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差异性、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集聚模式以及地区人口规模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东-中-西-东北依次递减特征;地区人口规模在多样化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区人口规模视角下,专业化集聚阻碍绿色创新效率且阻碍作用逐渐扩大,多样化集聚促进绿色创新效率且促进作用先缓慢扩大后逐渐减弱。因此,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战略;根据各地人口规模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模式的正外部性,协同推进各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存在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具有相关性。已有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忽略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的局限性。        基于此,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立足于产业整体和五大行业,分别引入时间滞后项、空间滞后项和时空滞后交互项,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与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分布,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短期内会对创新产出产生负向的区域内和区域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区域内溢出效应消失,区域间溢出效应由负向转为正向。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还存在行业差异,以行业为研究对象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产出短期内受到市场竞争的负向区域间空间溢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短期不仅受到专业化集聚和市场竞争的正向区域内空间溢出,还受到多样化集聚对区域整体的负向空间溢出,其他行业的创新产出没有受到集聚的显著影响;从长期看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研究结果丰富了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相关经验研究,为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集聚效应的视角,推导出区域总量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以此计算出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指数。对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指数在1994-200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指数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技术产业集聚所发挥的效应非常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了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视角去探讨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因,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使用2009-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长短期效应差别以及市场化水平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韧性之间具有显著“U”型影响关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经济韧性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当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并不显著。对此,应推动区域集中布局,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错位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善跨区域负向空间溢出格局;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降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关于空间集聚、规模门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空间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对于规模门槛而言,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非是线性关系,城市规模越小,专业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城市规模越大,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更显著.与大企业相比,多样化集聚对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明显.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的比较明显,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企业知识联盟是企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战略组织模式。区域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有组织的市场”。区域产业集聚下的企业知识联盟在成员组成、学习愿景、创新机制方面都有其特性和研究的特殊意义,区域产业集聚的企业成员之间存在着寄生、共生和竞争的产业生态关系,知识联盟对不同关系类型的企业在经济利润、知识存量和企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效应,在区域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分析联盟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博  沈坤荣 《管理世界》2013,(10):6-18,187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产生预期效果,能源效率与表征区域聚集的城市密度呈U型变动特征。此外,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对改善能源效率未能发挥应有效果。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因素金融发展变量后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扩张、地方政府干预增强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以及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的道德风险,均会抑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改进,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则有助于产业集聚提升能源效率。然而由于存在环境质量治理的市场失灵,借助市场力量和政府适度干预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考察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全国层面呈现"倒U"型关系;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劳动力的拥挤效应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则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对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到江苏的产业集聚度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江苏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度为0.827,大于广东、上海和浙江.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2,(19):14-15
当今世界经济最令人瞩目的特征莫过于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因此,地理临近、集群经济、产业集聚等现象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此,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宗庆教授与张寅在一项关于《产业集聚、知汉溢出与区域增长》的研究中,对长三角区域存在的特定产业集聚组合,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研发联盟构建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理论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二.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大量的成果。而产业集聚又是实现一个地区产业升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集聚过程中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为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于伽 《管理科学文摘》2009,(31):306-307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成为近几年来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产业集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对产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辽宁省25个产业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产业集聚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同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对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创新,建立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互动模型,以此说明产生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集聚区域产业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源泉的假说;据此,研究认为,地区经济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与新经济地理学有关产业集聚的效率源于先验的规模报酬递增观点不同,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此外,本文区分了区域索洛剩余递增与产业索洛剩余递增,认为产业集聚产生的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相似文献   

16.
彭慧  沈能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6):233-243
产业集聚情景下的绿色供应链呈现显著的网络化特征,使得成员间的绿色知识流动和共享过程也有其特殊性。文章基于集聚情景考察绿色供应链网络惯例创建的逻辑以及对绿色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异质性—网络惯例—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多维度定量剖析了网络惯例对异质性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我国国家生态工业园460份问卷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和仿真模拟,结论表明:绿色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绿色知识决定联盟绿色合作过程中能否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网络惯例,其中,绿色异质性知识的稀缺性与不可模仿性对网络惯例的建立正向影响较大。集聚情景正向调节绿色供应链异质性知识—网络惯例(规范认同)—知识共享的关系链。为此,应充分发挥集聚的知识溢出和扩散效应,将绿色供应链平台嵌入到产业集群中,积极探索产业集聚融合下的绿色供应链异质性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直到其理论的形成,大致划为三个阶段。产业集聚理论分析和产业集聚实践效果促进了各地的产业集聚的发展。我国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正是一种期望达到产业集聚效果,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任哲 《决策探索》2010,(24):72-73
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聚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其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它的优良表现使人们看到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并希望通过产业集聚来发展经济增强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力。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聚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产业集聚能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产业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强企业的刨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还能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一个含有各种企业网络协作活动的庞大复杂系统。为了使产业集聚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把分形理论应用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产业集聚的分形特征,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产业集聚规模结构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产业集聚区内的大、中、小企业规模结构,拓展产业集聚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是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8-2021年我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补贴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省际空间上表现出显著集聚特征;(2)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本地效应;(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直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财政补贴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财政补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邻近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未来应合理制定财政补贴制度,发挥政策协调引导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产业集群优势,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以期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