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玉鑫  孟丽华 《理论界》2012,(11):133-136
王维诗《渭城曲》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历来备受中外诗家青睐。以翻译伦理为视角,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五个有代表性的英译本进行多维阐析,管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伦理价值取向及其译诗策略。  相似文献   

2.
阮籍诗歌意象丰富 ,它表现了诗人不拘礼法的浪漫文人性格和深情至性 ,代表了诗人对纯精神的自由境界的追求。无常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基调 ,诗人透过女性意象含蓄、幽微地呈现出相关的意旨与情感。《咏怀》以女性意象作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载体 ,和《离骚》有密切的历史传承和拓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诗经》与唐代国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在唐代不仅拥有广泛的读者,而且在中唐时期还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出现了建立《诗》学博士的吁请,成为白居易等倡扬新乐府创作的理论支持,并伴同此期国学教育从通经向专经的学风转变,带动了长期沉寂的学术研究的复兴。讨论所及的诗序作者、编纂意义与诗句疏解三大问题也为宋代《诗经》学的变革开启了路径。唐代以国子监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引导了唐代《诗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振谦 《兰州学刊》2008,(6):173-175
《太平经》与《真诰》是唐代文人生活中比较流行的两部道经。《太平经》的复文神符的组合方式影响了李贺、李商隐爱情诗语汇的重词复言。道符字体由隶书向篆体的转化是造成二李诗歌语言晦涩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真诰》的爱情题材及语汇意象是二李爱情诗创作的重要材料来源。其古奇瑰丽的语言特色也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概念。唐人孟綮在《本事诗》中首先使用该词来指称杜诗。到宋代,“诗史”已经得到文人们的广泛称引。后经明清两代文人持续地辩论与阐发,“诗史”一词遂成为拥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文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杨薇 《理论界》2008,(9):125-126
杜甫的《秋兴八首》和雪莱的《西风颂》分别是中英咏秋诗中的精品。两首诗又同是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产物。但由于受到各自民族的诗学理论、民族传统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两首诗在审美取向和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首先,杜诗重在抒情,《西风颂》重在讲理。其次,两首诗都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情,但杜诗中借“秋”的意象夹杂了些许“文仕不遇”的人生感叹;而雪莱的诗则更理性的思考着生命的规律。再次,杜诗以悲为基调,并无放眼未来之意;雪莱的诗则悲中带欢,于现实中看到了未来。  相似文献   

7.
美国诗人威廉斯擅长将绘画艺术语言移植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作《巨大的数字》巧妙地运用绘画中的光和色,追求诗与画融合的艺术境界。美国画家查尔斯·德穆思深受《巨大的数字》的启发,创作出具有著名的象征意义的"海报肖像画"《我看到了金制的数字5》。诗与画的表现媒介与方式虽然截然不同,但无论是从色彩表现上还是意象塑造上,威廉斯的诗和德穆思的画所创造的艺术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断闪烁的金色数字5,充满视觉张力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一切都在运动、奔驰、变迁"充满未来主义理念的画面。他们的诗画揭示了诗画内在的"气韵生动",体现了"诗画同质",再次印证了诗与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关系。威廉斯和德穆思的艺术创作,对于我们当前的文化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飞跃 《中州学刊》2012,(3):169-174
晚唐五代是以口头传唱为主的民间词、伶工词向以书面传播为主的文人士大夫词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词体发展与演变的关键时期.作为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集》的编辑标志着新的词体观念的形成,《花间集》的传播促进了新的创作与评价标准的建立.正是以《花间集》为代表的一批五代宋初词集的出现,为曲子词的演变构建了新的形式规范,使之朝着词而非曲的方向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坛经》三十六对法,不仅直接影响了偈颂等禅诗诗理的形成,同时也影响了唐代的文人诗,使禅学意味浓厚的禅意诗大量涌现,并被王维等人引入山水诗的创作中,开拓了诗的意境与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阐释了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一些意象 ,认为 ,郭沫若创作《女神》的基础是哲学 ,读《女神》产生的哲理思辩是诗歌欣赏较高的层次 ,而诗歌的意象能给读者产生一种哲学思考正是它的重要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赵娟 《学术探索》2014,(6):147-151
"芙蓉"与"梨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两种意象。本文对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出现的意象迥异的两种花——芙蓉和梨花展开分析,重点阐述它们在诗中所包含的文学意蕴以及在文学叙事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别离辞:节哀》作为约翰·邓恩的爱情诗代表作,以其大胆新颖的奇喻、思维缜密的推理而闻名于世。通过以邓恩在诗中所引入的推理式表述和科学意象为着眼点,并以陌生化理论为依据,有助于分析邓恩作为陌生化理论的先行者在以《别离辞:节哀》为代表的玄学风格的情诗创作中所达到的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并展示邓恩诗歌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3.
荣斌 《天府新论》1996,(1):74-76
试论陆游的咏梅诗词荣斌在我国文学史上,咏梅,是诗人词家十分热衷的创作题材。咏梅诗的兴起,约在甫朝梁陈之际。唐代虽然也曾出现过不少咏梅佳作。但咏梅诗并未形成唐代咏物诗的主流。到了宋代,咏梅诗词大量涌现,一破“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相似文献   

