绍了高校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切实推进我国高校护理教育的改革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更是得到了更多高校的认可和使用。对于我国传统的高校护理教育而言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模式、平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而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各个高校护理教学则应当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不足,并针对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来增设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学,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互联网+”的医疗人才。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在高校护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背景下高校护理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邓永霞 《人才瞭望》2023,(15):14-16
<正>中国—东盟人才城建设是2022年南宁市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才会议精神提出的人才工作战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背景下,随着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不断加速,如何为服务壮美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是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人才城建设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项目为例,  相似文献   

9.
张玉生  田雨 《人才瞭望》2023,(19):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教育、科技、人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承担着重大使命。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是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步的基础。为充分激发高校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聚焦高校青年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也称“境外园区”)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这一合作方式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建设科技型境外园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以下简称“中白工业园”)充分利用白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方向,确立了高端制造和科技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平台,为中国境外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虽然教育部对不同层次高校在建设中具体要求不同,但培养高层次人才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层次人才包括高层次留学人才、专业技术专家等在各个领域可起到学术带头作用的人才。人才本就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和重要衡量指标,更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力军,为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各高校也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2.
素质强警是国家基于区域性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发展理念,自诞生至今,为我国公安系统人才建设和各地区人才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校局协同育人机制是国家“产教融合”教育思想的实践方法之一,该机制能够贯彻落实国家素质强警的育人理念,提高公安干警业务能力。目前该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安高校和公安机关双方积极性不一致,合作双方资源共享并不全面,校局协同育人机制运行不畅,评级制度并不完善,机制运行所需资源并不充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着眼于当前校局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可以促进高质量公安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和升级,必须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基于创新创业的内涵式发展。而要实现创新发展和增长,就必须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依靠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大力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技能的人才,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促进新的经济形式形成,推动经济的内涵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杨伟博 《人才瞭望》2023,(15):49-50
<正>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新《职业教育法》都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定位,规定了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的基本导向,明确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立法目标。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努力改善实训条件和育人环境,对于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复合型人才模式在新形势下的研究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成熟理论和先进经验指导。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国情,打造彰显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我国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下的产物,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举措。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纵深合作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院校知识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在企业的指引下,提供正确的、明确的用工标准及人才培养方向,也加强了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和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根据高职院校提供的专业性人才,能够将最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生产发展中,创新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但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还存在困境阻碍。本文将从分析其原则、意义着手,探究发展的问题现状以及适宜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数智化时代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辟出一条顺畅之路,保证其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实践表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人才资源需求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同时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事实上,基于高校教育平台培养出的人才也比较符合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也开始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时期新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敢于破局,必须实践创新,才能守正开拓。基于此,坚持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导向,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新目标,在高校人才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培育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高校强化人才目标的客观选择,准确定位新时代工匠精神内在逻辑,遵循工匠精神与时代要求、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相统一。在共筑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实践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型”师资队伍的路径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育能力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19.
黄潇潇 《人才瞭望》2023,(15):72-74
<正>高等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满足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企业事业单位与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对接与整合资源。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学研产一体化,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有必要做好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但“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还存在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认知需要提升、忽视思政课教师培训硬件建设、忽视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