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各有专长。两支队伍通过第一课堂教学育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协同配合,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学校通过两支队伍协同的制度、平台、机制的有效构建,可实现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生态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举措,是落实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依托。西部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逻辑包括马克思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通过建立正反导向的“三方协同体”,构建西部乡村生态振兴机制。政府层面通过生态非正式制度衔接生态制度,以制度效力保障生态产业化和激励村民生态行为;产业层面通过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满足大众生态需求并形成生态产业化以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村民层面通过培育生态公民和践行生态行为,以使村民参与生态产业化和反馈生态制度修正。最后提出规划先行与政策保障、要素升级与市场对接、理念交融与组织建立三大层面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西部乡村生态振兴并贡献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构建容错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历程中应对探索性失误的创新举措。从国家、地方和个人三个层面考察,容错机制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目前,容错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运行设计不完善、文化氛围不浓厚、问责关系未理顺等实践难题。全面构建容错机制,需要加快容错立法工作、提高机制运转可行性、引领容错文化建设、促进容错问责衔接,从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宽严相济的新型干部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5.
突发环境事件的协同治理是突发环境事件跨域性和全流程治理的需要,是对突发环境事件多类型和多领域发生的现实回应,也是推进环境治理与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突发环境事件的协同治理仍存在制度衔接不够紧密、流程对接存在缝隙、社会参与能力有限和责权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仍需加强专项污染防治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衔接,增强治理法制的协同性;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韧性治理和业务连续性管理,增强治理系统的适应性;积极完善社会参与和专业性人才建设,增强治理力量的社会性和科技性;优化突发环境事件治理的组织体系和权责设置,增强治理机制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性的金融波动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建立和发展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系统。其协同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提高物流能力;2、提高服务质量;3、降低服务成本;4、提高服务效率;5、优化信贷结构,控制金融风险;6、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完善金融业与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月 《中文信息》2022,(2):182-184
新形势下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重点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联系与协作.本文以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以形成一体化、全方位、广渠道的高校育人体系为目标,从辅导员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媒介作用、桥梁纽带作用以...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蕴涵包括乡村治理制度化、乡村治理民主化、乡村治理德教化、乡村治理精细化和乡村治理法治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尽管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乡村治理现状与高标准现代化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着制度困境、组织困境、人才困境和文化困境等四大现实困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从体制机制、协同治理、技术赋能、产业振兴、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发力,其实现路径有:建立健全治理机制,推动常态化长效治理;增强乡村治理技术韧性,实现信息化数字治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造血式治理;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内生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开展以"5+1"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协同育人教育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方能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生态宜居建设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乡村区域内各治理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充分交流、有序调度,能够有效解决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管理、信息壁垒严重等问题。调研表明,现阶段部分地区在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面临协调机制不健全、协同利益不均衡、治理目标差异化明显、协同治理效果不佳等多重困境。由此,需要在把握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内涵和外在诉求的基础上,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各参与主体间利益与目标的匹配性,保证主体行为及关系的有序性和协同治理功能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组织化教育的原型,家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是人类社会主要的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人的职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性浪潮的冲击,在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两种动力机制作用下逐步向学校教育作出让渡,出现了“脱域”,其“在场”的教育意义被虚化。对现代性的反思中,家庭教育重新返场,在“结构—制度—文化”动力框架作用下“嵌入”到教育场域中,为教育之现代性“隐忧”祛魅。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在场”的育人共同体,是家庭教育的发展愿景:以共建逻辑型构家校育人制度共同体、以共享逻辑培育家校育人理念共同体、以共治逻辑形塑家校育人行动共同体、以共鸣逻辑筑牢家校育人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孙曼娇 《江淮论坛》2014,(2):147-150,177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障机制存在城乡差距过大、制度整合性不够、经办管理效率低下、资金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等问题。作为社会养老保障的两大主体支撑制度,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服务在众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系统,必须从理念先行、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价值观显性教育的高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支撑课程,彰显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广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师认识误区、资源整合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的协同育人领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主攻方向,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协同学方法,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系统及子系统的协同性。通过分析金融监管系统的特性,论证了金融监管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可以运用协同学方法来研究。金融监管子系统可分为人民银行子系统、银行子系统、证券子系统和保险子系统,通过构建我国金融监管系统的协同机制和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系统协同现状,发现我国金融监管系统及子系统协调性不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从组织结构、监管成本和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系统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相契合,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内在耦合性。当前,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面临着基层干部治理理念落后、相关制度不完善、村两委动员与整合治理力量的能力不足、推进治理的动力有限等诸多困境。为此,要基于人人有责、人人守则、人人尽责、人人平等、人人共享等价值维度,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包容性治理理念为先导,以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为保障,以构建"一核多元"的治理主体体系为抓手,以刚柔兼济的治理方式为手段,以共同利益的增量发展为动力,打好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异质性和关联性.作为高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应被很好地统筹起来.应从二者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方法的异同出发,实现二者在相互弥补基础上的协同共进,构建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柳伟 《理论界》2023,(4):77-81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校企协同落实就业育人工作,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同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提供保障。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企协同就业育人作用的基础上,从就业育人体系打造、职业规划课程开发、企业培训班级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创建等多个方面探索加强作用发挥的路径,能够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当下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存在一个关键性的思路困境,即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困境的产生其实源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根源不在于心理咨询方法或心理健康技术的本土化不足,而在以心理健康的名义完成现代化国民的塑造这一宏大社会愿景背后的结构性紧张。在民国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建设运动的热衷和把心理卫生融入“训育”体制的努力中,已可窥见当下心理育人工作之实践困境的早期镜像。从历史的视角反思这一困境,可为理解当下高校心理育人的实践困境增加一种“历史的共情”,进而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自有传统如何与其时代使命更好衔接,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如何更有效地激发精神动力等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价值不仅是一种理论建构,更是应对和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研究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大学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是针对当前思政教育脱离生活的现实困境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大学思政教学低效的问题.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必须坚持思政教育立足生活,构建层次丰富的思政教育目标;源于生活炼化现实性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生活完善多样性思政教育方法;贴近生活建时代性思政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20.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以廓清农业经营体系的理论逻辑及政策导向为起点,通过实践观察、调研走访和理论解析发现,尽管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政策支撑体系不健全、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足、社会化服务水平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偏低等问题。必须围绕主体培育和市场动力机制,协同构建多类型规模经营与多元化服务体系、优化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环境与健全监管体系、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与人才支撑体系,集成创新新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系统方案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