14.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李定广 《学术研究》2003,(4):117-120
欧阳炯《花间集序》不反宫体 ,更不反艳情 ,也没有提出“清”、“清绝”的审美标准。《花间集序》的主旨是提倡“雅词” ,崇雅黜俗。针对民间曲子词质木无文之俗 ,欧阳炯提出了“诗客曲子词”的概念 ,以文雅的诗客曲子词取代鄙俗的民间曲子词 ,以供文人宴集娱乐之用。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艺贯古今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画家。他在《红楼梦》的创作中将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和技法融入笔端,创造了全新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对空白手法的运用,使中国绘画理论中“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也对空白这一中国绘画技巧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使其审美蕴涵更加丰赡、充实,其创造的意境更加空灵、开阔。  相似文献   

17.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这种意旨模糊缘于作者对苦闷的心理体验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者借助否定、隐喻、虚化等语言策略和意象经营手法,把复杂的心理体验导向多义性的诗学叙说方式。以阮籍苦闷的心理体验为切入点,可以更深入认识《咏怀诗》“诗无达诂”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鬼诗即鬼魂所作的诗歌。宋代文人士大夫喜欢听鬼故事,谈论鬼神,并由此大量创作、传播、书写、收集鬼诗。宋代鬼诗创作繁盛,这些诗歌以宋人笔记、小说、诗话为载体,由文人加工、润饰而成。宋代鬼诗在创作心态上表现出娱乐性、幽怨性、预卜性等特征。鬼诗在宋代之所以流行,与崇尚巫鬼的社会习气濡染、高压政治氛围下需借鬼以讽人、鬼能诗好诗成为宋代文人共识等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诗》学史上,以本末论的观点论《诗》,为宋之大儒欧阳修所首创。其论《诗》,谓《诗》之义不出四类:诗人之意、太师之职、圣人之志、经师之业,并依据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区分为本和末。在他看来,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才是《诗》义之本,而太师之职则为《诗》义之末;至于经师之业则有本有末,能求诗人之意且达圣人之志者,则为经师之本,但若仅讲太师之职且妄自为说者,则为经师之末。这一精辟独到的观点,不仅为欧阳修的《诗》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宋代《诗》学怀疑思潮的理论依据,并促进了宋代《诗》学诠释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79-83
唐以前,蒙学读本以识字为主;到了唐代,诗歌被引入到社会诸方面,训蒙诗的创作便成了唐诗与文学、蒙学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唐训蒙诗以咏物为主,兼及咏史,《李峤百咏》即为各咏物类训蒙诗之典范。然后世论者对《李峤百咏》多有贬抑,甚至引发了后代对咏物诗不同的价值评判,更有论者认为《李峤百咏》文体陈腐并多夹连篇累牍之隶事用典。其实,作为训蒙诗,《李峤百咏》开创了唐蒙学发展之新领域,开启了格式化诗歌创作的新阶段;作为五律咏物诗,《李峤百咏》实现了对诗词经典的多样认知与阐释。无论就启蒙思想还是诗学价值而论,在唐代文人的诗赋作品中,《李峤百咏》都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